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_分节
推荐阅读:小梨花(校园h  1V1)、仙路迢迢须尽欢(H 剧情向)、穿书八零,我成了萌宝的恶毒亲妈、回到明清当军阀、[综英美] 我在哥谭开万事屋、激荡人生、正良缘、长生之路、聊斋之问道长生、夫人被迫觅王侯、
他暗中瞪了郭嘉一眼,等候郑平的回答。
郑平道:“今日前来寻司空,倒不仅仅是为了沮监军之事,亦是为了向司空请辞。”
尽管曹操早就知道郑平这次跟他同来前线,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帮他获得战役的胜利,而是另有事情要做。可在郑平的帮助下大获全胜后,突然听到他要离开的消息,曹操仍不免吃了一惊,生出几些挽留之意。
这个反应全根据下意识产生,等曹操反应过来,他不由在心中唾弃了自己一番。他这是中了郑平的什么邪,郑平在他跟前的时候,他每天都在被逼疯的边缘反复横跳,恨不得对方滚的远远的,再不要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可当郑平真的提出辞意,在听到他即将离去的时候,曹操又想让人留下来。
为了掩饰自己一瞬间的可怕念头,曹操没有多问郑平这是要去做什么,爽快地准许他离开。
他还贴心地询问郑平是否要带一些人马、物什过去,被郑平辞绝。
等离开曹操主帐的时候,郭嘉问道:“你当真救出了沮授的妻儿?”
郑平道:“救出沮授妻儿的并非是我,而是李季先。”
郭嘉故意长叹道:“看来我二人的赌约,你获胜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郭嘉与郑平所打赌的正是“沮授是否会投效曹操”这个问题,郭嘉选了否,郑平则选了对立面。
郑平却并不吃郭嘉这一套:“你的猜测本没有错,但你本就不是为了胜负而提出这个赌约。你想让我帮沮授一把……为什么?”
虚假的感慨被戳破,郭嘉也不再隐瞒。
“昔日我在袁绍处停留一段时间,与袁绍帐下的幕僚混了个眼熟……沮授良才美德,不该因为勾斗之事被人耽误。”
他知道沮授必然心有挂碍,不会轻易地投效曹操,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当中竟然还有沮授妻儿的原因在内。
他亦不免有些奇异:“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内,你如何能知道远在邺城的情形?”
“奉孝许是不知,我的族地就在袁绍的下辖,对袁绍近些日子的权策与异动颇为关注。”
其实这当中有一部分是托词。哪怕有韩家收集的情报,一般人也不可能马上注意到袁绍下面某个谋臣的家里情况。
郑平能猜到并核实。沮授妻儿所遇到的不公正之举,还要靠上辈子留下的记忆宝库。
他对沮授的事迹有所了解,同时,因为三国历史中曾出现好几例——因为家人受辖的缘故,不得不另投他人的事迹,因此依样画瓢,对沮授不投降曹操的原因进行了大胆的猜测。
这个时代的谋臣不太讲究死效——虽然大多数人在正常情况下,都不会两面三刀,做出不忠诚与背叛的事,但是跳槽的情况也十分普遍,令人习以为常。
袁绍虽然具有旁人无可比拟的优势与独特的性格魅力,在自势力渐大,营中派系复杂,“见事迟”又傲气勃发的袁绍已逐渐丧失用人之能。在袁绍先对不起沮授的前提下,郑平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能让沮授对袁绍死心塌地,宁死也不肯改换门庭。
若非沮授此人迂腐,和其他自恃其身份的人一样对曹操有偏见,那最后可能的便只有一个原因。
——因为胁迫。
纵观古今,最为屡试不爽的“胁迫”,就是捉了家人,逼得本人就范。
其中有几分豪赌与蒙猜的痕迹,但最终他的猜测并没有错。
依照史书春秋笔法的痕迹,早在渡河前,沮授便已对袁绍失望透顶,请求离去。若非袁绍硬按着他不让他走,沮授早已一走了。他对袁营的感情,早已在另一派系的恶意中伤与袁绍越演越烈的猜忌与冷待中被耗了个精光。他真正的心结,不是“生是袁绍人,死是袁绍鬼”的决绝,而是他远在邺城的家人。
如果他改投曹操,以袁绍对他的猜忌,说不定会认为他早就与曹操勾结,故意泄露军/情,这才导致袁军大败。
而若是他宁死不投,反而被曹操的人杀死,袁绍就会知道他沮授从来没有背叛袁营,拿己方的情报向曹操示好。那么袁绍或许会对他心存愧疚,他的家人还有活下来的可能。
在“自己活”与“家人活”之间,沮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郑平救沮授的起因是因为与郭嘉的赌约,但到后来,便只是顺手为之,不想看到这种二选一的悲剧。
几日后,李进带着沮授的家人回到曹营。沮授放下了心中的牵挂,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的未来,他郑重地向曹操表达了歉意,在获得曹操的谅解后,正式加入曹营,成为幕僚中的一员。
既然已成了自己人,那么有些问题,一些徘徊在心中的不解之谜,便可以大胆地询问。
沮授便向曹操的其他谋士问出了心中困惑了很久的问题。
“那一日……引得袁军上下不得入寐的排箫声与啸声是怎么回事?”
沮授所问的谋士正是看起来没什么架子,最好相处,又曾与他有旧的郭嘉。
郭嘉在听到沮授的问题后,面上的弧度略微僵了僵。哪怕知道那人已经离开曹营,他还是戒备地左右环顾,确定无人后才凑近沮授道:“那是来自鬼神的恫吓。”
沮授:“……奉孝切莫与我开这等玩笑。”
郭嘉摊手道:“虽非鬼神,却比鬼神还要丧人胆,可止小儿夜啼。”喷到你不敢哭。
郑平道:“今日前来寻司空,倒不仅仅是为了沮监军之事,亦是为了向司空请辞。”
尽管曹操早就知道郑平这次跟他同来前线,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帮他获得战役的胜利,而是另有事情要做。可在郑平的帮助下大获全胜后,突然听到他要离开的消息,曹操仍不免吃了一惊,生出几些挽留之意。
这个反应全根据下意识产生,等曹操反应过来,他不由在心中唾弃了自己一番。他这是中了郑平的什么邪,郑平在他跟前的时候,他每天都在被逼疯的边缘反复横跳,恨不得对方滚的远远的,再不要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可当郑平真的提出辞意,在听到他即将离去的时候,曹操又想让人留下来。
为了掩饰自己一瞬间的可怕念头,曹操没有多问郑平这是要去做什么,爽快地准许他离开。
他还贴心地询问郑平是否要带一些人马、物什过去,被郑平辞绝。
等离开曹操主帐的时候,郭嘉问道:“你当真救出了沮授的妻儿?”
郑平道:“救出沮授妻儿的并非是我,而是李季先。”
郭嘉故意长叹道:“看来我二人的赌约,你获胜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郭嘉与郑平所打赌的正是“沮授是否会投效曹操”这个问题,郭嘉选了否,郑平则选了对立面。
郑平却并不吃郭嘉这一套:“你的猜测本没有错,但你本就不是为了胜负而提出这个赌约。你想让我帮沮授一把……为什么?”
虚假的感慨被戳破,郭嘉也不再隐瞒。
“昔日我在袁绍处停留一段时间,与袁绍帐下的幕僚混了个眼熟……沮授良才美德,不该因为勾斗之事被人耽误。”
他知道沮授必然心有挂碍,不会轻易地投效曹操,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当中竟然还有沮授妻儿的原因在内。
他亦不免有些奇异:“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内,你如何能知道远在邺城的情形?”
“奉孝许是不知,我的族地就在袁绍的下辖,对袁绍近些日子的权策与异动颇为关注。”
其实这当中有一部分是托词。哪怕有韩家收集的情报,一般人也不可能马上注意到袁绍下面某个谋臣的家里情况。
郑平能猜到并核实。沮授妻儿所遇到的不公正之举,还要靠上辈子留下的记忆宝库。
他对沮授的事迹有所了解,同时,因为三国历史中曾出现好几例——因为家人受辖的缘故,不得不另投他人的事迹,因此依样画瓢,对沮授不投降曹操的原因进行了大胆的猜测。
这个时代的谋臣不太讲究死效——虽然大多数人在正常情况下,都不会两面三刀,做出不忠诚与背叛的事,但是跳槽的情况也十分普遍,令人习以为常。
袁绍虽然具有旁人无可比拟的优势与独特的性格魅力,在自势力渐大,营中派系复杂,“见事迟”又傲气勃发的袁绍已逐渐丧失用人之能。在袁绍先对不起沮授的前提下,郑平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能让沮授对袁绍死心塌地,宁死也不肯改换门庭。
若非沮授此人迂腐,和其他自恃其身份的人一样对曹操有偏见,那最后可能的便只有一个原因。
——因为胁迫。
纵观古今,最为屡试不爽的“胁迫”,就是捉了家人,逼得本人就范。
其中有几分豪赌与蒙猜的痕迹,但最终他的猜测并没有错。
依照史书春秋笔法的痕迹,早在渡河前,沮授便已对袁绍失望透顶,请求离去。若非袁绍硬按着他不让他走,沮授早已一走了。他对袁营的感情,早已在另一派系的恶意中伤与袁绍越演越烈的猜忌与冷待中被耗了个精光。他真正的心结,不是“生是袁绍人,死是袁绍鬼”的决绝,而是他远在邺城的家人。
如果他改投曹操,以袁绍对他的猜忌,说不定会认为他早就与曹操勾结,故意泄露军/情,这才导致袁军大败。
而若是他宁死不投,反而被曹操的人杀死,袁绍就会知道他沮授从来没有背叛袁营,拿己方的情报向曹操示好。那么袁绍或许会对他心存愧疚,他的家人还有活下来的可能。
在“自己活”与“家人活”之间,沮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郑平救沮授的起因是因为与郭嘉的赌约,但到后来,便只是顺手为之,不想看到这种二选一的悲剧。
几日后,李进带着沮授的家人回到曹营。沮授放下了心中的牵挂,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的未来,他郑重地向曹操表达了歉意,在获得曹操的谅解后,正式加入曹营,成为幕僚中的一员。
既然已成了自己人,那么有些问题,一些徘徊在心中的不解之谜,便可以大胆地询问。
沮授便向曹操的其他谋士问出了心中困惑了很久的问题。
“那一日……引得袁军上下不得入寐的排箫声与啸声是怎么回事?”
沮授所问的谋士正是看起来没什么架子,最好相处,又曾与他有旧的郭嘉。
郭嘉在听到沮授的问题后,面上的弧度略微僵了僵。哪怕知道那人已经离开曹营,他还是戒备地左右环顾,确定无人后才凑近沮授道:“那是来自鬼神的恫吓。”
沮授:“……奉孝切莫与我开这等玩笑。”
郭嘉摊手道:“虽非鬼神,却比鬼神还要丧人胆,可止小儿夜啼。”喷到你不敢哭。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4.com/book/29691/730431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