第131节
推荐阅读:穿成首辅大人的渣前妻、文武百官听我心声:我只管吃瓜、穿成糊咖和黑红女主组CP、公主找了个女驸马、六十年代平凡生活、影后今天崩人设了吗、龙香拨、穿成残疾总裁的AI伴侣、亡国后又成宠妃、揣着反派的崽跑路、
另一个更离谱,成了个五岁的孩童,自己找上了门来求助,被元佩收养了,顺带编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给他挡了不少桃花。
其实中间还出现过几个穿越者,但心思不正,被邵岩送走了,邵岩得到的物资已经足够他们小队什么都不干吃到死,他留下来的理由跟她一样,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毕竟末日世界已经跟古代没有什么两样,都得靠自己双手来造。
还有一点,他也是有野心的,他的野心跟宋杰不同,他想要看看大魏一统亚洲,尤其日本,毕竟他是当过兵的,有一种情结,想要亲自上一回战场。
“……我没有建功立业的心,也没有其它什么期盼,所以我想要回去了。”
元清帝蹙眉:“真的不再考虑一下?”
皇后要走确实不在他的预料之内,虽然他知道他们总有一天会离开,但这样猝不及防,还是让他有点不能接受。
尤其这个要走的人是皇后。
“我心意已定,陛下不用再劝我了。”皇后神色坚定,“陛下不用担心宫中事宜,我走后有太后有贵妃,不会有太大的问题,陛下莫要小瞧了母后,还有贵妃,这些年她可学会了不少。”
后宫的管理制度经过她一点一点的修改和完善,要管理并不难,她从三年前就开始慢慢教给太后和贵妃,太后从前只是为了性命藏拙,其实并不笨,再怎么说她也曾垂帘过数年,手段还是有的。
以太后如今的身体状况,再活个三十年不是问题。
贵妃更不用说,她是仙人转世,智商只高不低,只是从前不通世事而已,经过几年的相处,早就开窍了。
元清帝叹气:“你知道朕在意的不是这个。”
皇后不同于其他穿越者,他当初是对她动过心,想要和她过一辈子的,只是一开始被皇后的“冷淡”打了回去,而他本身也不是主动的人,便不再主动,当时他想着反正他们有一辈子时间慢慢磨合。
只是没想到后来事情会发展成这般,以至于说开之后每每回想起来,都叫他有些哭笑不得。
所以尽管他对皇后早没了那些心思,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感情还在,他没有皇姐,皇后在他心中就相当于长姐,长姐要走,他自然不舍。
皇后也叹气:“我当然也舍不得陛下,舍不得你们所有人。”
她看着元清帝从青涩的少年长成现在意气风发的青年,几乎像看着自己的弟弟或者半个儿子,又如何舍得。
“可是,我得回家。”
她露出一个笑,不是那种标准皇后式的微笑,而是真诚的纯粹的,像一个小女孩:“我想我妈做的红烧肉了。”
第162章 病重
皇后心意已决, 元清帝纵使不舍也尊重她的决定, 不过皇后的身份摆在这里, 她想要离开远没有像梁才人那样容易。
首先得找一个原因,如今朝内朝外四海升平,帝后威望可谓前所未有, 甚至超越了大魏开国帝后,梁才人那种中毒离开的方式便不适用,否则元清帝还得想办法找个幕后黑手出来, 然而并没有。
于是最终只能定为病逝, 有贵妃帮忙作假,隔天整个长安城都知道皇后病了, 而且是急症重病。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医学在大魏的发展可谓神速。
医者并没有儒生那样顽固, 有太医院一众顶尖医者带头,又有元清帝圣旨明下, 新医学的推广几乎没有遭到半点抗拒,毕竟原本大夫的地位就不算高,而经过医改后, 大夫的地位呈直线上升。
当初的卫生所计划已经在大魏遍地开花, 平均每三个村庄就会配备一座卫生所。
医生考核制度设立后,那些以往招摇撞骗医术不合格的都被剔除,其中一些败类更是被刊载到报纸上公之于众,每年考核通过的医生名单也会公布出来,包括身份牌号码和年龄特征, 正是以防有人假冒害人。
想要成为医生行医必须得拿到行医资格证,否则即便开了方子,没有医证号码和签名,病人便是拿到方子也不会有药房会给抓药。
对元清帝来说如今正是缺少人口的时候,每一个百姓都十分重要,所以不管是医学院还是妇科院他都大力支持发展。
几年下来,百姓们对卫生所越发信任,有官员每周每月不间断的宣传,包括卫生所展开的下乡义诊科普等活动,民间巫术迷信基本杜绝,至少再也不会有人相信喝符水香灰能治病了。
医学院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极高,医学院每年都能收到大量来投的学生,甚至包括各国夷人。
所以作为医学院院长的元佩和太医院院使杨仲仁一道亲自诊出来的病,谁也不信会是作假。
大家不得不相信,皇后确实病重了。
一时不管真心还是假意,整个长安城沉寂下来,这些年受过皇后恩惠的百姓无不哀戚,甚至有人去寺庙拜佛祈求,其中以慈幼局的孤儿们最甚。
皇后这些年一直在大力推动慈善,不单单是在长安城,全国各省府的慈幼局能建起来并且运作完善,大半是皇后的功劳,这样大的一个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但凡皇后有一丝贪心或者疏忽,这项工程便会沦为表面,然而皇后丝毫不放松的建立起来了,哪怕她足不出户,连长安城都没有出过几回。
不止是慈幼局,还有安济院,慈幼局庇护的是未满十六的孤儿,安济院则是为残障百姓所设。
慈幼局中虽说也有生下来就得病或残缺的,但他们到底年纪小,可以从小培养,只要不是毫无行动能力,都能学到一项技艺日后得以糊口,而且慈幼局的孤儿们大约没了父母的缘故,同一个局里长大的便相当于兄弟姐妹,凡有了出息的都会帮扯一把。
大魏毕竟还是以仁信礼义为先的时代,不管这些孤儿是想要博一个好名声,还是真心如此,都会一直做下去。
慈幼局的孤儿们正赶上了好时候,大魏正是急缺人才的时候,元清帝对他们有很大的期望,想方设法栽培他们,他们未来会有无限的可能,相比之下安济院的百姓就没有这般幸运了。
这些人大都已经成年,有不少被家人所厌沦为了乞丐,便是他们想要自力更生也没有人会雇佣,尤其那些连田都种不了的,活活饿死冻死的不在少数,更有许多被父母亲人放弃送入深山喂了虎狼。
这些年倒是好了些,有了土豆等新作物,好歹不会少了一口饭吃,但这些人的生活依旧是问题。
于是在居养院和慈幼局相继成立后,皇后又提出了安济院,来安置这些无家可归的残障人士。
居养院有寺庙和道观负责,基本不需要朝廷花费多少,只每月每季按时上门检查就好,慈幼局的孤儿们长大成人都会离开,甚至反过来回报慈幼局,唯有安济院可以说只有开支没有收入,完完全全是花钱供养着这些人。
虽然也有一些得救的百姓心怀感恩自己学习本事挣钱,但杯水车薪,远比不上每日消耗的。
不统计的时候不知道,一统计下来,大魏残障的百姓足有三百多万,这还不算那些因为生下来有异被父母溺死的。
其中包括那些曾经上过战场受伤的士兵,这些士兵虽说得到了补偿,但那个时候大魏国库不丰,肃王大半身家都花在了养兵上,也没有多余的银钱,只能尽量补偿,直到穿越者们出现后,元清帝才从各种盈利中拨出款项,按照军改后的制度再次给予补偿。
这些残障百姓若单只是不会说话或者听不到还好一些,在大魏,只要手脚健全便饿不死,这些人好安排,也不需要住进安济院,只需每月定时领取一定的补助,而且为了避免意外,这些补助只是米面粮油一类,确保他们不会饿死。
那些得了大病或者手脚不健全,失去生存能力又无处可去的,可以主动或者托人将他送进安济院,安济院会照顾他们到死。
不过安济院只能确保他们最基础的生活水平,不可能像老爷一样供着他们,而且皇后还想出了彼此互助的办法,让这些百姓三三两两结成小组,互相帮助,也能省去请人这一项开支。
尽管如此,每一座安济院中仍旧需要不少人手,而且安济院建立到现在也只能普及到府县,无法到村镇,村镇符合条件的必须得想办法赶到府县去。
不过安济院的建立倒也给当地百姓又多添了一项活计。
皇后通过慈善拍卖,以及这些年不管是新化妆品还是新物件赚来的钱,全部一笔一笔记录下来,公开公正的用到了慈幼局和安济院上,专门设立出了慈善基金会,每月都会有报纸刊登每个月的花费。
不提皇后做过的其它事,单是慈善这一项,便得到了全大魏百姓的爱戴,甚至通过报纸流传到全亚洲,周边各国都对皇后赞不绝口,各国王后也都以皇后为榜样。
如今皇后病重,可谓全民皆哀。
慈幼局的孤儿们每日都会特意来经过皇宫,对着皇后宫殿的方向磕一个头,安济院里的百姓,能走出来的也都会过来,哪怕是坐着轮椅,还有去寺庙里给皇后诵经的,不止这些人,普通百姓也无不叹息。
皇后听到消息沉默了半晌,然后摇了摇头,眼眶微红:“去劝他们不用这般,我做这些也非全是为了他们,只求自己问心无愧。”
她做这些确实没有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她穿越过来就是绫罗绸缎吃喝不愁的大家闺秀,紧跟着又成了皇后,根本没吃过什么苦,相反她穿的用的吃的都是全大魏最好的,做这些慈善她是有帮助大魏百姓的意思,但更多是跟元清帝展示她的能力。
没想到临走竟然得到百姓这样对待,叫她动容。
“看在百姓如此诚心的份上,不如再留些时日?”虽说木已成舟,元清帝仍想要劝一劝。
所谓做戏做到家,为了应证皇后的病重,他这些日子几乎日夜不休守在她身边,连上朝都停了,奏折全都搬到了清宁殿处理。
不止是他,魏曙贵妃夏婵也全都在这,魏曙跟他一样日夜守在殿中,贵妃夏婵白日过来晚上回去,太后碍于身份,只每日来探望一回。
长乐公主还在赶回来的路上。
皇后闻言面露无奈:“我再回答你第三十七次我心意已决,你要再问我真要生气了。”
元清帝耸肩一笑。
大约因为即将要离开,皇后对着他轻松自在也许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自在,连陛下也不再称呼,两人像是真的姐弟一般相处。
不止是对他,对夏婵梁平安等也放下了皇后的架势,如同多年老友,而皇后这一调剂,倒也让元清帝和穿越者之间的关系轻松了不少,大家有点像是回到了最初刚坦白的时候。
魏曙坐在元清帝旁边的小桌子前,一边写作业一边在心里叹气,他刚得到消息的时候还真以为皇后得了重病,虽然皇后不是他的亲生母亲,但到底以母子的名分相处了这么多年,还真将他吓了一跳,谁知道等他跑来清宁殿,却看见皇后正跟父皇夏姑姑几人言笑晏晏。
亏得外人都以为皇帝伤心欲绝,满宫悲戚,哪知道其实清宁殿里其乐融融压根没有什么悲伤。
夏婵和贵妃也在完成她们的作业,两人面前放着成堆的书册,这些是各种账册和人事记载等,皇后一走,她手头管理的那些事情便得交给她们来打理,宫务有太后和贵妃一起,夏婵则接手了慈善一事,这几天她们守在清宁殿主要是来跟皇后学习,等她们学的差不多,皇后也就该真的咽气了。
剩下宫外的其它杂事会交给长乐,她定亲后便有了公主府,元清帝许了她随意出入。
“对了,夏姑姑,你这回回来还要再出去吗?”魏曙问夏蝉。
夏婵摇摇头:“今年不出去了,我打算等明年跟船队去一趟日本。”
东亚这边的国家她基本都去过了,只剩下日本,之前能安稳渡海的船没有研究出来,现在研究出来了,她打算等明年去一趟,日本,可是个需要他们好好宣扬的地方。
魏曙放下笔道:“我听说有一个叫朱驯的富商,夏姑姑可认识?”
夏婵讶然:“殿下如何知道他?”
“看来果然认识。”魏曙笑道,“我前几日在茶馆里听人提到了他,觉得此人经历甚是有趣。”
当年西游记大火,引发了一场西方掘金潮,不少百姓遁着唐僧的脚步去了天竺,确实有不少人发了财,但要说最厉害的还属这个朱驯,据说他当年去的时候也不过十五六岁大,经历各种艰辛发展成了如今丝绸路上第一富商,据说还差点被天竺南部某国公主看中召为驸马,其经历之精彩堪比唐僧。
魏曙随着穿越者们开眼看到了整个世界,对外界很是向往,同时对这类敢于冒险的人很感兴趣。
夏婵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表情有些古怪,但又很快恢复正常,笑笑:“这朱驯确实是个人才,不过他短期内恐怕不会回来大魏,我离开天竺时,他转道去了黑汗,殿下若真对他有兴趣,我可以叫人联系到他。”
“那便算了。”魏曙摇摇头,“我只是想听听他一路的见闻,也不用为此事去打扰对方。”
虽说从夏姑姑这里也能听到,但她是去做文化交流的,对别国来说是贵客,未必看得到当地底层的真实状况,可惜他现在身体年纪还小,就算父皇允许他也不会去,重活一次,当初寻死的勇气已经没有了,他还是想好好活着。
“还有一人夏姑姑可——”
还想再问,却被父皇开口打断,抬眸瞥过来:“作业写完了?”
魏曙:“……”
话说母后都病重了,他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作业要写?!
作者有话要说: 魏曙:我承受了我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痛。
第163章 姜菡
不管百姓们多么挽留, 皇后的病还是按照计划越来越重, 终于在四月十二这日闭上了眼。
八年前的这一天, 正好是皇后跟元清帝坦白身份的这天,挑在这天离开,也算有始有终。
“圣宗皇后赵氏, 元清七年八月二十三日立为皇后,元清二十年四月十二日崩于清宁殿,年二十八, 谥曰昭德皇后。”
皇后薨逝, 满城缟素,元清帝哀恸不已, 闭朝十日,并表示永不再立后, 且坚持为皇后守孝一年,朝前朝外无不悲痛, 各类报纸头版头条都被这则新闻占领。
自梁才人去后,元清帝的陵宫便开始修建,名曰昭陵, 皇后出殡过后便直接葬入昭陵, 元清帝亲自撰写碑文,包括陪葬的东西,全都由他亲自挑选。
所以没有人知道他其实写了两篇碑文,外人所知只有给皇后的那篇,实际还有一篇写给真正的赵慧, 或者说写给他的义姐,可能未来某日考古学者打开陵墓破开由穿越者们共同制定的机关密码,才会知晓真相。
他并没有学先辈撰写祭文祭诗,毕竟在他心中皇后只是回家而非死去。
其实中间还出现过几个穿越者,但心思不正,被邵岩送走了,邵岩得到的物资已经足够他们小队什么都不干吃到死,他留下来的理由跟她一样,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毕竟末日世界已经跟古代没有什么两样,都得靠自己双手来造。
还有一点,他也是有野心的,他的野心跟宋杰不同,他想要看看大魏一统亚洲,尤其日本,毕竟他是当过兵的,有一种情结,想要亲自上一回战场。
“……我没有建功立业的心,也没有其它什么期盼,所以我想要回去了。”
元清帝蹙眉:“真的不再考虑一下?”
皇后要走确实不在他的预料之内,虽然他知道他们总有一天会离开,但这样猝不及防,还是让他有点不能接受。
尤其这个要走的人是皇后。
“我心意已定,陛下不用再劝我了。”皇后神色坚定,“陛下不用担心宫中事宜,我走后有太后有贵妃,不会有太大的问题,陛下莫要小瞧了母后,还有贵妃,这些年她可学会了不少。”
后宫的管理制度经过她一点一点的修改和完善,要管理并不难,她从三年前就开始慢慢教给太后和贵妃,太后从前只是为了性命藏拙,其实并不笨,再怎么说她也曾垂帘过数年,手段还是有的。
以太后如今的身体状况,再活个三十年不是问题。
贵妃更不用说,她是仙人转世,智商只高不低,只是从前不通世事而已,经过几年的相处,早就开窍了。
元清帝叹气:“你知道朕在意的不是这个。”
皇后不同于其他穿越者,他当初是对她动过心,想要和她过一辈子的,只是一开始被皇后的“冷淡”打了回去,而他本身也不是主动的人,便不再主动,当时他想着反正他们有一辈子时间慢慢磨合。
只是没想到后来事情会发展成这般,以至于说开之后每每回想起来,都叫他有些哭笑不得。
所以尽管他对皇后早没了那些心思,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感情还在,他没有皇姐,皇后在他心中就相当于长姐,长姐要走,他自然不舍。
皇后也叹气:“我当然也舍不得陛下,舍不得你们所有人。”
她看着元清帝从青涩的少年长成现在意气风发的青年,几乎像看着自己的弟弟或者半个儿子,又如何舍得。
“可是,我得回家。”
她露出一个笑,不是那种标准皇后式的微笑,而是真诚的纯粹的,像一个小女孩:“我想我妈做的红烧肉了。”
第162章 病重
皇后心意已决, 元清帝纵使不舍也尊重她的决定, 不过皇后的身份摆在这里, 她想要离开远没有像梁才人那样容易。
首先得找一个原因,如今朝内朝外四海升平,帝后威望可谓前所未有, 甚至超越了大魏开国帝后,梁才人那种中毒离开的方式便不适用,否则元清帝还得想办法找个幕后黑手出来, 然而并没有。
于是最终只能定为病逝, 有贵妃帮忙作假,隔天整个长安城都知道皇后病了, 而且是急症重病。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医学在大魏的发展可谓神速。
医者并没有儒生那样顽固, 有太医院一众顶尖医者带头,又有元清帝圣旨明下, 新医学的推广几乎没有遭到半点抗拒,毕竟原本大夫的地位就不算高,而经过医改后, 大夫的地位呈直线上升。
当初的卫生所计划已经在大魏遍地开花, 平均每三个村庄就会配备一座卫生所。
医生考核制度设立后,那些以往招摇撞骗医术不合格的都被剔除,其中一些败类更是被刊载到报纸上公之于众,每年考核通过的医生名单也会公布出来,包括身份牌号码和年龄特征, 正是以防有人假冒害人。
想要成为医生行医必须得拿到行医资格证,否则即便开了方子,没有医证号码和签名,病人便是拿到方子也不会有药房会给抓药。
对元清帝来说如今正是缺少人口的时候,每一个百姓都十分重要,所以不管是医学院还是妇科院他都大力支持发展。
几年下来,百姓们对卫生所越发信任,有官员每周每月不间断的宣传,包括卫生所展开的下乡义诊科普等活动,民间巫术迷信基本杜绝,至少再也不会有人相信喝符水香灰能治病了。
医学院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极高,医学院每年都能收到大量来投的学生,甚至包括各国夷人。
所以作为医学院院长的元佩和太医院院使杨仲仁一道亲自诊出来的病,谁也不信会是作假。
大家不得不相信,皇后确实病重了。
一时不管真心还是假意,整个长安城沉寂下来,这些年受过皇后恩惠的百姓无不哀戚,甚至有人去寺庙拜佛祈求,其中以慈幼局的孤儿们最甚。
皇后这些年一直在大力推动慈善,不单单是在长安城,全国各省府的慈幼局能建起来并且运作完善,大半是皇后的功劳,这样大的一个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但凡皇后有一丝贪心或者疏忽,这项工程便会沦为表面,然而皇后丝毫不放松的建立起来了,哪怕她足不出户,连长安城都没有出过几回。
不止是慈幼局,还有安济院,慈幼局庇护的是未满十六的孤儿,安济院则是为残障百姓所设。
慈幼局中虽说也有生下来就得病或残缺的,但他们到底年纪小,可以从小培养,只要不是毫无行动能力,都能学到一项技艺日后得以糊口,而且慈幼局的孤儿们大约没了父母的缘故,同一个局里长大的便相当于兄弟姐妹,凡有了出息的都会帮扯一把。
大魏毕竟还是以仁信礼义为先的时代,不管这些孤儿是想要博一个好名声,还是真心如此,都会一直做下去。
慈幼局的孤儿们正赶上了好时候,大魏正是急缺人才的时候,元清帝对他们有很大的期望,想方设法栽培他们,他们未来会有无限的可能,相比之下安济院的百姓就没有这般幸运了。
这些人大都已经成年,有不少被家人所厌沦为了乞丐,便是他们想要自力更生也没有人会雇佣,尤其那些连田都种不了的,活活饿死冻死的不在少数,更有许多被父母亲人放弃送入深山喂了虎狼。
这些年倒是好了些,有了土豆等新作物,好歹不会少了一口饭吃,但这些人的生活依旧是问题。
于是在居养院和慈幼局相继成立后,皇后又提出了安济院,来安置这些无家可归的残障人士。
居养院有寺庙和道观负责,基本不需要朝廷花费多少,只每月每季按时上门检查就好,慈幼局的孤儿们长大成人都会离开,甚至反过来回报慈幼局,唯有安济院可以说只有开支没有收入,完完全全是花钱供养着这些人。
虽然也有一些得救的百姓心怀感恩自己学习本事挣钱,但杯水车薪,远比不上每日消耗的。
不统计的时候不知道,一统计下来,大魏残障的百姓足有三百多万,这还不算那些因为生下来有异被父母溺死的。
其中包括那些曾经上过战场受伤的士兵,这些士兵虽说得到了补偿,但那个时候大魏国库不丰,肃王大半身家都花在了养兵上,也没有多余的银钱,只能尽量补偿,直到穿越者们出现后,元清帝才从各种盈利中拨出款项,按照军改后的制度再次给予补偿。
这些残障百姓若单只是不会说话或者听不到还好一些,在大魏,只要手脚健全便饿不死,这些人好安排,也不需要住进安济院,只需每月定时领取一定的补助,而且为了避免意外,这些补助只是米面粮油一类,确保他们不会饿死。
那些得了大病或者手脚不健全,失去生存能力又无处可去的,可以主动或者托人将他送进安济院,安济院会照顾他们到死。
不过安济院只能确保他们最基础的生活水平,不可能像老爷一样供着他们,而且皇后还想出了彼此互助的办法,让这些百姓三三两两结成小组,互相帮助,也能省去请人这一项开支。
尽管如此,每一座安济院中仍旧需要不少人手,而且安济院建立到现在也只能普及到府县,无法到村镇,村镇符合条件的必须得想办法赶到府县去。
不过安济院的建立倒也给当地百姓又多添了一项活计。
皇后通过慈善拍卖,以及这些年不管是新化妆品还是新物件赚来的钱,全部一笔一笔记录下来,公开公正的用到了慈幼局和安济院上,专门设立出了慈善基金会,每月都会有报纸刊登每个月的花费。
不提皇后做过的其它事,单是慈善这一项,便得到了全大魏百姓的爱戴,甚至通过报纸流传到全亚洲,周边各国都对皇后赞不绝口,各国王后也都以皇后为榜样。
如今皇后病重,可谓全民皆哀。
慈幼局的孤儿们每日都会特意来经过皇宫,对着皇后宫殿的方向磕一个头,安济院里的百姓,能走出来的也都会过来,哪怕是坐着轮椅,还有去寺庙里给皇后诵经的,不止这些人,普通百姓也无不叹息。
皇后听到消息沉默了半晌,然后摇了摇头,眼眶微红:“去劝他们不用这般,我做这些也非全是为了他们,只求自己问心无愧。”
她做这些确实没有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她穿越过来就是绫罗绸缎吃喝不愁的大家闺秀,紧跟着又成了皇后,根本没吃过什么苦,相反她穿的用的吃的都是全大魏最好的,做这些慈善她是有帮助大魏百姓的意思,但更多是跟元清帝展示她的能力。
没想到临走竟然得到百姓这样对待,叫她动容。
“看在百姓如此诚心的份上,不如再留些时日?”虽说木已成舟,元清帝仍想要劝一劝。
所谓做戏做到家,为了应证皇后的病重,他这些日子几乎日夜不休守在她身边,连上朝都停了,奏折全都搬到了清宁殿处理。
不止是他,魏曙贵妃夏婵也全都在这,魏曙跟他一样日夜守在殿中,贵妃夏婵白日过来晚上回去,太后碍于身份,只每日来探望一回。
长乐公主还在赶回来的路上。
皇后闻言面露无奈:“我再回答你第三十七次我心意已决,你要再问我真要生气了。”
元清帝耸肩一笑。
大约因为即将要离开,皇后对着他轻松自在也许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自在,连陛下也不再称呼,两人像是真的姐弟一般相处。
不止是对他,对夏婵梁平安等也放下了皇后的架势,如同多年老友,而皇后这一调剂,倒也让元清帝和穿越者之间的关系轻松了不少,大家有点像是回到了最初刚坦白的时候。
魏曙坐在元清帝旁边的小桌子前,一边写作业一边在心里叹气,他刚得到消息的时候还真以为皇后得了重病,虽然皇后不是他的亲生母亲,但到底以母子的名分相处了这么多年,还真将他吓了一跳,谁知道等他跑来清宁殿,却看见皇后正跟父皇夏姑姑几人言笑晏晏。
亏得外人都以为皇帝伤心欲绝,满宫悲戚,哪知道其实清宁殿里其乐融融压根没有什么悲伤。
夏婵和贵妃也在完成她们的作业,两人面前放着成堆的书册,这些是各种账册和人事记载等,皇后一走,她手头管理的那些事情便得交给她们来打理,宫务有太后和贵妃一起,夏婵则接手了慈善一事,这几天她们守在清宁殿主要是来跟皇后学习,等她们学的差不多,皇后也就该真的咽气了。
剩下宫外的其它杂事会交给长乐,她定亲后便有了公主府,元清帝许了她随意出入。
“对了,夏姑姑,你这回回来还要再出去吗?”魏曙问夏蝉。
夏婵摇摇头:“今年不出去了,我打算等明年跟船队去一趟日本。”
东亚这边的国家她基本都去过了,只剩下日本,之前能安稳渡海的船没有研究出来,现在研究出来了,她打算等明年去一趟,日本,可是个需要他们好好宣扬的地方。
魏曙放下笔道:“我听说有一个叫朱驯的富商,夏姑姑可认识?”
夏婵讶然:“殿下如何知道他?”
“看来果然认识。”魏曙笑道,“我前几日在茶馆里听人提到了他,觉得此人经历甚是有趣。”
当年西游记大火,引发了一场西方掘金潮,不少百姓遁着唐僧的脚步去了天竺,确实有不少人发了财,但要说最厉害的还属这个朱驯,据说他当年去的时候也不过十五六岁大,经历各种艰辛发展成了如今丝绸路上第一富商,据说还差点被天竺南部某国公主看中召为驸马,其经历之精彩堪比唐僧。
魏曙随着穿越者们开眼看到了整个世界,对外界很是向往,同时对这类敢于冒险的人很感兴趣。
夏婵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表情有些古怪,但又很快恢复正常,笑笑:“这朱驯确实是个人才,不过他短期内恐怕不会回来大魏,我离开天竺时,他转道去了黑汗,殿下若真对他有兴趣,我可以叫人联系到他。”
“那便算了。”魏曙摇摇头,“我只是想听听他一路的见闻,也不用为此事去打扰对方。”
虽说从夏姑姑这里也能听到,但她是去做文化交流的,对别国来说是贵客,未必看得到当地底层的真实状况,可惜他现在身体年纪还小,就算父皇允许他也不会去,重活一次,当初寻死的勇气已经没有了,他还是想好好活着。
“还有一人夏姑姑可——”
还想再问,却被父皇开口打断,抬眸瞥过来:“作业写完了?”
魏曙:“……”
话说母后都病重了,他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作业要写?!
作者有话要说: 魏曙:我承受了我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痛。
第163章 姜菡
不管百姓们多么挽留, 皇后的病还是按照计划越来越重, 终于在四月十二这日闭上了眼。
八年前的这一天, 正好是皇后跟元清帝坦白身份的这天,挑在这天离开,也算有始有终。
“圣宗皇后赵氏, 元清七年八月二十三日立为皇后,元清二十年四月十二日崩于清宁殿,年二十八, 谥曰昭德皇后。”
皇后薨逝, 满城缟素,元清帝哀恸不已, 闭朝十日,并表示永不再立后, 且坚持为皇后守孝一年,朝前朝外无不悲痛, 各类报纸头版头条都被这则新闻占领。
自梁才人去后,元清帝的陵宫便开始修建,名曰昭陵, 皇后出殡过后便直接葬入昭陵, 元清帝亲自撰写碑文,包括陪葬的东西,全都由他亲自挑选。
所以没有人知道他其实写了两篇碑文,外人所知只有给皇后的那篇,实际还有一篇写给真正的赵慧, 或者说写给他的义姐,可能未来某日考古学者打开陵墓破开由穿越者们共同制定的机关密码,才会知晓真相。
他并没有学先辈撰写祭文祭诗,毕竟在他心中皇后只是回家而非死去。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4.com/book/10402/233954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