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记忆之场、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奉君天上客(短篇合集)、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缠枝(贵族学院文 np)、小梨花(校园h1V1)、长江绝恋(骨科NP)、[秦时+天九]忘机(H)、季节性症状(1v1)、
李谟用力捏着那玉玦,力道之大,几乎要把它捏碎。萧氏当年把这半块玉玦放在那个孩子的身上,用意如何,已经很明显了!难道李晔,当真是他的亲生儿子?
这个巨大的冲击,让他一时不知是喜是悲。
他的确不曾在乎过萧氏,当年若知道萧氏为他生下一子,他恐怕还会利用那个孩子来做文章,扳倒李诵最大的后盾延光长公主,丝毫都不会顾惜。可如今,这是他唯一的骨血!他自然是想把他认回来的,否则他这一生所争,该由谁来继承!
可想要把孩子认回来,又谈何容易?这中间,实在困难重重。
李谟无心再问,只拿着玉玦独自走出了偏殿。等他走了以后,崔时照蹲下对孙从舟说:“辛苦你了。若不如此,舒王恐怕不会相信。”
孙从舟已是出气大于进气,趴在地上,惨淡地笑了笑:“我是医者,知道怎么保住自己的性命,何况你也是为了救我,救师兄。当年是父亲把年幼的师兄带出了都城,遇见老师。恐怕在那个时候,老师就知道了师兄的身份,全力救治并倾囊相授。就是想用师兄来对付舒王,他们父子相残,犹如两虎相争,不死也会元气大伤,到时候再揭开事实,剩下的一方还如何能与东宫争高低?老师一直是最会布局的人。”
“你别说话了,我这就送你出宫养伤。”崔时照说道。
“师兄最重感情,我怕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所以请你将我安置在都城里养伤,到时或者还可以帮帮他。”
崔时照点头,答应他所求,命人将他抬走。然后又叫来自己的随从,说道:“去宫门外,告诉那个叫张宪的人,就说事情已经办妥了。”
第99章 第九十八章
李谟走出偏殿,缓缓张开手,那琥珀色的玉质,历经千年的时光,仍然温润。这曾是帝王之物,先帝对延光长公主十分爱重,将这国宝赏给了她把玩,她又传给了萧氏。萧氏从前总喜欢戴在身上,在皇城里横冲直撞,无人敢阻止。
曾经的公主府何等显赫,延光长公主多么不可一世。李谟永远记得延光跟他说:“你不过是被皇帝收养的,根本都不算是正儿八经的皇子,怎有资格娶我的女儿?”
纵然他对萧氏无意,也被这番话深深地激怒。这皇位本就是他父亲昭靖太子的,他也是名正言顺的嫡子,哪里轮得到当今天子和李诵?从那日起,他每每经过富丽堂皇的公主府,便告诫自己,终有一日要把那里付之一炬。
他不喜欢萧氏,却还是与之周旋。因为他要利用萧氏来达到目的,最终一举扳倒了延光长公主,也战胜了东宫。他李谟再也不是什么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子,而是权倾朝野的舒王。唯一的遗憾,就是膝下无子。
没想到萧氏居然为他留下一个儿子,虽然他现在还无法全然相信孙从舟所言,肯定要再去求证。可这个希望就如同火苗一样,在他心头缓缓燃烧。
这二十多年,他从不知道有这个孩子的存在,也未尽过做父亲的责任。如果没有李绛,这个孩子或许早就死了。可他居然还想着把李绛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李谟虽对人从不手软,但今日的事,必须就此打住了。他要去求证,弄清一切。
他走到正殿前面,刚好崔清思从殿内出来,对他说:“您去哪里了?贵妃娘娘还在昏迷之中,您怎么不进去看看?”
“不进去了,我现在有要事需要出宫,甘露殿那边……”李谟顿了一下,“就到此为止吧。”
崔清思一愣,拉住李谟的手臂:“为什么?明明差一步便可以扳倒李相,您却要半途而废?到底发生了何事?”
李谟没有多做解释,只冷声道:“你别问了。回府时,将刘莺带回来,我有事要问她。其余的,你就别管了。”说完,他抽回自己的手,大步地离开了。
崔清思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她嫁给他这么多年,从未看见他对谁心慈手软,这当中肯定有问题。可要她收手,也没那么容易。
等贞元帝等人返回甘露殿时,李绛仍跪在地上,背影笔直。他双腿早就跪得发麻,没有知觉,面上依旧平静如水。贞元帝重新坐回宝座,只是被韦贵妃的事打断之后,再已没有了方才的盛怒。人在盛怒之下容易做出冲动的决定,事后想起便会后悔。
天子一言九鼎,就算后悔也没有用。
贞元帝看到李谟不在,问道:“舒王去哪里了?”
崔清思回到:“圣人,刚才有位官员来找大王,禀报了重要的事情,大王去处置了,要妾身跟您说一声。不知圣人打算如何处置李相?”
这时,李诵从座位上站起来,拜道:“既然舒王是首告,他已不在此处,今日的事不如就作罢吧。”
崔清思没想到李诵会站出来,说道:“太子此言差矣,今日人证物证俱在,圣人也都看过听过了,只等圣裁,怎能就此作罢?李相罪犯欺君,还贪赃枉法,罪名可都不小。”
李淳忍不住说道:“就凭两个刁民的片面之词,也能定宰相的罪?李相为官向来清廉,逢年过节,本王送个节礼,他都要退回来,怎会跟人勾结,贪空国库?本王是不信的。”
他这话倒不假。李绛的官声一直很好,在朝堂上不结党营私,不趋炎附势,上下皆有目共睹。若不调查清楚,草率定罪,恐怕难以服众。
贞元帝沉默地看着跪在地上的人,刚才他大发雷霆,这会冷静下来,忽然就想起了许多往事。这些年,皇权日益衰落,藩镇割据横行,朝堂上一直有主和与主战的声音。很多人都在逼他,只有李绛是无条件追随他的。
贞元帝经历过帝国的大乱,在危难中继承了皇位,他知道自己并非是有大建树的帝王,一生只求无功无过,所以他一直不主张收回藩镇,消耗国库,穷兵黩武。李绛拜相之后,极力维护他的主张,并压制朝堂上那些反对的声音。他身后整个庞大的赵郡李氏,也是五姓七望中唯一没有没落的世家大族。若连这个支持都失去,无论是对皇帝还是对国家来说,都是沉痛的打击。
甘露殿上长久地沉默,气氛压抑。
李淳还欲再说,李诵按住他的肩膀,自己说道:“就儿臣看来,今日到殿上作证的二人,虽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火袄教的旧人,但也只是他们的片面之词,舒王和舒王妃被蒙蔽了也说不定。至于从李相家里搜出的账册,难辨真伪,故而儿臣建议,还是指派人详查落实之后,再定罪也不迟。”
“圣人……”崔清思刚喊了一声,就被贞元帝抬手打断了,他说道:“你们无需多言,朕自有定夺。除了李卿,其它人都退出去吧。”
李绛抬头看了贞元帝一眼,重又垂下头。其余众人依言告退。
李晔是最后一个退出去的,看着宦官把门扇关上,李绛苍老的背影在空旷的大殿之上显得尤为单薄。他心中不忍,可也只能眼睁睁看着门扇在眼前合上,再也没有办法窥探到殿中的情形。
他一直是李家最不受宠的儿子,可此刻在父亲身边的也只有他。
偏偏他来历不明,连为父亲说话的资格都没有。纵然他有心,此刻脑海中也只剩下茫然。
那边崔清思对李诵行礼:“那妾身先告退了。”她没有想到,向来龟缩的李诵,竟然趁李谟不在,强出了一回头。李绛都自身难保了,东宫维护他又有何用?
不过来日方长,这东宫之位,恐怕李诵也坐不了多长时间了。
李诵没计较崔清思对他的态度。东宫如今的地位,的确不值得她放在眼中。他对身边的李淳说道:“在圣人和李相说完话以前,先让李晔到东宫坐一坐吧。你母亲看到你回来,必定也很高兴。”
李淳回头去拉李晔:“走吧。”李晔木然地被他拉着走,想起小时候,自己总是一个人在走路,路上什么人都没有。
春光明媚,只有落花吹满头。
那个时候他还觉得难过,为何家里人都不喜欢他。可今日他才知道,这世上很多事,冥冥之中自有天定。
他们本就不是家人,又何谈喜欢。
*
嘉柔从军营回到别业中,精疲力竭,还在等云松那边的消息。她换了身衣裳,独自在屋中坐着,手里拿着一卷书,却半个字都看不进去。她从未处于政治的权力中心,对于朝堂上的斗争没办法一眼看透。她只是本能地察觉到了危险,并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云松回来时,天色已经不早,李晔并没有跟他在一起。
“城中情况如何?”嘉柔问道。
云松神色颓然:“我按照郡主的吩咐,去城中找了张宪。张宪要我在米铺等消息,自己出去了。我左等右等,也不见他回来,先回了府,想着宫中有消息,家里肯定是最早知道的。而且大郎君有官职在身,进宫也方便。可府里现在也是人心惶惶,听说相公这次会有大麻烦。”
“若只是如此,为何要叫四郎也进宫?你没有等到张宪吗?”嘉柔提高了声调。
“小的怕宵禁的时间到了,出不了城,先回来禀报您。”云松低声道。现在家里都担心相公会出事,毕竟他是顶梁柱,不止是李府整个李氏都要仰赖他。反而没什么人关注李晔也被召进宫中。
“你先下去吧。”
嘉柔起身在屋中来回踱步。李晔虽然是李绛之子,但刚刚才考了功名,没有牵扯到朝堂上的事,按理来说,李绛也好,李昶也罢,他们出了事都不应该和李晔扯上关系。
如果是因为玉衡的事情,那宫中也不会传出消息说是李绛有麻烦。
她相信李晔有能力自保,可若是连他自己都预料不到的陷阱,恐怕一时之间,也找不到应对之策吧。
只可惜她身边的人都回了云南王府,现在连一个可用的都没有。而且城中马上就要宵禁了,此时下山,也无法进城。
“郡主!”门外忽然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嘉柔不敢相信,侧头看去,看到玉壶奔进来,跪在她的面前。
“你这是干什么?快起来。”嘉柔要扶她起来,玉壶双眼泛着泪光:“婢子都知道了,郡主这些日子吃得苦,世子在信里都说了。当初婢子就不应该听您的……”她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
嘉柔蹲在她面前:“傻丫头,就算你在我身边,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阿弟回到王府了吗?”
玉壶抬手擦干眼泪,摇了摇头:“婢子收到世子的信,一刻也不敢耽搁,马上就启程回来了,所以还没看到他。对了,这是王妃要婢子交给您的,说把从前的一些事告诉您,或许对您会有帮助。”
玉壶从怀里取出一封信,交给嘉柔。
嘉柔一边拆,一边问:“阿娘可还好?”
“王妃是老毛病犯了,气色不太好,但是精神尚可。婢子没敢把您的事全都告诉她,怕加重她的病情。但她和大王都十分不放心您,所以命婢子赶紧回来。”
嘉柔知道阿娘肯定是中了跟她一样的毒,甚至比她还深。她现在是恨不得把自己劈成两半,一半留在这里,一半回到南诏。她拿出信,认真地看了起来。
崔氏在信中说的是当年她跟崔清思的旧事,并且要嘉柔提防那个女人。崔清思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早已经不是她当年所认识的那个阿姐。嘉柔也怀疑,在云南王府下毒的人,就是舒王妃。从馥园的那场宴会开始,她就认清了那个蛇蝎女人的真面目。只不过没有证据,舒王妃身份又尊崇,不能贸然找上门。
信中还提到一件事。当年婚事议定之后,崔氏曾经看到舒王李谟跟太子妃萧氏在一起,据说他们青梅竹马,原本就是一对。后来延光长公主棒打鸳鸯,萧氏才嫁去了东宫。崔氏觉得舒王娶妻,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好方便他跟萧氏继续私下来往。
她对舒王本就没有多深厚的感情,更不想去当个摆设,有意求崔父取消婚约,却发生了落水之事。
嘉柔看后十分震惊,没想到舒王竟然跟太子妃有私情。
她倒是知道当年太子妃和太子一直不和,延光长公主权势滔天,萧氏多数住在公主府里,连东宫都很少回。原来他们之间还有这样的纠葛。难怪太子妃没为东宫生育一儿半女,反倒是徐良媛生下了长子。
崔氏还在信里说,延光长公主利用火袄教为自己聚拢民心,赚取钱财,所以那阵子,火袄教是长安城里的第一大教派,火袄教圣女精于医术,被教众奉为神明,是许多达官显贵的座上宾。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李绛也与她有往来,甚至有传言说,李晔是他跟火袄教圣女的私生子。
嘉柔看到这里,忽然觉得奇怪,李晔明明是郑氏之子,怎会有那样的传言?难道天子命李晔进宫,是因为这件事?
本该是无稽之谈才对。可若有人在此事上做文章,对付李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会这么做的人,放眼整个长安,大概也就只有舒王了吧。她现在知道舒王与太子妃的秘密,如果就此顺藤摸瓜查下去,可能会查到舒王的把柄,加以制衡。
只要是他做过事,不可能全无痕迹。
“玉壶,你先好好休息。等明日天亮之后,我们便回长安。”嘉柔收起信说道。
第100章 第九十九章
天黑之时,李绛和李晔才回到府中。郑氏和李暄一直坐在堂屋里等消息,听下人禀报他们回来,两个人都站了起来,去门口相迎。
李绛被李晔搀扶着,因为在甘露殿久跪,他双腿至今还使不上力气。等他坐下,郑氏问道:“这到底是怎么了?宫里一会儿一个消息传出来,妾身和大郎都担心死了。”
李绛沉着声音说道:“我没事。就是饿了一日,你去准备点饭食给我们吧。”
郑氏连忙应是,扶着苏娘出去张罗。
李暄走到李绛的面前,拜道:“父亲,圣人召您和四弟进宫,到底是为了何事?您怎么这般狼狈地回来?”在他印象之中,父亲是最重仪容和仪态的,他说那代表着李家的门面。若不是遇到非常之事,父亲是断不会如此失仪的。
李绛说道:“有人在御前告发我跟火袄教勾结一事。我的相位,恐将不保。”这事瞒不了李暄,不到明日,便会传遍整个都城。
李暄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好半晌才道:“怎会如此?先是二弟,而后是父亲……但此事与四弟何干?”
李绛看了眼李晔,对李暄说道:“今日我累了,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你先回去吧。”
“父亲……”李暄很想问个清楚,李绛只是摆了摆手,打发他出去。李暄无法接受这个巨大的冲击,满脑子都是父亲若被削职,李家上下该怎么办。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堂屋的,只遣了个随从去军中说了一声,今日告假。
堂屋里只剩下李绛和李晔,李绛拍了拍身侧,说道:“四郎,来,坐这儿。”
李晔依言走过去,挨着李绛坐下。他垂眸看着地面,目光如深潭一般。没有人知道贞元帝最后跟李绛说了什么,李晔在东宫里枯坐着,脑海中白茫茫的一片。
后来终于等到陈朝恩,要他去扶李绛出宫。父子两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出皇宫,沿路上不少宫人都看见了,在他们背后议论纷纷。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当年之事,有为父不察之过,这二十多年对你也未算尽责。但无论如何,你都是李家之子,这点不会改变。你不可被那些人今日所言而影响。”李绛语重心长地说道。
李晔很少有这样跟他并肩而坐的机会。李绛在家中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无论夫妻还是父子之间,相处得都像是上下层一样。李绛看重家风,注重长幼尊卑,克己复礼,因此少了股人情味。
“人情味”这三个字,恰恰是李家最缺乏的东西。李晔想起当初去南诏的时候,他坐在市集的茶肆里,看到嘉柔和木景清姐弟两个打闹,你一言我一语地来往,便心生羡慕。也许那时开始,他便企及那份温暖吧。
“父亲,我真的是……?”
若他当真不是李氏的血脉,如何还能安然呆在李家,以李绛之子自居?之后,外面的谣言会越来越多,家里的人早晚会知道。
李绛捏住他的肩膀,十分用力:“你记住,不管旁人怎么说,只要有我在,你便是我的儿子,家里没人敢置喙。大郎不够敏锐,二郎刚愎自用,你的性子是三个嫡子当中最沉稳的,才堪大用。此番不管圣人最后作何决定,你只管做你该做的事。我输了,你们还没输。别忘了,你不仅仅是李晔,还是玉衡,白石山人的弟子。不到最后,未知胜负。听明白了吗?”
这个巨大的冲击,让他一时不知是喜是悲。
他的确不曾在乎过萧氏,当年若知道萧氏为他生下一子,他恐怕还会利用那个孩子来做文章,扳倒李诵最大的后盾延光长公主,丝毫都不会顾惜。可如今,这是他唯一的骨血!他自然是想把他认回来的,否则他这一生所争,该由谁来继承!
可想要把孩子认回来,又谈何容易?这中间,实在困难重重。
李谟无心再问,只拿着玉玦独自走出了偏殿。等他走了以后,崔时照蹲下对孙从舟说:“辛苦你了。若不如此,舒王恐怕不会相信。”
孙从舟已是出气大于进气,趴在地上,惨淡地笑了笑:“我是医者,知道怎么保住自己的性命,何况你也是为了救我,救师兄。当年是父亲把年幼的师兄带出了都城,遇见老师。恐怕在那个时候,老师就知道了师兄的身份,全力救治并倾囊相授。就是想用师兄来对付舒王,他们父子相残,犹如两虎相争,不死也会元气大伤,到时候再揭开事实,剩下的一方还如何能与东宫争高低?老师一直是最会布局的人。”
“你别说话了,我这就送你出宫养伤。”崔时照说道。
“师兄最重感情,我怕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所以请你将我安置在都城里养伤,到时或者还可以帮帮他。”
崔时照点头,答应他所求,命人将他抬走。然后又叫来自己的随从,说道:“去宫门外,告诉那个叫张宪的人,就说事情已经办妥了。”
第99章 第九十八章
李谟走出偏殿,缓缓张开手,那琥珀色的玉质,历经千年的时光,仍然温润。这曾是帝王之物,先帝对延光长公主十分爱重,将这国宝赏给了她把玩,她又传给了萧氏。萧氏从前总喜欢戴在身上,在皇城里横冲直撞,无人敢阻止。
曾经的公主府何等显赫,延光长公主多么不可一世。李谟永远记得延光跟他说:“你不过是被皇帝收养的,根本都不算是正儿八经的皇子,怎有资格娶我的女儿?”
纵然他对萧氏无意,也被这番话深深地激怒。这皇位本就是他父亲昭靖太子的,他也是名正言顺的嫡子,哪里轮得到当今天子和李诵?从那日起,他每每经过富丽堂皇的公主府,便告诫自己,终有一日要把那里付之一炬。
他不喜欢萧氏,却还是与之周旋。因为他要利用萧氏来达到目的,最终一举扳倒了延光长公主,也战胜了东宫。他李谟再也不是什么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子,而是权倾朝野的舒王。唯一的遗憾,就是膝下无子。
没想到萧氏居然为他留下一个儿子,虽然他现在还无法全然相信孙从舟所言,肯定要再去求证。可这个希望就如同火苗一样,在他心头缓缓燃烧。
这二十多年,他从不知道有这个孩子的存在,也未尽过做父亲的责任。如果没有李绛,这个孩子或许早就死了。可他居然还想着把李绛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李谟虽对人从不手软,但今日的事,必须就此打住了。他要去求证,弄清一切。
他走到正殿前面,刚好崔清思从殿内出来,对他说:“您去哪里了?贵妃娘娘还在昏迷之中,您怎么不进去看看?”
“不进去了,我现在有要事需要出宫,甘露殿那边……”李谟顿了一下,“就到此为止吧。”
崔清思一愣,拉住李谟的手臂:“为什么?明明差一步便可以扳倒李相,您却要半途而废?到底发生了何事?”
李谟没有多做解释,只冷声道:“你别问了。回府时,将刘莺带回来,我有事要问她。其余的,你就别管了。”说完,他抽回自己的手,大步地离开了。
崔清思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她嫁给他这么多年,从未看见他对谁心慈手软,这当中肯定有问题。可要她收手,也没那么容易。
等贞元帝等人返回甘露殿时,李绛仍跪在地上,背影笔直。他双腿早就跪得发麻,没有知觉,面上依旧平静如水。贞元帝重新坐回宝座,只是被韦贵妃的事打断之后,再已没有了方才的盛怒。人在盛怒之下容易做出冲动的决定,事后想起便会后悔。
天子一言九鼎,就算后悔也没有用。
贞元帝看到李谟不在,问道:“舒王去哪里了?”
崔清思回到:“圣人,刚才有位官员来找大王,禀报了重要的事情,大王去处置了,要妾身跟您说一声。不知圣人打算如何处置李相?”
这时,李诵从座位上站起来,拜道:“既然舒王是首告,他已不在此处,今日的事不如就作罢吧。”
崔清思没想到李诵会站出来,说道:“太子此言差矣,今日人证物证俱在,圣人也都看过听过了,只等圣裁,怎能就此作罢?李相罪犯欺君,还贪赃枉法,罪名可都不小。”
李淳忍不住说道:“就凭两个刁民的片面之词,也能定宰相的罪?李相为官向来清廉,逢年过节,本王送个节礼,他都要退回来,怎会跟人勾结,贪空国库?本王是不信的。”
他这话倒不假。李绛的官声一直很好,在朝堂上不结党营私,不趋炎附势,上下皆有目共睹。若不调查清楚,草率定罪,恐怕难以服众。
贞元帝沉默地看着跪在地上的人,刚才他大发雷霆,这会冷静下来,忽然就想起了许多往事。这些年,皇权日益衰落,藩镇割据横行,朝堂上一直有主和与主战的声音。很多人都在逼他,只有李绛是无条件追随他的。
贞元帝经历过帝国的大乱,在危难中继承了皇位,他知道自己并非是有大建树的帝王,一生只求无功无过,所以他一直不主张收回藩镇,消耗国库,穷兵黩武。李绛拜相之后,极力维护他的主张,并压制朝堂上那些反对的声音。他身后整个庞大的赵郡李氏,也是五姓七望中唯一没有没落的世家大族。若连这个支持都失去,无论是对皇帝还是对国家来说,都是沉痛的打击。
甘露殿上长久地沉默,气氛压抑。
李淳还欲再说,李诵按住他的肩膀,自己说道:“就儿臣看来,今日到殿上作证的二人,虽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火袄教的旧人,但也只是他们的片面之词,舒王和舒王妃被蒙蔽了也说不定。至于从李相家里搜出的账册,难辨真伪,故而儿臣建议,还是指派人详查落实之后,再定罪也不迟。”
“圣人……”崔清思刚喊了一声,就被贞元帝抬手打断了,他说道:“你们无需多言,朕自有定夺。除了李卿,其它人都退出去吧。”
李绛抬头看了贞元帝一眼,重又垂下头。其余众人依言告退。
李晔是最后一个退出去的,看着宦官把门扇关上,李绛苍老的背影在空旷的大殿之上显得尤为单薄。他心中不忍,可也只能眼睁睁看着门扇在眼前合上,再也没有办法窥探到殿中的情形。
他一直是李家最不受宠的儿子,可此刻在父亲身边的也只有他。
偏偏他来历不明,连为父亲说话的资格都没有。纵然他有心,此刻脑海中也只剩下茫然。
那边崔清思对李诵行礼:“那妾身先告退了。”她没有想到,向来龟缩的李诵,竟然趁李谟不在,强出了一回头。李绛都自身难保了,东宫维护他又有何用?
不过来日方长,这东宫之位,恐怕李诵也坐不了多长时间了。
李诵没计较崔清思对他的态度。东宫如今的地位,的确不值得她放在眼中。他对身边的李淳说道:“在圣人和李相说完话以前,先让李晔到东宫坐一坐吧。你母亲看到你回来,必定也很高兴。”
李淳回头去拉李晔:“走吧。”李晔木然地被他拉着走,想起小时候,自己总是一个人在走路,路上什么人都没有。
春光明媚,只有落花吹满头。
那个时候他还觉得难过,为何家里人都不喜欢他。可今日他才知道,这世上很多事,冥冥之中自有天定。
他们本就不是家人,又何谈喜欢。
*
嘉柔从军营回到别业中,精疲力竭,还在等云松那边的消息。她换了身衣裳,独自在屋中坐着,手里拿着一卷书,却半个字都看不进去。她从未处于政治的权力中心,对于朝堂上的斗争没办法一眼看透。她只是本能地察觉到了危险,并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云松回来时,天色已经不早,李晔并没有跟他在一起。
“城中情况如何?”嘉柔问道。
云松神色颓然:“我按照郡主的吩咐,去城中找了张宪。张宪要我在米铺等消息,自己出去了。我左等右等,也不见他回来,先回了府,想着宫中有消息,家里肯定是最早知道的。而且大郎君有官职在身,进宫也方便。可府里现在也是人心惶惶,听说相公这次会有大麻烦。”
“若只是如此,为何要叫四郎也进宫?你没有等到张宪吗?”嘉柔提高了声调。
“小的怕宵禁的时间到了,出不了城,先回来禀报您。”云松低声道。现在家里都担心相公会出事,毕竟他是顶梁柱,不止是李府整个李氏都要仰赖他。反而没什么人关注李晔也被召进宫中。
“你先下去吧。”
嘉柔起身在屋中来回踱步。李晔虽然是李绛之子,但刚刚才考了功名,没有牵扯到朝堂上的事,按理来说,李绛也好,李昶也罢,他们出了事都不应该和李晔扯上关系。
如果是因为玉衡的事情,那宫中也不会传出消息说是李绛有麻烦。
她相信李晔有能力自保,可若是连他自己都预料不到的陷阱,恐怕一时之间,也找不到应对之策吧。
只可惜她身边的人都回了云南王府,现在连一个可用的都没有。而且城中马上就要宵禁了,此时下山,也无法进城。
“郡主!”门外忽然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嘉柔不敢相信,侧头看去,看到玉壶奔进来,跪在她的面前。
“你这是干什么?快起来。”嘉柔要扶她起来,玉壶双眼泛着泪光:“婢子都知道了,郡主这些日子吃得苦,世子在信里都说了。当初婢子就不应该听您的……”她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
嘉柔蹲在她面前:“傻丫头,就算你在我身边,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阿弟回到王府了吗?”
玉壶抬手擦干眼泪,摇了摇头:“婢子收到世子的信,一刻也不敢耽搁,马上就启程回来了,所以还没看到他。对了,这是王妃要婢子交给您的,说把从前的一些事告诉您,或许对您会有帮助。”
玉壶从怀里取出一封信,交给嘉柔。
嘉柔一边拆,一边问:“阿娘可还好?”
“王妃是老毛病犯了,气色不太好,但是精神尚可。婢子没敢把您的事全都告诉她,怕加重她的病情。但她和大王都十分不放心您,所以命婢子赶紧回来。”
嘉柔知道阿娘肯定是中了跟她一样的毒,甚至比她还深。她现在是恨不得把自己劈成两半,一半留在这里,一半回到南诏。她拿出信,认真地看了起来。
崔氏在信中说的是当年她跟崔清思的旧事,并且要嘉柔提防那个女人。崔清思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早已经不是她当年所认识的那个阿姐。嘉柔也怀疑,在云南王府下毒的人,就是舒王妃。从馥园的那场宴会开始,她就认清了那个蛇蝎女人的真面目。只不过没有证据,舒王妃身份又尊崇,不能贸然找上门。
信中还提到一件事。当年婚事议定之后,崔氏曾经看到舒王李谟跟太子妃萧氏在一起,据说他们青梅竹马,原本就是一对。后来延光长公主棒打鸳鸯,萧氏才嫁去了东宫。崔氏觉得舒王娶妻,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好方便他跟萧氏继续私下来往。
她对舒王本就没有多深厚的感情,更不想去当个摆设,有意求崔父取消婚约,却发生了落水之事。
嘉柔看后十分震惊,没想到舒王竟然跟太子妃有私情。
她倒是知道当年太子妃和太子一直不和,延光长公主权势滔天,萧氏多数住在公主府里,连东宫都很少回。原来他们之间还有这样的纠葛。难怪太子妃没为东宫生育一儿半女,反倒是徐良媛生下了长子。
崔氏还在信里说,延光长公主利用火袄教为自己聚拢民心,赚取钱财,所以那阵子,火袄教是长安城里的第一大教派,火袄教圣女精于医术,被教众奉为神明,是许多达官显贵的座上宾。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李绛也与她有往来,甚至有传言说,李晔是他跟火袄教圣女的私生子。
嘉柔看到这里,忽然觉得奇怪,李晔明明是郑氏之子,怎会有那样的传言?难道天子命李晔进宫,是因为这件事?
本该是无稽之谈才对。可若有人在此事上做文章,对付李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会这么做的人,放眼整个长安,大概也就只有舒王了吧。她现在知道舒王与太子妃的秘密,如果就此顺藤摸瓜查下去,可能会查到舒王的把柄,加以制衡。
只要是他做过事,不可能全无痕迹。
“玉壶,你先好好休息。等明日天亮之后,我们便回长安。”嘉柔收起信说道。
第100章 第九十九章
天黑之时,李绛和李晔才回到府中。郑氏和李暄一直坐在堂屋里等消息,听下人禀报他们回来,两个人都站了起来,去门口相迎。
李绛被李晔搀扶着,因为在甘露殿久跪,他双腿至今还使不上力气。等他坐下,郑氏问道:“这到底是怎么了?宫里一会儿一个消息传出来,妾身和大郎都担心死了。”
李绛沉着声音说道:“我没事。就是饿了一日,你去准备点饭食给我们吧。”
郑氏连忙应是,扶着苏娘出去张罗。
李暄走到李绛的面前,拜道:“父亲,圣人召您和四弟进宫,到底是为了何事?您怎么这般狼狈地回来?”在他印象之中,父亲是最重仪容和仪态的,他说那代表着李家的门面。若不是遇到非常之事,父亲是断不会如此失仪的。
李绛说道:“有人在御前告发我跟火袄教勾结一事。我的相位,恐将不保。”这事瞒不了李暄,不到明日,便会传遍整个都城。
李暄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好半晌才道:“怎会如此?先是二弟,而后是父亲……但此事与四弟何干?”
李绛看了眼李晔,对李暄说道:“今日我累了,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你先回去吧。”
“父亲……”李暄很想问个清楚,李绛只是摆了摆手,打发他出去。李暄无法接受这个巨大的冲击,满脑子都是父亲若被削职,李家上下该怎么办。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堂屋的,只遣了个随从去军中说了一声,今日告假。
堂屋里只剩下李绛和李晔,李绛拍了拍身侧,说道:“四郎,来,坐这儿。”
李晔依言走过去,挨着李绛坐下。他垂眸看着地面,目光如深潭一般。没有人知道贞元帝最后跟李绛说了什么,李晔在东宫里枯坐着,脑海中白茫茫的一片。
后来终于等到陈朝恩,要他去扶李绛出宫。父子两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出皇宫,沿路上不少宫人都看见了,在他们背后议论纷纷。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当年之事,有为父不察之过,这二十多年对你也未算尽责。但无论如何,你都是李家之子,这点不会改变。你不可被那些人今日所言而影响。”李绛语重心长地说道。
李晔很少有这样跟他并肩而坐的机会。李绛在家中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无论夫妻还是父子之间,相处得都像是上下层一样。李绛看重家风,注重长幼尊卑,克己复礼,因此少了股人情味。
“人情味”这三个字,恰恰是李家最缺乏的东西。李晔想起当初去南诏的时候,他坐在市集的茶肆里,看到嘉柔和木景清姐弟两个打闹,你一言我一语地来往,便心生羡慕。也许那时开始,他便企及那份温暖吧。
“父亲,我真的是……?”
若他当真不是李氏的血脉,如何还能安然呆在李家,以李绛之子自居?之后,外面的谣言会越来越多,家里的人早晚会知道。
李绛捏住他的肩膀,十分用力:“你记住,不管旁人怎么说,只要有我在,你便是我的儿子,家里没人敢置喙。大郎不够敏锐,二郎刚愎自用,你的性子是三个嫡子当中最沉稳的,才堪大用。此番不管圣人最后作何决定,你只管做你该做的事。我输了,你们还没输。别忘了,你不仅仅是李晔,还是玉衡,白石山人的弟子。不到最后,未知胜负。听明白了吗?”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4.com/book/17617/41547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