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节
推荐阅读:从修牛蹄开始、霉运女二,胎穿70年代苟住命、退婚后我被皇叔娇养了、重生香江的导演、张公案2、小梨花(校园h  1V1)、小梨花(校园h 1V1)、质子、校服绅士、一岁的小鹿、
容闳就上前去打开了栅栏门,很有点惊讶的对王启年说:“王先生,您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容闳和王启年虽说认得,但一直算不上是朋友。王启年这个人原本在太平天国干过,对于清朝政府一向非常痛恨。所以对任何于清朝政府有关的人,他总是冷冰冰的,还时不时的会故意找茬,给人难堪。容闳当年也没少被他讽刺挖苦过。所以对他的态度也算不上热情。
王启年先生黑着脸对容闳说:“我们进去谈谈,要出大事了。”
容闳知道王启年这个人的脾气虽然让人厌恶,但是他却绝不是一个喜欢说瞎话糊弄人的人。所以赶紧让开路,对他说:“那好,进来到我的房间里去说吧。”
进到了客厅里,王启年在椅子上坐了下来,容闳的妻子正准备给他泡茶,王启年却说:“我不需要这个。”又转过脸对容闳说:“容先生,这里有一些情报,你可以看一看。这是相当高的机密,你只能看,不能做记录。”
容闳接过这些情报,看了起来。最上面的一份情报是日本海军舰队的军舰构成,性能方面的。这份情报很细致的将它和北洋海军的舰队的情况做了一个对比。这个对比让容闳很有些触目惊心的感觉。尤其是在火力对比这一栏当中,他相当惊愕的发现,日本舰队的单位时间发射的炮弹重量竟然已经超过了北洋舰队近十倍。这简直就是……在容闳的记忆中,北洋舰队的实力应该是明显要强于日本的,但是现在怎么会成了这个样子。于是他问王启年:“这个情报可靠吗?”
“废话。这些东西都是随便就可以收集到的公开的信息。你要是不信,自己去翻报纸去。”王启年这样回答说。
容闳知道,王启年的消息应该是非常可靠的,但是他依旧感到有些难以置信,于是又问道:“日本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钱,短短几年时间就赶上来了?”
王启年依旧黑着脸回答说:“自己看后面的东西。”
于是容闳就继续看下面的内容,然后又被惊出了一身冷汗——日本的工业规模和工业水平,甚至财政收入都超过了中国。
“日本很快就会向满清发动战争了。”看到容闳大致上看完了,王启年就这样说。
“你怎么这么肯定?”容闳问道。
“你到底看了没有?”王启年突然生气起来,“没看到情报上日本近年来米骚动的次数的情报吗?日本只有这么点大的市场,既没有原料也没有市场,发展到这一步,它难道不是必须立刻出去找个原料产地和市场吗?除了朝鲜,他还能在哪里找到这些东西?要吞下朝鲜,难道不就是要和满清打一仗吗?再说,满清这么笨,这么无能,不打他打谁……”
对于政治经济学,容闳懂得并不多。不过在王启年很努力的耐着性子给他讲了一番之后,他总算是弄懂了一些,同时也被说服了,真的感到局面危在旦夕了。
“北洋的船都已经老旧得不成样子了,完好率还不知道有没有二分之一。如今看看日本的外购军舰的交货时间,考虑到形成战斗力的时间。北洋还是有反应的时间的。比如讲军舰上的老式的大炮换成新的速射炮。虽然靠这个多半还是打不过人家的新军舰,但好歹要强不少。另外,如果你能说服满清的那些傻帽,尽快的做出订购新军舰的决定的话,我们甚至可以为你们建造比日本最新订购的军舰更好的军舰。如果你们缺钱,麦克唐纳创投也可以给你们贷款……”王启年最后这样对容闳说。
第三百九十章 拜会
想起以前的一些事情,容闳忍不住又叹了口气。他定了定神,就跟着那个看门人走了进去。
进了门,绕过一个假山,后面迎面就是一套五进的轩昂壮丽的大房子,这是总督府的正厅,不过,李鸿章并没有在这里等着容闳——这倒不是轻视他,而是这房子太大,用来开大会倒是不错,用来接待客人,就显得不太合适了。一般来说,李鸿章都会在后面的小客厅里接见客人的。
果然,那个看门人带着容闳一转,就到了一道小门前面。他在那里站住,对容闳说:“容先生请从这里直走,总督大人在前面的小客厅里。”
容闳知道,这人的身份是不够格进这道门的。于是他向着这人微微的笑了笑,就走进了小门。在小门里面,又有一个马弁模样的人等在那里,见了容闳,先上来打了个千,笑道:“可是容先生?中堂大人正在等着先生呢。”于是他就在前面领路,带着容闳又走了几步,绕过几棵梅树,前面又出现了一间小巧别致的青瓦房子,这就是李鸿章日常会见客人的小客厅了。
容闳看到,李鸿章居然也亲自站在房门前的台阶上等着。见了容闳,李鸿章忙走下台阶,迎了过来。
“见过,中堂大人。”一见到李鸿章,容闳赶紧行礼道。
李鸿章抢上一步,扶住了容闳,说道:“好几年没见到纯甫贤弟了,唉,纯甫贤弟这几年也不给老哥我写信,我也不知道老弟如今在美国如何……”
“劳费中堂大人挂念了,小弟在美国倒还好,倒是见了中堂大人还和前几年一般的康健,真是让小弟不胜欣喜。”容闳也回答说。
“唉,老了,不中用了,比前几年可差多了。”李鸿章一边笑着说,一边带着容闳走进小客厅里,两人分宾主坐下,李鸿章问道:“老弟不远万里,从美国赶回国来探望我,可是有什么见教。”
“中堂大人。”容闳说,“小弟在美国看到了一些消息,不知道中堂大人可知道。”
“什么消息?”李鸿章问道。
“日本向英国购买巡洋舰的消息。”容闳回答说。
李鸿章听了,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这事情我倒也听说了,的确是一条好船。只是纯甫贤弟就为了这件事情就不远万里的跑回来?”
“当然不仅仅是这个。”容闳回答说,“我听说这些年来,北洋水师一直都没有买入新船了,不知道可是真的?”
“不错。”李鸿章回答说,“贤弟也知道,朝中有些人舍不得在海军身上花钱。总觉得以现在我北洋舰队的实力,已经足以雄踞亚洲了。”
“中堂大人可还记得那个叫做王启年的发匪?”容闳想了想问道。
“这人自然记得。这人的性子极差,但办事情却极为认真,也算是个很有意思的家伙。”李鸿章的脸上露出了一点笑意,想是想起了王启年当年在做麦克唐纳的技术代表的时候的一些事情。
“中堂大人,这个王启年,给我看了一份情报,我不知道这份情报算不算是危言耸听,但听了却让我连觉都睡不着了。”容闳说。
“什么情报?说来听听。”李鸿章倒是来了兴趣。
“是有关日本海军舰队的火力和我们的舰队的火力的对比的。”容闳说,“依照他的说法,日本舰队的火力已经远远超过我舰队,甚至是我舰队的七倍以上。”
听了这话,李鸿章的脸色阴沉了下来,说道:“这人又在危言耸听。我北洋舰队船坚炮利,虽然日本这些年来增购了不少的军舰,但是论吨位和大炮数量,我们还是要稍微多一点。”
“中堂大人,我们的军舰买回来后,可换过大炮没有?有没有把老式的大炮换成新的速射炮?”容闳又追问道。
这个问题已经涉及到一些“机密”了,虽然对于我大清这样的工业薄弱的国家来说,这种所谓的“机密”,外国人真想知道,其实非常容易。因为我大清根本没有制造管退速射炮的能力,所以如果我大清真的给舰队的军舰换上了新的速射炮,那就只能是从外国进口的。这样一来,想要查到这些消息,对于一些有需要的外国人来说,其实是相当的简单的。李鸿章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略微考虑了一下,就告诉容闳:“新式火炮价格太贵,再说军舰上的舰炮状态还都不错,哪能都换掉。再加上如果要换,又要请英国人施工改造,英国人的要价更是高得离谱。如果不让英国人来改,英国人就声称不再负责军舰的保养维护……”说到这里,李鸿章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说起来当年王启年反对我们买英国老军舰,虽说是为了卖他们自己的军舰,但他说英国人肯定会通过卡住零备件和维修来把便宜出来的钱再捞回去,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听了这个回答,容闳知道,王启年和他说的,北洋舰队连一门速射炮都没有估计是真的了。于是他就说:“王启年给我看了日本所有外购军舰的配置,以及近些年来日本采购速射炮的情况的表格。按照这张表格上的数字,日本几乎所有的外购军舰上面的主炮都换成了速射炮。这些炮的射速十倍于老式火炮。要真是这样,只怕王启年所说的日本舰队的火力数倍于我军也不全是危言耸听了。”
听了这话李鸿章沉默了一会儿,过了一会儿才这样说:“王启年是在给麦克唐纳兵工厂拉生意呀。说不定就会夸大其词。不过纯甫贤弟,你说到的那个表格可能给老哥我看看?”
这份表格王启年并没有允许容闳抄录,不过容闳的记性非常好,多看了几遍之后,就将这里面的内容几乎全背了下来,等王启年走后,他就将这些对比表格全都默写了出来。如今见到李鸿章问起,就从随身的皮包里取出了这些表格,递了过去。
李鸿章接过这几份表格,对容闳说:“先让老哥我慢慢看看。”就细细的看了起来。话说列表格这种东西,最初还是从外国人那里传来的,尤其是当年和麦克唐纳财团做买卖的时候,李鸿章见过了不少的各种各样的表格,所以对这类东西,李鸿章已经相当熟悉了。
这份表格极其的细致,上面不但包括日本舰队的军舰购买时的各种情况,包括排水量,速度,火力配备,甚至还包括这些军舰在日本以外进行修理改装的各种情况,以及历年来日本从国外购进各种配件,以及用于改进军舰的武器或其他设备的情况。
“这些消息他都是从哪里来的?”李鸿章忍不住问道。
“大部分都是从公开的各种报纸上来的。”容闳回答说,“小弟也去查了一下,很多数据确实是在当地的报纸上能够查到的。”
“嗯。”李鸿章轻轻地嗯了一声,又低下头看起了表格,不一会儿,第一页就看完了,李鸿章顺手翻到第二页接着看。就这样连看了好几页之后,突然,他翻页的手微微的停顿了一下,因为在这一页的表格的起首处写着这样的一行字:北洋水师军舰状况一览表。
这一份表格的内容和上面也没有什么不同,凡是北洋水师外购的舰艇的初始状态,历年来在国外维护的次数,以及购买各种配件的数字。有关日本的情报是不是真的,李鸿章不是很清楚,但是有关北洋水师的情况的分析靠不靠谱,李鸿章的心里还是很有数的。而就他知道的一些情况来看,这份表格上的情报相当的准确。
“唉!”李鸿章长长的叹了口气,放下手里的表格,对容闳说,“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今日看来,我大清和西人交战,几无一胜,实在是事出有因。人家一个做买卖的都能弄出这样细致的情报,这真是……这真是……唉……”李鸿章想要找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却猛的发现自己居然找不出什么合适的话来,只得又叹了口气。
容闳又说道:“中堂,我这里还有王启年给我的日本近年来财政收支的一份表格,不过非常粗略。”
“哦,快给我看看。”李鸿章说道。
容闳将这份表格也递了过去。李鸿章看了看,这份表格相比上面的表格的确是粗略很多,只有每年财政收支的大数字,从这来看,至少最近几年,日本的财政收入已经达到了一亿日元的水平,换算成库平银大概是七千多万两,相比我大清每年八千万两的财政收入,也差不了太多了。而这里面有一个数字却格外的惊人,那就是日本的军费开支居然达到了整个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仅仅海军军费,就占据了整个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十五。
李鸿章知道,我大清的海军费最多也不过占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一点几,仅仅够勉强维持舰队的存在而已。于是另一个问题立刻就从他的脑袋里冒了出来:“日本人支付着这样高的海军军费,从长远看,如何承受得起?如果花了这么多的钱,不能赚到什么,那钱不是白白花掉了吗?”
第三百九十一章 解决方案
“纯甫贤弟,”李鸿章沉默了一下,然后这样对容闳说,“美国人不会无缘无故的把这个消息给你。他们嘛,这些美国人一个个的都是一头钻进了钱眼里面的主,这些情报不是那个发匪自己能搞得出来的,即使所有的消息都是从报纸上弄出来的,要收集得这样全面,怕也需要花掉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美国佬既然在这个时候给你看这些东西,怕是他们也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了吧?”
“中堂大人,我和王启年细细的谈过,他也确实是代表着麦克唐纳财团来和我接触的。”容闳说,“他们倒是提出了几条办法。”
“哦,说来听听。”
“第一条嘛,当然是朝廷拿出钱来,向他们订购军舰。”容闳说,“美国人说,英国人卖给日本人的船,虽然能跑到25节,但其实用的发动机还是老式的往复式蒸汽机的改进型号,而不是蒸汽轮机。这主要是英国人想要控制蒸汽轮机的技术不要扩散。虽然靠着改进型的往复式蒸汽机,也能让船跑到25节,但是往复式蒸汽机的效率还是远远比不上蒸汽轮机。所以英国人给日本造的那条船大量的吨位都用在了蒸汽机上面。而如果我们愿意向他们订货的话,他们可以用同样的价格,卖一条装备有蒸汽轮机的快速巡洋舰给我们。美国人保证,他们的船,无论是速度还是装甲还是火力还是航海性能都能超过日本人购置的那条军舰。如果大量订购,价格还可以有优惠。另外,美国人还承诺,如果我们能把老军舰的火炮改进的生意都交给他们,他们就愿意转让一定的技术给我们,帮我们在威海卫建造一座修船厂。”
“呵呵,”李鸿章苦笑了两声,“说起来,当初我们从美国人手里买来的那些东西也还算良心货,至少和英国人法国人的东西比,还算不错。不过,纯甫贤弟,你也知道,这购买军舰是一大笔钱,朝廷怕是拿不出这一笔钱来。朝中的事情,你也是知道一点的。”
李鸿章所说的朝廷中的事情指的是朝中的一帮子“清流”,尤其是户部尚书翁同龢对洋务运动的干扰阻挠。就在去年,翁同龢还以国家财力不足为由,要求停止向海军拨款。而在此之前,他也一直致力于限制海军的军费。北洋水师自从建成之后,一直没有更新舰船,甚至就连更换舰炮的钱都没有,当时担任户部尚书的翁同龢是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的。而翁同龢之所以处处与李鸿章,以及北洋为难,除了理念不合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居然是私人恩怨。
当年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翁同龢的哥哥翁同书处事不利,被李鸿章弹劾,差一点被判砍头,翁同龢的父亲为此忧惧而死,他的哥哥也被流放新疆。这样的冤仇自然不会被轻易忘记。据后人记载,到了1894年,甲午战争眼看就要打起来了的时候,深知北洋水师和淮军虚实的李鸿章力主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因为他知道,此时和日本交战,几乎没有获胜的可能。而此时,作为军机大臣的翁同龢则一力主战,虽然此前,以他为代表的“清流”将海军军费抠的死死的。但他们却起劲的宣称:“日本国小不足平,当能一鼓荡之。”甚至当有人对翁同龢提出兵凶战危,恐怕打不赢的时候,翁却说:“正好借此机会让他(李鸿章)到战场上试试,看他到底怎么样?将来就会有整顿他的余地了。”
容闳自然也是知道朝中的一些人和李鸿章不对付,甚至一直在拖他的后腿的。不过,这件事情事关国家安危,所以他还是说:“小弟也知道此时不易,只是这条办法若能实行,对国家最为有利。而且,中堂大人,美国人帮我们建工厂相比英国人,却又有一大便利。”
“哦,什么便利?”李鸿章问道。
“我国兴办洋务以来,也兴建了不少的工厂。但是其中的技术人员,一直都是洋人。我国虽然也想要从洋人那里学习技术,但是却困难重重。但是美国的这间造船厂却是大大不同,因为美国人同意,这里面的大部分技术人员都将是华人。”容闳立刻回答说,事实上,美国人的这个建议也正是让他特别喜欢这一方案的原因。
“都是华人?”这一点倒是让李鸿章相当的惊讶,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我记得当初召回留美幼童的时候,有不少人都被那些美国人留了下来。你说的是这些人吧?”
“正是。大人,这些人其实当年留在美国,也不过是想要完成学业。他们对于我大清其实还是有感情的。若是让这些人回来,相比使用洋人员工,却要方便不少。一来那些洋人,与我国工人言语不通,中间要靠通译,翻译起来多有错漏,不如直接用他们来得方便,也省掉了雇佣通译的开支。二来洋人每每挟技要挟。也不肯真正把技术传授给我们的人。如今如果有了他们,自然就能避免这些弊端。我听说日本这些年送了大批的学生到海外留学,所以日本国内工业发展很快,如今岁入已经和我们相当了,军费更是远远超过我国。当初的幼童留学计划若是没有半途而废,我们或许……”说到这里,容闳又想起了让自己失望郁闷的事情了。
“且不说这些了。”李鸿章也叹了口气,“美国人还有其他的计划是怎么样的?”
“美国人还有个变通的办法。”容闳说,“智利国将在未来的几年里为智利海军订购一批新式军舰。目前正苦于没有资金。麦克唐纳财团愿意给智利国提供贷款,当然,条件是智利人必须想麦克唐纳财团指定的船厂购买军舰。另外还需要可靠的担保。如果大人对这些船感兴趣,美国人可以牵线让大人的人和智利人谈谈。大人知道,西人多有不得出售武器给正在交战中的双方的规矩。战端开不开,不是我们一方能定的,而战端一开,我们即使拿出钱来,也买不到军舰了。况且军舰之类的东西,也要针对训练,不是拿到手就能用的好的。不过智利国却是个例外。这个国家惯于向处于交战中的国家出售二手武器。趁着人家打仗,高价卖旧货,然后再用这钱来买新货是他们常用的赚钱伎俩。只要大人能够说服大清为智利的购舰提供担保,就可以同时和智利签订合同,一旦我国与日本开战,便可以以一个合适的价格将智利订购的这些军舰买过来。这样一来如果我们没有和日本开战,那也就不用花那么多钱,万一开战也能找到买先进军舰的地方。大人觉得如何?”
这个想法倒是有些意思,李鸿章想了想,说:“此事极为重要,还要等我再多想想。”
容闳也知道,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立刻做出决断的,李鸿章愿意想想,也就说明他意动了。于是他和李鸿章又聊了几句,李鸿章就端起了茶杯。
……
李鸿章让人给容闳安排了一个住处,容闳就在那里住了下来,耐心的等消息。他知道,这样的事情不是李鸿章一个人做得了主的,无论是采取那个措施,李鸿章都必须和整个官僚系统斗争,这里面有居心叵测的“清流”,有猜忌汉族大臣的满洲贵族,还有……总而言之,容闳又想起了那个发匪和他说的一段话:“李鸿章李大人的本领是很强的,但是他的大半的精力都要放在如何应付猪队友上面。要我说,要是李鸿章当年不是辅佐那个什么大清,而是造反了的话,没准比现在干得好得多。”虽然这话里依旧带着对我大清的满满的恶意,但是,容闳现在居然有那么一点点的觉得,也许王启年说的也不全错,比如日本,要不是造幕府将军的反成功了,能有今天吗?
……
李鸿章的新计划自然而言的遭到了反对,理由嘛,当然是最冠冕堂皇的。
“什么要买新的军舰?难道你们不知道,西部的人民还在吃草吗?你知不知道,买军舰要很多银子的,一条船就是六十万两银子呀,全国四亿人,每人出一万两还差五十六万两呢!有这些钱,全国老百姓每人分一分多好,西部人民就能吃上草了……”
“什么?给智利做贷款的担保?我天朝大国,岂能做这种商贾的卑贱之事?再说,如果没有打仗,那不是白白的有损我天朝大国的声威。再说打一个日本,至于吗?每个人吐口唾沫,就把它们淹死了!”
当然,具体的语言不会是这样的,但是大致的意思却绝对是一样的。从古到今,玩嘴炮的,嘴炮救国的货色们的招数其实都是差不多的。不管他们是叫做“清流”还是叫做“大v”。
第三百九十二章 泄密
虽然有所谓的清流的坚决的反对,但是李鸿章的力量一样是不可小觑的。再加上,这件事情事实上并不需要满清真的出多少钱。当然,如果智利违约,满清就要代替智利政府出定金之外的购舰费用,但这样一来,这些军舰也就会被交给满清作为抵押。考虑到智利人会首先交付相当一部分的定金,一旦智利违约,这些定金美国人显然是不会偿还的了,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满清只需要花费一笔尾款,就可以从美国人那里拿到这些军舰的使用权了。至在智利人能给出依据合同的尾款和处罚金之前,这些船可以一直让满清用着。
因为达成这个协议至少目前不需要拿出钱来,所以户部的那些人的反对的理由和力度都有所下降。再加上这事情更多的属于外交,最终,李鸿章还是成功的说服了清廷,同意就此派出人员和美国人和智利人谈判。
而在确定谈判人选的时候,翁同龢倒是想要来插上一手。试图将自己的人安排进来做负责谈判的主官。只是在他的手里实在是缺乏这方面的人才,而且他得夹袋里的那些人,自己也都不愿意去做这个事情。他们都是“清流”,“清流”的最大特点就是动嘴炮喷人,而不是去干实事。因为干实事很容易出错的,一出错就会给敌人指责自己的机会。而且在和外国人的谈判中,因为语言不通,更因为对外交一窍不通,真要让他们上,被别人忽悠的可能性也会非常高。所以没有一个“清流”是愿意干这种事情的。在原本的历史上,甲午战争战败后,清廷派李鸿章去和日本人议和,李鸿章本着“卖国的罪名不能我一个人担着”的想法,想要拉着一贯拖军备后腿,又强硬主战的翁同龢一起去和日本人谈判。但是平时嘴炮打得最凶的翁同龢虽然提出了一系列的诸如“断断不可割地”之类的要求,却坚决的不肯和李鸿章一起去谈判。因为他知道,只要一去,“卖国贼”的帽子就脱不掉了。
所以搞到最后,派出去的谈判代表依旧只能是李鸿章的人。李鸿章原本倒是打算让容闳来担任,不过这个提议遭到了“清流”们的坚决反对,甚至就连相对开明的张之洞也表示了反对。因为他们担心,容闳和美国人关系太过密切,可能会出卖中国的利益。
另外,在正常的情况下,这样的谈判应该是秘密的进行的,但是,我大清几乎就没有任何像样的保密制度,而我大清的那些官员们也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保密意识。结果,谈判还没有开始,日本的报纸上就已经刊出了相关的消息。而满清国内,由于缺乏情报机构,对这样的情况居然一无所知。直到他们的代表团到了美国,见到了麦克唐纳家族的中间人和智利的代表的时候,他们才知道,居然发生了这样的泄密事件。
“容先生,贵国的保密做得实在是太差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消息怎么会让日本人知道,你要知道,这给我们,给我们的智利朋友都带来了很多的干扰。所以,在这次会谈开始之前,我希望贵国的代表能够保证,不将这次会谈的内容泄露出去。”在抵达美国旧金山之后,麦克唐纳财团派出的中间人一见到满清的代表团就很不客气的冒出了这样的一段话。
虽然容闳没能当上满清代表团的正式代表,但是在李鸿章的托付下,他依旧以翻译的身份和这支不过五个人的代表团一起来到了美国。
听到美国人的指责,容闳有点惊讶。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谈判的消息已经泄密了。看到他这个样子,那个中间人明白了一些,于是又对容闳说:“容先生,看来你们对于泄密的事情似乎还不是很清楚呀。”然后他转过头去,对站在他身后的一个年轻人说:“葛莱史东,你把日本报纸和美国报纸上对这件事情的报道给容先生和清国代表们看看。”
“好的,希丁克先生。”葛莱史东从手提包里拿出了几份报纸,递给了容闳:“先生,这里是东京朝日新闻、纽约每日时报还有华尔街日报。上面都有相关的新闻报道。”
这是葛莱史东第一次以秘书的身份参与到商业谈判当中来,这样是渐渐培养接班人的必要的过程。依照史高治的想法,以及后世兔子国培养x86的经验。家族的接班人最好能到家族的各个相关部门都去历练一下,不一定要太长时间,最初哪怕每个位置只呆上一两年,也能让孩子们对家族的整个运转有了感性的体验,可以和他们在以前学过的理论相互印证,这样孩子才能更快的成长起来。
葛莱史东此前已经在报纸以及广播传媒那里干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回到克利夫兰大学洛克菲勒学院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经济学,如今又到了放暑假的时候了,他就开始跟着谈判专家希丁克学习一下谈判方面的技巧。
这个时候,清朝的正式的代表——一个叫做何永的官员——在一边虽然听不懂这些鬼佬在说什么,但是却也感觉到好像出问题了。于是等到那个鬼佬说完了话,忙问容闳道:“容先生,出了什么事请了吗?”
“我们到这里来谈判的消息泄密了,日本人已经知道了。”容闳一边说,一面将一份报纸递到了何永的手上。
何永问道:“这上面说的什么?”
“清国与智利密谈合作购舰。甚至连我们的基本合作方式都刊登出来了。美国人觉得,这一定是我们的人泄了密。”容闳解释说。
“为什么美国人一口咬定是我们泄密而不是他们或者是智利人呢?”何永似乎有点不服气,不过他的话音却很低,而且口气也并不坚决。
王启年先生黑着脸对容闳说:“我们进去谈谈,要出大事了。”
容闳知道王启年这个人的脾气虽然让人厌恶,但是他却绝不是一个喜欢说瞎话糊弄人的人。所以赶紧让开路,对他说:“那好,进来到我的房间里去说吧。”
进到了客厅里,王启年在椅子上坐了下来,容闳的妻子正准备给他泡茶,王启年却说:“我不需要这个。”又转过脸对容闳说:“容先生,这里有一些情报,你可以看一看。这是相当高的机密,你只能看,不能做记录。”
容闳接过这些情报,看了起来。最上面的一份情报是日本海军舰队的军舰构成,性能方面的。这份情报很细致的将它和北洋海军的舰队的情况做了一个对比。这个对比让容闳很有些触目惊心的感觉。尤其是在火力对比这一栏当中,他相当惊愕的发现,日本舰队的单位时间发射的炮弹重量竟然已经超过了北洋舰队近十倍。这简直就是……在容闳的记忆中,北洋舰队的实力应该是明显要强于日本的,但是现在怎么会成了这个样子。于是他问王启年:“这个情报可靠吗?”
“废话。这些东西都是随便就可以收集到的公开的信息。你要是不信,自己去翻报纸去。”王启年这样回答说。
容闳知道,王启年的消息应该是非常可靠的,但是他依旧感到有些难以置信,于是又问道:“日本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钱,短短几年时间就赶上来了?”
王启年依旧黑着脸回答说:“自己看后面的东西。”
于是容闳就继续看下面的内容,然后又被惊出了一身冷汗——日本的工业规模和工业水平,甚至财政收入都超过了中国。
“日本很快就会向满清发动战争了。”看到容闳大致上看完了,王启年就这样说。
“你怎么这么肯定?”容闳问道。
“你到底看了没有?”王启年突然生气起来,“没看到情报上日本近年来米骚动的次数的情报吗?日本只有这么点大的市场,既没有原料也没有市场,发展到这一步,它难道不是必须立刻出去找个原料产地和市场吗?除了朝鲜,他还能在哪里找到这些东西?要吞下朝鲜,难道不就是要和满清打一仗吗?再说,满清这么笨,这么无能,不打他打谁……”
对于政治经济学,容闳懂得并不多。不过在王启年很努力的耐着性子给他讲了一番之后,他总算是弄懂了一些,同时也被说服了,真的感到局面危在旦夕了。
“北洋的船都已经老旧得不成样子了,完好率还不知道有没有二分之一。如今看看日本的外购军舰的交货时间,考虑到形成战斗力的时间。北洋还是有反应的时间的。比如讲军舰上的老式的大炮换成新的速射炮。虽然靠这个多半还是打不过人家的新军舰,但好歹要强不少。另外,如果你能说服满清的那些傻帽,尽快的做出订购新军舰的决定的话,我们甚至可以为你们建造比日本最新订购的军舰更好的军舰。如果你们缺钱,麦克唐纳创投也可以给你们贷款……”王启年最后这样对容闳说。
第三百九十章 拜会
想起以前的一些事情,容闳忍不住又叹了口气。他定了定神,就跟着那个看门人走了进去。
进了门,绕过一个假山,后面迎面就是一套五进的轩昂壮丽的大房子,这是总督府的正厅,不过,李鸿章并没有在这里等着容闳——这倒不是轻视他,而是这房子太大,用来开大会倒是不错,用来接待客人,就显得不太合适了。一般来说,李鸿章都会在后面的小客厅里接见客人的。
果然,那个看门人带着容闳一转,就到了一道小门前面。他在那里站住,对容闳说:“容先生请从这里直走,总督大人在前面的小客厅里。”
容闳知道,这人的身份是不够格进这道门的。于是他向着这人微微的笑了笑,就走进了小门。在小门里面,又有一个马弁模样的人等在那里,见了容闳,先上来打了个千,笑道:“可是容先生?中堂大人正在等着先生呢。”于是他就在前面领路,带着容闳又走了几步,绕过几棵梅树,前面又出现了一间小巧别致的青瓦房子,这就是李鸿章日常会见客人的小客厅了。
容闳看到,李鸿章居然也亲自站在房门前的台阶上等着。见了容闳,李鸿章忙走下台阶,迎了过来。
“见过,中堂大人。”一见到李鸿章,容闳赶紧行礼道。
李鸿章抢上一步,扶住了容闳,说道:“好几年没见到纯甫贤弟了,唉,纯甫贤弟这几年也不给老哥我写信,我也不知道老弟如今在美国如何……”
“劳费中堂大人挂念了,小弟在美国倒还好,倒是见了中堂大人还和前几年一般的康健,真是让小弟不胜欣喜。”容闳也回答说。
“唉,老了,不中用了,比前几年可差多了。”李鸿章一边笑着说,一边带着容闳走进小客厅里,两人分宾主坐下,李鸿章问道:“老弟不远万里,从美国赶回国来探望我,可是有什么见教。”
“中堂大人。”容闳说,“小弟在美国看到了一些消息,不知道中堂大人可知道。”
“什么消息?”李鸿章问道。
“日本向英国购买巡洋舰的消息。”容闳回答说。
李鸿章听了,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这事情我倒也听说了,的确是一条好船。只是纯甫贤弟就为了这件事情就不远万里的跑回来?”
“当然不仅仅是这个。”容闳回答说,“我听说这些年来,北洋水师一直都没有买入新船了,不知道可是真的?”
“不错。”李鸿章回答说,“贤弟也知道,朝中有些人舍不得在海军身上花钱。总觉得以现在我北洋舰队的实力,已经足以雄踞亚洲了。”
“中堂大人可还记得那个叫做王启年的发匪?”容闳想了想问道。
“这人自然记得。这人的性子极差,但办事情却极为认真,也算是个很有意思的家伙。”李鸿章的脸上露出了一点笑意,想是想起了王启年当年在做麦克唐纳的技术代表的时候的一些事情。
“中堂大人,这个王启年,给我看了一份情报,我不知道这份情报算不算是危言耸听,但听了却让我连觉都睡不着了。”容闳说。
“什么情报?说来听听。”李鸿章倒是来了兴趣。
“是有关日本海军舰队的火力和我们的舰队的火力的对比的。”容闳说,“依照他的说法,日本舰队的火力已经远远超过我舰队,甚至是我舰队的七倍以上。”
听了这话,李鸿章的脸色阴沉了下来,说道:“这人又在危言耸听。我北洋舰队船坚炮利,虽然日本这些年来增购了不少的军舰,但是论吨位和大炮数量,我们还是要稍微多一点。”
“中堂大人,我们的军舰买回来后,可换过大炮没有?有没有把老式的大炮换成新的速射炮?”容闳又追问道。
这个问题已经涉及到一些“机密”了,虽然对于我大清这样的工业薄弱的国家来说,这种所谓的“机密”,外国人真想知道,其实非常容易。因为我大清根本没有制造管退速射炮的能力,所以如果我大清真的给舰队的军舰换上了新的速射炮,那就只能是从外国进口的。这样一来,想要查到这些消息,对于一些有需要的外国人来说,其实是相当的简单的。李鸿章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略微考虑了一下,就告诉容闳:“新式火炮价格太贵,再说军舰上的舰炮状态还都不错,哪能都换掉。再加上如果要换,又要请英国人施工改造,英国人的要价更是高得离谱。如果不让英国人来改,英国人就声称不再负责军舰的保养维护……”说到这里,李鸿章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说起来当年王启年反对我们买英国老军舰,虽说是为了卖他们自己的军舰,但他说英国人肯定会通过卡住零备件和维修来把便宜出来的钱再捞回去,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听了这个回答,容闳知道,王启年和他说的,北洋舰队连一门速射炮都没有估计是真的了。于是他就说:“王启年给我看了日本所有外购军舰的配置,以及近些年来日本采购速射炮的情况的表格。按照这张表格上的数字,日本几乎所有的外购军舰上面的主炮都换成了速射炮。这些炮的射速十倍于老式火炮。要真是这样,只怕王启年所说的日本舰队的火力数倍于我军也不全是危言耸听了。”
听了这话李鸿章沉默了一会儿,过了一会儿才这样说:“王启年是在给麦克唐纳兵工厂拉生意呀。说不定就会夸大其词。不过纯甫贤弟,你说到的那个表格可能给老哥我看看?”
这份表格王启年并没有允许容闳抄录,不过容闳的记性非常好,多看了几遍之后,就将这里面的内容几乎全背了下来,等王启年走后,他就将这些对比表格全都默写了出来。如今见到李鸿章问起,就从随身的皮包里取出了这些表格,递了过去。
李鸿章接过这几份表格,对容闳说:“先让老哥我慢慢看看。”就细细的看了起来。话说列表格这种东西,最初还是从外国人那里传来的,尤其是当年和麦克唐纳财团做买卖的时候,李鸿章见过了不少的各种各样的表格,所以对这类东西,李鸿章已经相当熟悉了。
这份表格极其的细致,上面不但包括日本舰队的军舰购买时的各种情况,包括排水量,速度,火力配备,甚至还包括这些军舰在日本以外进行修理改装的各种情况,以及历年来日本从国外购进各种配件,以及用于改进军舰的武器或其他设备的情况。
“这些消息他都是从哪里来的?”李鸿章忍不住问道。
“大部分都是从公开的各种报纸上来的。”容闳回答说,“小弟也去查了一下,很多数据确实是在当地的报纸上能够查到的。”
“嗯。”李鸿章轻轻地嗯了一声,又低下头看起了表格,不一会儿,第一页就看完了,李鸿章顺手翻到第二页接着看。就这样连看了好几页之后,突然,他翻页的手微微的停顿了一下,因为在这一页的表格的起首处写着这样的一行字:北洋水师军舰状况一览表。
这一份表格的内容和上面也没有什么不同,凡是北洋水师外购的舰艇的初始状态,历年来在国外维护的次数,以及购买各种配件的数字。有关日本的情报是不是真的,李鸿章不是很清楚,但是有关北洋水师的情况的分析靠不靠谱,李鸿章的心里还是很有数的。而就他知道的一些情况来看,这份表格上的情报相当的准确。
“唉!”李鸿章长长的叹了口气,放下手里的表格,对容闳说,“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今日看来,我大清和西人交战,几无一胜,实在是事出有因。人家一个做买卖的都能弄出这样细致的情报,这真是……这真是……唉……”李鸿章想要找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却猛的发现自己居然找不出什么合适的话来,只得又叹了口气。
容闳又说道:“中堂,我这里还有王启年给我的日本近年来财政收支的一份表格,不过非常粗略。”
“哦,快给我看看。”李鸿章说道。
容闳将这份表格也递了过去。李鸿章看了看,这份表格相比上面的表格的确是粗略很多,只有每年财政收支的大数字,从这来看,至少最近几年,日本的财政收入已经达到了一亿日元的水平,换算成库平银大概是七千多万两,相比我大清每年八千万两的财政收入,也差不了太多了。而这里面有一个数字却格外的惊人,那就是日本的军费开支居然达到了整个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仅仅海军军费,就占据了整个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十五。
李鸿章知道,我大清的海军费最多也不过占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一点几,仅仅够勉强维持舰队的存在而已。于是另一个问题立刻就从他的脑袋里冒了出来:“日本人支付着这样高的海军军费,从长远看,如何承受得起?如果花了这么多的钱,不能赚到什么,那钱不是白白花掉了吗?”
第三百九十一章 解决方案
“纯甫贤弟,”李鸿章沉默了一下,然后这样对容闳说,“美国人不会无缘无故的把这个消息给你。他们嘛,这些美国人一个个的都是一头钻进了钱眼里面的主,这些情报不是那个发匪自己能搞得出来的,即使所有的消息都是从报纸上弄出来的,要收集得这样全面,怕也需要花掉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美国佬既然在这个时候给你看这些东西,怕是他们也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了吧?”
“中堂大人,我和王启年细细的谈过,他也确实是代表着麦克唐纳财团来和我接触的。”容闳说,“他们倒是提出了几条办法。”
“哦,说来听听。”
“第一条嘛,当然是朝廷拿出钱来,向他们订购军舰。”容闳说,“美国人说,英国人卖给日本人的船,虽然能跑到25节,但其实用的发动机还是老式的往复式蒸汽机的改进型号,而不是蒸汽轮机。这主要是英国人想要控制蒸汽轮机的技术不要扩散。虽然靠着改进型的往复式蒸汽机,也能让船跑到25节,但是往复式蒸汽机的效率还是远远比不上蒸汽轮机。所以英国人给日本造的那条船大量的吨位都用在了蒸汽机上面。而如果我们愿意向他们订货的话,他们可以用同样的价格,卖一条装备有蒸汽轮机的快速巡洋舰给我们。美国人保证,他们的船,无论是速度还是装甲还是火力还是航海性能都能超过日本人购置的那条军舰。如果大量订购,价格还可以有优惠。另外,美国人还承诺,如果我们能把老军舰的火炮改进的生意都交给他们,他们就愿意转让一定的技术给我们,帮我们在威海卫建造一座修船厂。”
“呵呵,”李鸿章苦笑了两声,“说起来,当初我们从美国人手里买来的那些东西也还算良心货,至少和英国人法国人的东西比,还算不错。不过,纯甫贤弟,你也知道,这购买军舰是一大笔钱,朝廷怕是拿不出这一笔钱来。朝中的事情,你也是知道一点的。”
李鸿章所说的朝廷中的事情指的是朝中的一帮子“清流”,尤其是户部尚书翁同龢对洋务运动的干扰阻挠。就在去年,翁同龢还以国家财力不足为由,要求停止向海军拨款。而在此之前,他也一直致力于限制海军的军费。北洋水师自从建成之后,一直没有更新舰船,甚至就连更换舰炮的钱都没有,当时担任户部尚书的翁同龢是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的。而翁同龢之所以处处与李鸿章,以及北洋为难,除了理念不合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居然是私人恩怨。
当年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翁同龢的哥哥翁同书处事不利,被李鸿章弹劾,差一点被判砍头,翁同龢的父亲为此忧惧而死,他的哥哥也被流放新疆。这样的冤仇自然不会被轻易忘记。据后人记载,到了1894年,甲午战争眼看就要打起来了的时候,深知北洋水师和淮军虚实的李鸿章力主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因为他知道,此时和日本交战,几乎没有获胜的可能。而此时,作为军机大臣的翁同龢则一力主战,虽然此前,以他为代表的“清流”将海军军费抠的死死的。但他们却起劲的宣称:“日本国小不足平,当能一鼓荡之。”甚至当有人对翁同龢提出兵凶战危,恐怕打不赢的时候,翁却说:“正好借此机会让他(李鸿章)到战场上试试,看他到底怎么样?将来就会有整顿他的余地了。”
容闳自然也是知道朝中的一些人和李鸿章不对付,甚至一直在拖他的后腿的。不过,这件事情事关国家安危,所以他还是说:“小弟也知道此时不易,只是这条办法若能实行,对国家最为有利。而且,中堂大人,美国人帮我们建工厂相比英国人,却又有一大便利。”
“哦,什么便利?”李鸿章问道。
“我国兴办洋务以来,也兴建了不少的工厂。但是其中的技术人员,一直都是洋人。我国虽然也想要从洋人那里学习技术,但是却困难重重。但是美国的这间造船厂却是大大不同,因为美国人同意,这里面的大部分技术人员都将是华人。”容闳立刻回答说,事实上,美国人的这个建议也正是让他特别喜欢这一方案的原因。
“都是华人?”这一点倒是让李鸿章相当的惊讶,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我记得当初召回留美幼童的时候,有不少人都被那些美国人留了下来。你说的是这些人吧?”
“正是。大人,这些人其实当年留在美国,也不过是想要完成学业。他们对于我大清其实还是有感情的。若是让这些人回来,相比使用洋人员工,却要方便不少。一来那些洋人,与我国工人言语不通,中间要靠通译,翻译起来多有错漏,不如直接用他们来得方便,也省掉了雇佣通译的开支。二来洋人每每挟技要挟。也不肯真正把技术传授给我们的人。如今如果有了他们,自然就能避免这些弊端。我听说日本这些年送了大批的学生到海外留学,所以日本国内工业发展很快,如今岁入已经和我们相当了,军费更是远远超过我国。当初的幼童留学计划若是没有半途而废,我们或许……”说到这里,容闳又想起了让自己失望郁闷的事情了。
“且不说这些了。”李鸿章也叹了口气,“美国人还有其他的计划是怎么样的?”
“美国人还有个变通的办法。”容闳说,“智利国将在未来的几年里为智利海军订购一批新式军舰。目前正苦于没有资金。麦克唐纳财团愿意给智利国提供贷款,当然,条件是智利人必须想麦克唐纳财团指定的船厂购买军舰。另外还需要可靠的担保。如果大人对这些船感兴趣,美国人可以牵线让大人的人和智利人谈谈。大人知道,西人多有不得出售武器给正在交战中的双方的规矩。战端开不开,不是我们一方能定的,而战端一开,我们即使拿出钱来,也买不到军舰了。况且军舰之类的东西,也要针对训练,不是拿到手就能用的好的。不过智利国却是个例外。这个国家惯于向处于交战中的国家出售二手武器。趁着人家打仗,高价卖旧货,然后再用这钱来买新货是他们常用的赚钱伎俩。只要大人能够说服大清为智利的购舰提供担保,就可以同时和智利签订合同,一旦我国与日本开战,便可以以一个合适的价格将智利订购的这些军舰买过来。这样一来如果我们没有和日本开战,那也就不用花那么多钱,万一开战也能找到买先进军舰的地方。大人觉得如何?”
这个想法倒是有些意思,李鸿章想了想,说:“此事极为重要,还要等我再多想想。”
容闳也知道,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立刻做出决断的,李鸿章愿意想想,也就说明他意动了。于是他和李鸿章又聊了几句,李鸿章就端起了茶杯。
……
李鸿章让人给容闳安排了一个住处,容闳就在那里住了下来,耐心的等消息。他知道,这样的事情不是李鸿章一个人做得了主的,无论是采取那个措施,李鸿章都必须和整个官僚系统斗争,这里面有居心叵测的“清流”,有猜忌汉族大臣的满洲贵族,还有……总而言之,容闳又想起了那个发匪和他说的一段话:“李鸿章李大人的本领是很强的,但是他的大半的精力都要放在如何应付猪队友上面。要我说,要是李鸿章当年不是辅佐那个什么大清,而是造反了的话,没准比现在干得好得多。”虽然这话里依旧带着对我大清的满满的恶意,但是,容闳现在居然有那么一点点的觉得,也许王启年说的也不全错,比如日本,要不是造幕府将军的反成功了,能有今天吗?
……
李鸿章的新计划自然而言的遭到了反对,理由嘛,当然是最冠冕堂皇的。
“什么要买新的军舰?难道你们不知道,西部的人民还在吃草吗?你知不知道,买军舰要很多银子的,一条船就是六十万两银子呀,全国四亿人,每人出一万两还差五十六万两呢!有这些钱,全国老百姓每人分一分多好,西部人民就能吃上草了……”
“什么?给智利做贷款的担保?我天朝大国,岂能做这种商贾的卑贱之事?再说,如果没有打仗,那不是白白的有损我天朝大国的声威。再说打一个日本,至于吗?每个人吐口唾沫,就把它们淹死了!”
当然,具体的语言不会是这样的,但是大致的意思却绝对是一样的。从古到今,玩嘴炮的,嘴炮救国的货色们的招数其实都是差不多的。不管他们是叫做“清流”还是叫做“大v”。
第三百九十二章 泄密
虽然有所谓的清流的坚决的反对,但是李鸿章的力量一样是不可小觑的。再加上,这件事情事实上并不需要满清真的出多少钱。当然,如果智利违约,满清就要代替智利政府出定金之外的购舰费用,但这样一来,这些军舰也就会被交给满清作为抵押。考虑到智利人会首先交付相当一部分的定金,一旦智利违约,这些定金美国人显然是不会偿还的了,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满清只需要花费一笔尾款,就可以从美国人那里拿到这些军舰的使用权了。至在智利人能给出依据合同的尾款和处罚金之前,这些船可以一直让满清用着。
因为达成这个协议至少目前不需要拿出钱来,所以户部的那些人的反对的理由和力度都有所下降。再加上这事情更多的属于外交,最终,李鸿章还是成功的说服了清廷,同意就此派出人员和美国人和智利人谈判。
而在确定谈判人选的时候,翁同龢倒是想要来插上一手。试图将自己的人安排进来做负责谈判的主官。只是在他的手里实在是缺乏这方面的人才,而且他得夹袋里的那些人,自己也都不愿意去做这个事情。他们都是“清流”,“清流”的最大特点就是动嘴炮喷人,而不是去干实事。因为干实事很容易出错的,一出错就会给敌人指责自己的机会。而且在和外国人的谈判中,因为语言不通,更因为对外交一窍不通,真要让他们上,被别人忽悠的可能性也会非常高。所以没有一个“清流”是愿意干这种事情的。在原本的历史上,甲午战争战败后,清廷派李鸿章去和日本人议和,李鸿章本着“卖国的罪名不能我一个人担着”的想法,想要拉着一贯拖军备后腿,又强硬主战的翁同龢一起去和日本人谈判。但是平时嘴炮打得最凶的翁同龢虽然提出了一系列的诸如“断断不可割地”之类的要求,却坚决的不肯和李鸿章一起去谈判。因为他知道,只要一去,“卖国贼”的帽子就脱不掉了。
所以搞到最后,派出去的谈判代表依旧只能是李鸿章的人。李鸿章原本倒是打算让容闳来担任,不过这个提议遭到了“清流”们的坚决反对,甚至就连相对开明的张之洞也表示了反对。因为他们担心,容闳和美国人关系太过密切,可能会出卖中国的利益。
另外,在正常的情况下,这样的谈判应该是秘密的进行的,但是,我大清几乎就没有任何像样的保密制度,而我大清的那些官员们也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保密意识。结果,谈判还没有开始,日本的报纸上就已经刊出了相关的消息。而满清国内,由于缺乏情报机构,对这样的情况居然一无所知。直到他们的代表团到了美国,见到了麦克唐纳家族的中间人和智利的代表的时候,他们才知道,居然发生了这样的泄密事件。
“容先生,贵国的保密做得实在是太差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消息怎么会让日本人知道,你要知道,这给我们,给我们的智利朋友都带来了很多的干扰。所以,在这次会谈开始之前,我希望贵国的代表能够保证,不将这次会谈的内容泄露出去。”在抵达美国旧金山之后,麦克唐纳财团派出的中间人一见到满清的代表团就很不客气的冒出了这样的一段话。
虽然容闳没能当上满清代表团的正式代表,但是在李鸿章的托付下,他依旧以翻译的身份和这支不过五个人的代表团一起来到了美国。
听到美国人的指责,容闳有点惊讶。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谈判的消息已经泄密了。看到他这个样子,那个中间人明白了一些,于是又对容闳说:“容先生,看来你们对于泄密的事情似乎还不是很清楚呀。”然后他转过头去,对站在他身后的一个年轻人说:“葛莱史东,你把日本报纸和美国报纸上对这件事情的报道给容先生和清国代表们看看。”
“好的,希丁克先生。”葛莱史东从手提包里拿出了几份报纸,递给了容闳:“先生,这里是东京朝日新闻、纽约每日时报还有华尔街日报。上面都有相关的新闻报道。”
这是葛莱史东第一次以秘书的身份参与到商业谈判当中来,这样是渐渐培养接班人的必要的过程。依照史高治的想法,以及后世兔子国培养x86的经验。家族的接班人最好能到家族的各个相关部门都去历练一下,不一定要太长时间,最初哪怕每个位置只呆上一两年,也能让孩子们对家族的整个运转有了感性的体验,可以和他们在以前学过的理论相互印证,这样孩子才能更快的成长起来。
葛莱史东此前已经在报纸以及广播传媒那里干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回到克利夫兰大学洛克菲勒学院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经济学,如今又到了放暑假的时候了,他就开始跟着谈判专家希丁克学习一下谈判方面的技巧。
这个时候,清朝的正式的代表——一个叫做何永的官员——在一边虽然听不懂这些鬼佬在说什么,但是却也感觉到好像出问题了。于是等到那个鬼佬说完了话,忙问容闳道:“容先生,出了什么事请了吗?”
“我们到这里来谈判的消息泄密了,日本人已经知道了。”容闳一边说,一面将一份报纸递到了何永的手上。
何永问道:“这上面说的什么?”
“清国与智利密谈合作购舰。甚至连我们的基本合作方式都刊登出来了。美国人觉得,这一定是我们的人泄了密。”容闳解释说。
“为什么美国人一口咬定是我们泄密而不是他们或者是智利人呢?”何永似乎有点不服气,不过他的话音却很低,而且口气也并不坚决。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4.com/book/19281/45804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