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 武媚娘当上皇后
推荐阅读:同班同学好像想上我(简)、脸盲怎么了,不脸盲轮得到你?(nph)、临时夫妻(nph)、绝对臣服姿态(女强制男h)、素女 (古言,1V1,高H)、不是哥哥也不是男妈妈(骨科)、不羡仙(快穿仙侠 古言 1v1 sc)、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年代婊】重生后又娇媚勾人(nph 插足)、《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
第九百零七章 武媚娘当上皇后
车正贤道:“虽然李恪平时对小将很不好,可小将却不想让他被叛军伤害。小将还算是有些勇武,如果王大人不嫌弃,小将愿意出去助阵,就算帮不上大忙,可也能打打下手啥的!”
王平安道:“事情还没严重到那种地步,我们还是先等等消息吧!”
史爱国却叹气道:“吴王千岁的那些手下,个个如狼似虎,狠如蛇蝎,吴王千岁要是落到了他们的手里,怕是凶多吉少啊!呸呸,你们瞧咱家这张臭嘴,尽说些不吉利的话!”
他一想明白,李恪极有可能已经被害了,该怎么说话他自然就清楚了,对李恪又恢复了往日的称呼,竟然叫起吴王千岁来了。
长孙无忌看了他一眼,心想:“你嘴臭得好,平常嘴臭招人烦,可这时候嘴臭,老夫却欢喜得很,越臭越好,老夫能忍得住!”
过了好半天,外面天光放亮,可喊杀声却仍没有稍歇,反而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不但如此,而且外面因为着起了大火,黑烟被风刮得满城都是,连大堂上都飘进了黑灰,烟气熏人,几乎都没法待人了!
这时候,一名军官跑了进来,道:“报!长孙相爷,弟兄们发现了李恪的踪迹,他被一小队叛军挟持着,往南门那里跑呢!”
长孙无忌站起身来,用很惊讶地语气问道:“怎么回事,李恪不是和咱们的兵将在一起么,怎么却被叛军抓了去?你们保护不力,该当何罪?”
这名军官正是欧阳义,他得了欧阳利的吩咐,把李恪的尸体秘密运到了营州,又跑进来报信,就是想让长孙无忌,还有史爱国车正贤他们看看,李恪现在还没有死,就算是他要死,也是被叛军杀的。
欧阳义道:“回长孙相爷的话,不是末将们保护不周,而李恪非要去找他的手下,末将们劝不住他,只能强行把他留在军中,可不成想开战之后,他竟然偷偷地跑到了叛军那里,不知何故。等末将们再发现他时,他正和一小队叛军往南门方向走呢,估计可能是被挟持了吧!”
长孙无忌一脸痛心地道:“这个孩子啊,怎么如此地信任自己的手下。如果老夫所料不错,他定然是想去劝阻手下不要造反,结果手下不听,还把他当做人质,挟持着他,想离开营州,去投奔高句丽的叛军,叛军和叛军,果然是有联系的!”
车正贤心想:“干嘛牵扯上我们?”他赶紧道:“长孙大人不必担心,小将国中的叛军,小将定会解决掉的,就算他们逃入高句丽,小将也会派兵去追,定然能从叛军手中,把吴王给救出来的。”
长孙无忌心知肚明,这名军官如此来报,就是想让他们出去,看看李恪如何被挟持的。他道:“走,咱们出去看看,这府第里是有角楼的,昨晚进来时,老夫看到了,那里比较高,应该可以望到南门。”
带着一众人等,长孙无忌出了大堂,当先上了角楼,向南门方面望去。就见整个营州城里浓烟滚滚,四处冒烟。东西北三个方向,浓烟较多,南面却浓烟较少,营州城算不上太大,在角楼上,勉强是可以看到南门那里,不过距离也仍是不近,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那边有兵将在战斗,不过是谁和谁在战斗,却是一点都分不出来的,两方士兵都穿着大唐的盔甲,离远了根本分不出谁是谁来。
长孙无忌手指南门,道:“那里正在开战,不知是不是挟持了李恪的叛军?”
王平安道:“现在的城中除了叛军之外,咱们的兵将也不可能和别人开战啊,估计就是叛军吧,但有没有挟持吴王千岁,倒是看不出来。”
车正贤没吱声,他对这种事情不便发表看法,史爱国嘴巴动了动,可却想了自己的“原则”,便也没有出声,免得说错了话,被长孙无忌挑刺,万一派自己去查看一下,那里正打得欢实呢,再把自己给“误伤”了,可是没处说理去。
长孙无忌看向王平安,问道:“要不咱们下去确定一下吧,李恪身为我大唐亲王,他遇到了危险,我等理应倾力相助!”
王平安看了一眼欧阳义,见欧阳义微微点头,他便知事情已经安排好了,便道:“舅父大人所言极是,咱们应该立即下去支持吴王千岁!”
长孙无忌冲车正贤和史爱国道:“一起去,咱们大家一起去!”
车正贤忙道:“是,小将愿跟从长孙大人和王大人马后,去救助吴王千岁!”
史爱国心想:“这是要拉证人呢,不用想了,李恪此时已经遇害了,而且十有**就是长孙无忌害的他。长孙无忌恨了李恪这么多年,终于找到机会下手了。可惜了李恪,费尽全身力气地折腾,到头来还是遭了长孙无忌的毒手啊!”
史爱国道:“咱家也跟着长孙相爷同去,如果吴王千岁受了伤,咱家好为他包扎伤口!”
众人在长孙无忌的带领下,一起下了角楼,出了府第,上马往南门那里奔去,一队侍卫由欧阳义带领着,在前面开路。侍卫们一边跑,一边大声叫喊,以壮声势!
欧阳义骑在马上,连奔边叫:“尔等叛逆,快快放了吴王千岁,不可害他性命!”大呼小叫地往南门那里狂奔。
过不多时,待长孙无忌等人奔到了南门时,就见这里的战斗已经结束了,遍地尸体,到处都是血迹!
众人勒住战马,长孙无忌大声问道:“如何,可曾救出李恪?”
几名校尉一起围了上来,领头的校尉道:“回长孙相爷的话,末将等无能,没有救出吴王千岁。他,他被叛军给害了!”
说完,这名校尉冲后面一挥手,几名士兵抬过来一具尸体,正是李恪的!
长孙无忌“大吃一惊”叫道:“这这,这可怎么办,这可如何叫老夫向朝廷交待,李恪他怎么能就这么死了呢!”他并没有下马,没有去查看李恪的尸体。
王平安也没有下马,他对这事并不积极,又不是做戏给大人物看,一个车正贤,另一个是史爱国,李恪已经死了,尸体就在眼前,他们还能不信怎么着。
车正贤犯不着去看,他当然也没动地方,就剩下了一个史爱国,他只好硬起头皮,下了战马,叫道:“吴王千岁,这真的是吴王千岁吗?”
史爱国跑到了李恪的尸体前,见真的是李恪的尸体,他咬了咬牙,一声嚎叫,大声痛哭起来,哭声虽响,却没有流下半滴眼泪。
长孙无忌道:“事关重大,我大唐的吴王被叛军所杀,这件事需当立即呈报朝廷,奏章就由老夫来写,无病,车大使,还有史大总管,你们也来联个名吧!”说着,他调转马头,又往府第方向奔去。
王平安和车正贤正想跟上,可见长孙无忌奔了几丈远,又把战马停住,道:“营州已经被焚毁了,此处不宜久留,咱们还是去兵营吧!”他又把马头调转,向城门外奔去。
反正长孙无忌走到哪里,王平安和车正贤就跟到哪里,他们也调转马头,一起往城门处奔去。史爱国也不管李恪的尸体了,没人观看他的表演,那他还哭个什么劲儿啊,翻身上马,也跟在后面,一起出城。
进了突厥大军的兵营之后,长孙无忌去了汗帐,汗帐里面早就收拾干净了,再看不到杀李恪时留下的血迹,就象没有发生过这件事一样。
长孙无忌在帐中写了一道奏章,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写下,向皇帝李治报告此事,奏章的后面,王平安先签了名,随后车正贤和史爱国也都签了名,算做是一道联名奏章。
把奏章封好,长孙无忌派人送回京城。此后数日,王平安一边让突厥大军向高句丽方面移动,一边静等着长安的消息。
按着他的估计,突厥大军暂时性地去接管高句丽,已然成了定局,不会有什么改变,而阿史那奇钵儿带着突厥大军到了高句丽之后,由于高句丽不少的城主还处在和车正贤的对立面,算得上是叛军,所以突厥兵去镇压叛乱,是会得到足够的好处的,所以高句丽这方面,不用担心。
他所要关心的是武媚娘的反应,李恪之死,对武媚娘肯定会产生很大的震动,武媚娘会做出什么动作来,他是必须要防备的。但有一点,只要他把握着车正贤,他就一定能和长孙无忌回长安,毕竟高句丽正式投降,划入大唐版图的事,太过重大,以武媚娘现在的实力,她是无论如何也没办法阻止的。
而王平安和长孙无忌只要一回京,那不少事情就都好办了,只要能见到皇帝就行,对于大臣们来讲,就怕见不到皇帝,没有皇帝的支持,啥事也办不了。
过了大半个月的时间,长安方向才有消息传来,而这个消息,一下子就把王平安和长孙无忌全给吓傻了。
长安传回来的消息竟然是,王皇后被废掉,武媚娘被加封为皇后!武媚娘在李义府和米小苗的帮助下,成功干翻了王皇后!
由于王皇后一直是在照顾着皇太子李忠,而李忠这段时间不知怎么的,总是得病,而且一场病比一场病严重,始终都好不了,太医们束手无策。武媚娘在皇帝的耳边吹了强劲的枕边风,使得皇帝李治认为,王皇后不是一个好皇后,而先前宫里出了那么多的事,都是由于皇后不贤,所以才导致的!
本来太子李忠得病,就算要怪王皇后,也还是不至于严重到要废掉她的地步的,可架不住武媚娘总是说她的坏话,而米小苗又天天地去“查证”,去“证明”王皇后的确不贤,而且还说她背后抱怨皇帝,说皇帝的坏话。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时间长了,李治便就信了武媚娘和米小苗的话,对王皇后不满之极。而在朝中,李义府又借着他是监察御史的身份,拉拢门下省的官员,谁要是顺着他的意,说武媚娘贤惠,那他就说那个官员的好话,谁要是不肯归顺,不愿站到武媚娘的队中来,他就拼命说谁的坏话。
如此一来,把门下省的官员给收拾了个够呛,不少人只好巴结李义府,甚至去民间找了些所谓的祥瑞来,说天降祥瑞,是预示着大唐将要换皇后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虚无飘渺的证据,给武媚娘加封皇后摇旗呐喊。
宫中朝中,一片赞扬武媚娘之声。房玄龄和褚遂良他们又得到了长孙无忌给他们送去的信,说是要养贼以除贼,便对李义府的折腾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势力。
可谁也没有想到,武媚娘折腾来,折腾去,竟然把王皇后给折腾得被废掉了。而当李治说要立武媚娘为皇后时,朝中大臣过半反对,尤其是房玄龄和褚遂良反对的最强烈。李治拿不定主意,便问大将军李绩。
李绩不肯搀和进去,便对李治说这是皇帝的家事,当由皇上自己作主,不需要问大臣的。他没有表明立场。
可没有立场,实际上就是一种立场。李治很高兴,便对大臣们说,立谁为皇后,是朕的家务事,不需要问你们的,朕意已决,就立“杨春花”为大唐皇后了。
册封武媚娘的诏书很快就发了下来,只要告天之后,武媚娘即将正式成为皇后!
李治在收到长孙无忌的奏章之后,下旨让长孙无忌回来,说他不但巡视了大运河的全程,都巡视到幽州去了,很有功劳,而且又接受了高句丽的投降,有大功于国,所以特让他回京交旨,并让王平安也回来,一起参加新皇后的册封典礼。
看了圣旨之后,王平安和长孙无忌都是大为震惊。王平安道:“舅父大人,这可怎么办,武媚娘要是一旦成了皇后,咱们可就都大势去矣了呀!”
长孙无忌手捧圣旨,额头上全是汗水,他道:“是啊,那可是坏了大事了。照老夫估计,褚遂良他们的书信,这几日也会到达,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这事的,咱们再做定夺。”
车正贤道:“虽然李恪平时对小将很不好,可小将却不想让他被叛军伤害。小将还算是有些勇武,如果王大人不嫌弃,小将愿意出去助阵,就算帮不上大忙,可也能打打下手啥的!”
王平安道:“事情还没严重到那种地步,我们还是先等等消息吧!”
史爱国却叹气道:“吴王千岁的那些手下,个个如狼似虎,狠如蛇蝎,吴王千岁要是落到了他们的手里,怕是凶多吉少啊!呸呸,你们瞧咱家这张臭嘴,尽说些不吉利的话!”
他一想明白,李恪极有可能已经被害了,该怎么说话他自然就清楚了,对李恪又恢复了往日的称呼,竟然叫起吴王千岁来了。
长孙无忌看了他一眼,心想:“你嘴臭得好,平常嘴臭招人烦,可这时候嘴臭,老夫却欢喜得很,越臭越好,老夫能忍得住!”
过了好半天,外面天光放亮,可喊杀声却仍没有稍歇,反而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不但如此,而且外面因为着起了大火,黑烟被风刮得满城都是,连大堂上都飘进了黑灰,烟气熏人,几乎都没法待人了!
这时候,一名军官跑了进来,道:“报!长孙相爷,弟兄们发现了李恪的踪迹,他被一小队叛军挟持着,往南门那里跑呢!”
长孙无忌站起身来,用很惊讶地语气问道:“怎么回事,李恪不是和咱们的兵将在一起么,怎么却被叛军抓了去?你们保护不力,该当何罪?”
这名军官正是欧阳义,他得了欧阳利的吩咐,把李恪的尸体秘密运到了营州,又跑进来报信,就是想让长孙无忌,还有史爱国车正贤他们看看,李恪现在还没有死,就算是他要死,也是被叛军杀的。
欧阳义道:“回长孙相爷的话,不是末将们保护不周,而李恪非要去找他的手下,末将们劝不住他,只能强行把他留在军中,可不成想开战之后,他竟然偷偷地跑到了叛军那里,不知何故。等末将们再发现他时,他正和一小队叛军往南门方向走呢,估计可能是被挟持了吧!”
长孙无忌一脸痛心地道:“这个孩子啊,怎么如此地信任自己的手下。如果老夫所料不错,他定然是想去劝阻手下不要造反,结果手下不听,还把他当做人质,挟持着他,想离开营州,去投奔高句丽的叛军,叛军和叛军,果然是有联系的!”
车正贤心想:“干嘛牵扯上我们?”他赶紧道:“长孙大人不必担心,小将国中的叛军,小将定会解决掉的,就算他们逃入高句丽,小将也会派兵去追,定然能从叛军手中,把吴王给救出来的。”
长孙无忌心知肚明,这名军官如此来报,就是想让他们出去,看看李恪如何被挟持的。他道:“走,咱们出去看看,这府第里是有角楼的,昨晚进来时,老夫看到了,那里比较高,应该可以望到南门。”
带着一众人等,长孙无忌出了大堂,当先上了角楼,向南门方面望去。就见整个营州城里浓烟滚滚,四处冒烟。东西北三个方向,浓烟较多,南面却浓烟较少,营州城算不上太大,在角楼上,勉强是可以看到南门那里,不过距离也仍是不近,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那边有兵将在战斗,不过是谁和谁在战斗,却是一点都分不出来的,两方士兵都穿着大唐的盔甲,离远了根本分不出谁是谁来。
长孙无忌手指南门,道:“那里正在开战,不知是不是挟持了李恪的叛军?”
王平安道:“现在的城中除了叛军之外,咱们的兵将也不可能和别人开战啊,估计就是叛军吧,但有没有挟持吴王千岁,倒是看不出来。”
车正贤没吱声,他对这种事情不便发表看法,史爱国嘴巴动了动,可却想了自己的“原则”,便也没有出声,免得说错了话,被长孙无忌挑刺,万一派自己去查看一下,那里正打得欢实呢,再把自己给“误伤”了,可是没处说理去。
长孙无忌看向王平安,问道:“要不咱们下去确定一下吧,李恪身为我大唐亲王,他遇到了危险,我等理应倾力相助!”
王平安看了一眼欧阳义,见欧阳义微微点头,他便知事情已经安排好了,便道:“舅父大人所言极是,咱们应该立即下去支持吴王千岁!”
长孙无忌冲车正贤和史爱国道:“一起去,咱们大家一起去!”
车正贤忙道:“是,小将愿跟从长孙大人和王大人马后,去救助吴王千岁!”
史爱国心想:“这是要拉证人呢,不用想了,李恪此时已经遇害了,而且十有**就是长孙无忌害的他。长孙无忌恨了李恪这么多年,终于找到机会下手了。可惜了李恪,费尽全身力气地折腾,到头来还是遭了长孙无忌的毒手啊!”
史爱国道:“咱家也跟着长孙相爷同去,如果吴王千岁受了伤,咱家好为他包扎伤口!”
众人在长孙无忌的带领下,一起下了角楼,出了府第,上马往南门那里奔去,一队侍卫由欧阳义带领着,在前面开路。侍卫们一边跑,一边大声叫喊,以壮声势!
欧阳义骑在马上,连奔边叫:“尔等叛逆,快快放了吴王千岁,不可害他性命!”大呼小叫地往南门那里狂奔。
过不多时,待长孙无忌等人奔到了南门时,就见这里的战斗已经结束了,遍地尸体,到处都是血迹!
众人勒住战马,长孙无忌大声问道:“如何,可曾救出李恪?”
几名校尉一起围了上来,领头的校尉道:“回长孙相爷的话,末将等无能,没有救出吴王千岁。他,他被叛军给害了!”
说完,这名校尉冲后面一挥手,几名士兵抬过来一具尸体,正是李恪的!
长孙无忌“大吃一惊”叫道:“这这,这可怎么办,这可如何叫老夫向朝廷交待,李恪他怎么能就这么死了呢!”他并没有下马,没有去查看李恪的尸体。
王平安也没有下马,他对这事并不积极,又不是做戏给大人物看,一个车正贤,另一个是史爱国,李恪已经死了,尸体就在眼前,他们还能不信怎么着。
车正贤犯不着去看,他当然也没动地方,就剩下了一个史爱国,他只好硬起头皮,下了战马,叫道:“吴王千岁,这真的是吴王千岁吗?”
史爱国跑到了李恪的尸体前,见真的是李恪的尸体,他咬了咬牙,一声嚎叫,大声痛哭起来,哭声虽响,却没有流下半滴眼泪。
长孙无忌道:“事关重大,我大唐的吴王被叛军所杀,这件事需当立即呈报朝廷,奏章就由老夫来写,无病,车大使,还有史大总管,你们也来联个名吧!”说着,他调转马头,又往府第方向奔去。
王平安和车正贤正想跟上,可见长孙无忌奔了几丈远,又把战马停住,道:“营州已经被焚毁了,此处不宜久留,咱们还是去兵营吧!”他又把马头调转,向城门外奔去。
反正长孙无忌走到哪里,王平安和车正贤就跟到哪里,他们也调转马头,一起往城门处奔去。史爱国也不管李恪的尸体了,没人观看他的表演,那他还哭个什么劲儿啊,翻身上马,也跟在后面,一起出城。
进了突厥大军的兵营之后,长孙无忌去了汗帐,汗帐里面早就收拾干净了,再看不到杀李恪时留下的血迹,就象没有发生过这件事一样。
长孙无忌在帐中写了一道奏章,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写下,向皇帝李治报告此事,奏章的后面,王平安先签了名,随后车正贤和史爱国也都签了名,算做是一道联名奏章。
把奏章封好,长孙无忌派人送回京城。此后数日,王平安一边让突厥大军向高句丽方面移动,一边静等着长安的消息。
按着他的估计,突厥大军暂时性地去接管高句丽,已然成了定局,不会有什么改变,而阿史那奇钵儿带着突厥大军到了高句丽之后,由于高句丽不少的城主还处在和车正贤的对立面,算得上是叛军,所以突厥兵去镇压叛乱,是会得到足够的好处的,所以高句丽这方面,不用担心。
他所要关心的是武媚娘的反应,李恪之死,对武媚娘肯定会产生很大的震动,武媚娘会做出什么动作来,他是必须要防备的。但有一点,只要他把握着车正贤,他就一定能和长孙无忌回长安,毕竟高句丽正式投降,划入大唐版图的事,太过重大,以武媚娘现在的实力,她是无论如何也没办法阻止的。
而王平安和长孙无忌只要一回京,那不少事情就都好办了,只要能见到皇帝就行,对于大臣们来讲,就怕见不到皇帝,没有皇帝的支持,啥事也办不了。
过了大半个月的时间,长安方向才有消息传来,而这个消息,一下子就把王平安和长孙无忌全给吓傻了。
长安传回来的消息竟然是,王皇后被废掉,武媚娘被加封为皇后!武媚娘在李义府和米小苗的帮助下,成功干翻了王皇后!
由于王皇后一直是在照顾着皇太子李忠,而李忠这段时间不知怎么的,总是得病,而且一场病比一场病严重,始终都好不了,太医们束手无策。武媚娘在皇帝的耳边吹了强劲的枕边风,使得皇帝李治认为,王皇后不是一个好皇后,而先前宫里出了那么多的事,都是由于皇后不贤,所以才导致的!
本来太子李忠得病,就算要怪王皇后,也还是不至于严重到要废掉她的地步的,可架不住武媚娘总是说她的坏话,而米小苗又天天地去“查证”,去“证明”王皇后的确不贤,而且还说她背后抱怨皇帝,说皇帝的坏话。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时间长了,李治便就信了武媚娘和米小苗的话,对王皇后不满之极。而在朝中,李义府又借着他是监察御史的身份,拉拢门下省的官员,谁要是顺着他的意,说武媚娘贤惠,那他就说那个官员的好话,谁要是不肯归顺,不愿站到武媚娘的队中来,他就拼命说谁的坏话。
如此一来,把门下省的官员给收拾了个够呛,不少人只好巴结李义府,甚至去民间找了些所谓的祥瑞来,说天降祥瑞,是预示着大唐将要换皇后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虚无飘渺的证据,给武媚娘加封皇后摇旗呐喊。
宫中朝中,一片赞扬武媚娘之声。房玄龄和褚遂良他们又得到了长孙无忌给他们送去的信,说是要养贼以除贼,便对李义府的折腾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势力。
可谁也没有想到,武媚娘折腾来,折腾去,竟然把王皇后给折腾得被废掉了。而当李治说要立武媚娘为皇后时,朝中大臣过半反对,尤其是房玄龄和褚遂良反对的最强烈。李治拿不定主意,便问大将军李绩。
李绩不肯搀和进去,便对李治说这是皇帝的家事,当由皇上自己作主,不需要问大臣的。他没有表明立场。
可没有立场,实际上就是一种立场。李治很高兴,便对大臣们说,立谁为皇后,是朕的家务事,不需要问你们的,朕意已决,就立“杨春花”为大唐皇后了。
册封武媚娘的诏书很快就发了下来,只要告天之后,武媚娘即将正式成为皇后!
李治在收到长孙无忌的奏章之后,下旨让长孙无忌回来,说他不但巡视了大运河的全程,都巡视到幽州去了,很有功劳,而且又接受了高句丽的投降,有大功于国,所以特让他回京交旨,并让王平安也回来,一起参加新皇后的册封典礼。
看了圣旨之后,王平安和长孙无忌都是大为震惊。王平安道:“舅父大人,这可怎么办,武媚娘要是一旦成了皇后,咱们可就都大势去矣了呀!”
长孙无忌手捧圣旨,额头上全是汗水,他道:“是啊,那可是坏了大事了。照老夫估计,褚遂良他们的书信,这几日也会到达,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这事的,咱们再做定夺。”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4.com/book/53636/1593376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