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兔死狐悲
推荐阅读:予卿欢、睡了舍友的叔叔、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警惕,人工智能会 (np)、捡到破碎的耽美文男主(校园1v1,弯掰直?)、漂亮小魅魔的被调教日常(囚禁 1v2)、《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蹂纸浆(1v1校园h)、我网恋又翻车了(1v1 高h)、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
第九百一十章 兔死狐悲
褚遂良唉了声,脸上露出又是痛心,又是痛恨的表情。世上之事,凡是涉及到了父母妻儿,往往是最能震动人心的,就算是当事人再怎么是条汉子,遇到家人被软禁的事情,都不可能不害怕。
对于褚遂良这种对国家绝对忠诚的人来说,如果武媚娘抓的是他本人,他不带害怕的,就算被关进大牢里,该骂武妖女,还是照样骂,就算被推上法场,被砍头的前一刻,他都不会服软,宁可身死,也认为妖女开战是对的,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是一个臣子应该有的忠义!
相信,要去撞景阳钟的马周,在被抓住后,也不会屈服的。马周为人方正,坚信文臣当死于廷谏,他说出了正确的话,办出了正确的事,皇帝听不听是皇帝的事,而他在说话之前,做事之初,就已然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可是,抓大臣自己没关系,可一旦把他们的家人软禁,马周想必并不知自己府第被围,如果知道,他想必也会非常的痛心。至于说到褚遂良和房玄龄他们,心中痛苦更是一言难尽。
对于宋朝及以前的士大夫阶层,也就是儒家并没有被僵化的年代,士大夫们对待自己的政敌往往并不使用斩尽杀绝的手段,往往是将政敌打败为止,并不牵扯到政敌的家人,甚至有些士大夫在朝廷上争斗得极其凶狠,可私下交情却不错,甚至还要结成儿女亲家。
官员大臣们,政见不同,互相争斗是免不了的,可除非是逼急眼了,否则都在默默地遵守着一个规则,即我和你为敌,是我和你的事,于你我的家人无关。
只有在逼急眼的时候,才会出现残杀政敌家人的事。比如说三国时期,袁绍的家人还在洛阳呢,可袁绍就敢起兵,招集十八路诸侯,去攻打董卓,而董卓也没说一听袁绍来打,就立马把袁绍的家人全给砍了。一直到袁绍初步得胜,把董卓逼得要迁都去长安,那时候董卓一怒之下,才把袁绍的家人给砍了,破坏了这一规则。
在大家都遵守一个规则,而突然有人破坏规则时,破坏规则的人,往往能得到暂时性的胜利。十八路诸侯没把董卓怎么样,而董卓破坏了规则,却没破坏完全,毕竟他是同一时代的人,所以那些朝中的大臣,只要是不公开反对他,他就没一股恼的全杀倒,可他毕竟破坏了规则,所以别人也开始不遵守了,一个貂蝉就把他和吕布并不牢靠的父子之情,给破坏了个干静,吕布也是个规则的破坏者,所以他把董卓给杀了!
混乱的年代,规则往往大家都没命去遵守了,可大家只要不被逼急眼了,只要还有命在,谁也不愿意去破坏。前隋时,隋炀帝杨广极其厌恶李渊,可他也没杀掉李渊,而李渊口口声声骂杨广是昏君,可直到隋炀帝死了,李渊才称帝,而李世民登基之后,以帝礼重新安葬了杨广。李世民还娶了杨广的女儿,生下了李恪,李恪是他最宠爱的儿子。
长孙无忌对李恪那么痛恨,都快恨到没头里了,想方设法支要除了李恪,但长孙无忌从来也没把李恪的母亲杨妃怎么着了,也没把李恪留在京中的妻儿怎么着了,他始终坚持着罪不及家人的这一原则!
可是,武媚娘却没有受过这种教育,当然也不会把这个规则当回事,她想要干掉谁,用的是最直接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法,她也是一个规则的破坏者。而且她破坏得很彻底,很迅速,在政敌还没有反应过来前,她就得胜了,最后当上了女皇。可和董卓一样,在她最虚弱的时候,反对她的,并把她轰下台的,也是她的家人,是她的儿孙们!
对于王平安来讲,他一直认为在一个帝国强大的前夕,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就如母亲生育儿女一样,是要经过阵痛的,他以前一直都愿意接受这种阵痛,所以一直在支持着武媚娘,迎接大唐盛世的到来!
可是,这种支持不是无条件的,最低限度是武媚娘不能伤害他,以及他的家人,这是最低的要求了,如果对生存都没有要求了,那也就不可能对别的有要求了。这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最低一层,生理的需要,最起码要活着!
就在和长孙无忌回兵的路上,王平安还想着呢,随武媚娘和长孙无忌他们折腾去吧,我能去封地待着,能好好活着就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现在武媚娘用了抓人质的方法,这王平安可就受不了了,就算抓的不是他的家人,他也受不了。
就如同外国人说的那样,有人***你时,我不吱声,有人***他时,我还不吱声,等到有人***我时,我向周围一看,已经没有人能为我吱声了!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热闹是我看的,脑袋是别人掉的。可一旦发现,自己的家人也有掉脑袋的危险,别人的热闹,很有可能变成自己的热闹,指不定哪天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也得掉脑袋,那换了谁,谁也不能再忍着了,否则这个谁,就不是“人”,而是禽兽了!
王平安发现武媚娘的手段使来使去,下一个肯定就要使到自己的头上,他当即就改了主意,再这么忍耐下去,可不是个事了。就算他能睁一眼闭一眼,不管别人的死活,可他不能不管他父亲和母亲的死活,也不能不管自己的死活啊,要是连这个都不管了,那他也不叫睁一眼闭一眼了,而是两只眼睛全闭上了,那不是去见阎王了么!
帐中三人沉默了好久,王平安才说话,他道:“这事可不能就这么算了,不能让武妖女得逞,如果她软禁我等的家人,一次成功了,以后就会不停地使用这招,这谁受得了,我等将永无宁日,一直生活在恐怖之中啊,就算是我等辞官不做,也难逃此毒手,谁知道她什么时候心情不好,又想起我们来了!”
褚遂良和长孙无忌齐声道:“不错,正是如此!”
长孙无忌一拍桌子,道:“必须要给武妖女以重重一击,让她永远不能再祸害我等朝臣。老夫有一个主意,需当和两位商议!”
褚遂良问道:“什么主意?”他问出来了,但他心里是知道答案的,事情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武媚娘有强大的靠山,这个靠山在整个大唐是大的,那就是当今的皇帝。如果想要扳倒武媚娘,那就必须让她的靠山倒掉,或者退一步说,让她的靠山行往旁边移一移,让出道路来,他们好对武媚娘进行攻击。
可褚遂良还要装一下糊涂,毕竟他是深了几十年忠君思想教育的大臣,可王平安就不同了,他是对李治有一定的忠心,但他不管怎么说,都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要让他忠君忠到,把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的命都忠进去,那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做这种傻事的。如果真的逼急眼了,他连反都敢造,何况一次……
王平安道:“舅父大人,你可是要发动兵谏?如果是兵谏,外甥绝对赞成,出兵事宜,就由外甥一力承担!”
他这话说得直截了当,杀气腾腾,显见已下了决心,用不着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对他进行什么思想动员,事情已经走到这一步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底,除了造反举兵之外,兵谏是唯一的路径了。
见王平安说得这么干脆,长孙无忌立即道:“不错,老夫的主意,正是兵谏!”
褚遂良说道:“《左传》云:初,鬻拳强谏楚子,楚子弗从;临之以兵,惧而从之。兵谏而已,我等并不是要造反。无忌公之意,当可为之!”
长孙无忌也道:“非敢篡位,何谈造反?仅欲诛帝左右乱政者也!”
王平安心想:“说这些有啥用,找这些理由有啥用?兵谏就是兵谏,道理讲不通,动刀子而已!”
他道:“我们是调不动卫府军队的,而且如果和卫府的大将军们联系,也容易走露风声,不如就用我的军队,只是不知八千人,够不够使唤的?”
长孙无忌嘿了声,道:“当然够。兵谏一事,老夫并非刚刚想起,早在营州时,就已然有这个打算,并且做好了准备。八千人,不多不少,刚刚好!”
王平安轻轻啊了声,心想:“果不其然,兵谏这种大事,他当然不会是临时起意。也是武媚娘做事太过***切,以至于把长孙无忌逼得急,所以才早就做出兵谏的准备的。也许,就是因为我太过纵容武媚娘,所以才导致她如此的吧!”
真实的历史上,武媚娘在没有当上皇后前,和当上皇后的初期,一直缺乏朝中强有力的支持,所以行事小心谨慎,步步为营,铲除政敌用的是循序渐进的办法,一个一个的收拾。而前段时间由于王平安对她进行了强有力的支持,把朝中宫中几乎所有的事情全都包揽了下来,为武媚娘的上升打下了基础。
可也正因为如此,武媚娘上升得有些太容易了,她便对朝中大臣们的强硬,以及有可能采取得果断行为,缺乏一个基本的了解。毕竟,武媚娘就算再聪明,她没有经验过那种可吐人性命的大风大浪,她也无法知道风浪的可怕。毕竟,***斗争,和经验有很大的关系,但却并不决定于是否聪明,绝顶聪明的人很多,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也不少!
武媚娘只想着能得李治的宠爱,她确实也得到了,可她忽视了一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是,王臣却并不一定要非得听皇帝的话,封建王朝中,改朝换代,都是以上犯上,从来就没有过例外!
长孙无忌可不是一个只会对皇帝效忠的人,当初李渊也是皇帝,可他照样帮着李世民策划了玄武门之变,不见得他对李渊那个皇帝,有什么手下留情的。而现在,坐在龙位上的皇帝,即不是开国皇帝,也不是生死战友,而是一个靠着长孙无忌的力量,才得以成为九五至尊的李治。
如果李治在武媚娘的撺掇下,使用徐徐图之的方法,长孙无忌十成十会中招,事实上他也真的中招了。可现在武媚娘采用了激进的手段,那可就不能怪长孙无忌同样也采用激进的手段了。要说激进,长孙无忌不但会,而且还有经验。
经验,是武媚娘现在最缺少的,而她的敌人却几乎全都有这种经验,就连最年轻的王平安,都有过擒贼先擒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解决掉强大敌人的经验,而武媚娘偏偏没有,她甚至连兵谏是什么事情,都不太懂的!
一旦决定进行兵谏,那就不能失败,必须要成功,否则一失败,就算不是抄家灭门,也是要终生囚禁的,后果非常严重。所以真的是那句话,要么就别干这种事,一旦要干,就只能干到底,没有回头路!
褚遂良唉了声,脸上露出又是痛心,又是痛恨的表情。世上之事,凡是涉及到了父母妻儿,往往是最能震动人心的,就算是当事人再怎么是条汉子,遇到家人被软禁的事情,都不可能不害怕。
对于褚遂良这种对国家绝对忠诚的人来说,如果武媚娘抓的是他本人,他不带害怕的,就算被关进大牢里,该骂武妖女,还是照样骂,就算被推上法场,被砍头的前一刻,他都不会服软,宁可身死,也认为妖女开战是对的,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是一个臣子应该有的忠义!
相信,要去撞景阳钟的马周,在被抓住后,也不会屈服的。马周为人方正,坚信文臣当死于廷谏,他说出了正确的话,办出了正确的事,皇帝听不听是皇帝的事,而他在说话之前,做事之初,就已然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可是,抓大臣自己没关系,可一旦把他们的家人软禁,马周想必并不知自己府第被围,如果知道,他想必也会非常的痛心。至于说到褚遂良和房玄龄他们,心中痛苦更是一言难尽。
对于宋朝及以前的士大夫阶层,也就是儒家并没有被僵化的年代,士大夫们对待自己的政敌往往并不使用斩尽杀绝的手段,往往是将政敌打败为止,并不牵扯到政敌的家人,甚至有些士大夫在朝廷上争斗得极其凶狠,可私下交情却不错,甚至还要结成儿女亲家。
官员大臣们,政见不同,互相争斗是免不了的,可除非是逼急眼了,否则都在默默地遵守着一个规则,即我和你为敌,是我和你的事,于你我的家人无关。
只有在逼急眼的时候,才会出现残杀政敌家人的事。比如说三国时期,袁绍的家人还在洛阳呢,可袁绍就敢起兵,招集十八路诸侯,去攻打董卓,而董卓也没说一听袁绍来打,就立马把袁绍的家人全给砍了。一直到袁绍初步得胜,把董卓逼得要迁都去长安,那时候董卓一怒之下,才把袁绍的家人给砍了,破坏了这一规则。
在大家都遵守一个规则,而突然有人破坏规则时,破坏规则的人,往往能得到暂时性的胜利。十八路诸侯没把董卓怎么样,而董卓破坏了规则,却没破坏完全,毕竟他是同一时代的人,所以那些朝中的大臣,只要是不公开反对他,他就没一股恼的全杀倒,可他毕竟破坏了规则,所以别人也开始不遵守了,一个貂蝉就把他和吕布并不牢靠的父子之情,给破坏了个干静,吕布也是个规则的破坏者,所以他把董卓给杀了!
混乱的年代,规则往往大家都没命去遵守了,可大家只要不被逼急眼了,只要还有命在,谁也不愿意去破坏。前隋时,隋炀帝杨广极其厌恶李渊,可他也没杀掉李渊,而李渊口口声声骂杨广是昏君,可直到隋炀帝死了,李渊才称帝,而李世民登基之后,以帝礼重新安葬了杨广。李世民还娶了杨广的女儿,生下了李恪,李恪是他最宠爱的儿子。
长孙无忌对李恪那么痛恨,都快恨到没头里了,想方设法支要除了李恪,但长孙无忌从来也没把李恪的母亲杨妃怎么着了,也没把李恪留在京中的妻儿怎么着了,他始终坚持着罪不及家人的这一原则!
可是,武媚娘却没有受过这种教育,当然也不会把这个规则当回事,她想要干掉谁,用的是最直接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法,她也是一个规则的破坏者。而且她破坏得很彻底,很迅速,在政敌还没有反应过来前,她就得胜了,最后当上了女皇。可和董卓一样,在她最虚弱的时候,反对她的,并把她轰下台的,也是她的家人,是她的儿孙们!
对于王平安来讲,他一直认为在一个帝国强大的前夕,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就如母亲生育儿女一样,是要经过阵痛的,他以前一直都愿意接受这种阵痛,所以一直在支持着武媚娘,迎接大唐盛世的到来!
可是,这种支持不是无条件的,最低限度是武媚娘不能伤害他,以及他的家人,这是最低的要求了,如果对生存都没有要求了,那也就不可能对别的有要求了。这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最低一层,生理的需要,最起码要活着!
就在和长孙无忌回兵的路上,王平安还想着呢,随武媚娘和长孙无忌他们折腾去吧,我能去封地待着,能好好活着就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现在武媚娘用了抓人质的方法,这王平安可就受不了了,就算抓的不是他的家人,他也受不了。
就如同外国人说的那样,有人***你时,我不吱声,有人***他时,我还不吱声,等到有人***我时,我向周围一看,已经没有人能为我吱声了!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热闹是我看的,脑袋是别人掉的。可一旦发现,自己的家人也有掉脑袋的危险,别人的热闹,很有可能变成自己的热闹,指不定哪天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也得掉脑袋,那换了谁,谁也不能再忍着了,否则这个谁,就不是“人”,而是禽兽了!
王平安发现武媚娘的手段使来使去,下一个肯定就要使到自己的头上,他当即就改了主意,再这么忍耐下去,可不是个事了。就算他能睁一眼闭一眼,不管别人的死活,可他不能不管他父亲和母亲的死活,也不能不管自己的死活啊,要是连这个都不管了,那他也不叫睁一眼闭一眼了,而是两只眼睛全闭上了,那不是去见阎王了么!
帐中三人沉默了好久,王平安才说话,他道:“这事可不能就这么算了,不能让武妖女得逞,如果她软禁我等的家人,一次成功了,以后就会不停地使用这招,这谁受得了,我等将永无宁日,一直生活在恐怖之中啊,就算是我等辞官不做,也难逃此毒手,谁知道她什么时候心情不好,又想起我们来了!”
褚遂良和长孙无忌齐声道:“不错,正是如此!”
长孙无忌一拍桌子,道:“必须要给武妖女以重重一击,让她永远不能再祸害我等朝臣。老夫有一个主意,需当和两位商议!”
褚遂良问道:“什么主意?”他问出来了,但他心里是知道答案的,事情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武媚娘有强大的靠山,这个靠山在整个大唐是大的,那就是当今的皇帝。如果想要扳倒武媚娘,那就必须让她的靠山倒掉,或者退一步说,让她的靠山行往旁边移一移,让出道路来,他们好对武媚娘进行攻击。
可褚遂良还要装一下糊涂,毕竟他是深了几十年忠君思想教育的大臣,可王平安就不同了,他是对李治有一定的忠心,但他不管怎么说,都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要让他忠君忠到,把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的命都忠进去,那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做这种傻事的。如果真的逼急眼了,他连反都敢造,何况一次……
王平安道:“舅父大人,你可是要发动兵谏?如果是兵谏,外甥绝对赞成,出兵事宜,就由外甥一力承担!”
他这话说得直截了当,杀气腾腾,显见已下了决心,用不着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对他进行什么思想动员,事情已经走到这一步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底,除了造反举兵之外,兵谏是唯一的路径了。
见王平安说得这么干脆,长孙无忌立即道:“不错,老夫的主意,正是兵谏!”
褚遂良说道:“《左传》云:初,鬻拳强谏楚子,楚子弗从;临之以兵,惧而从之。兵谏而已,我等并不是要造反。无忌公之意,当可为之!”
长孙无忌也道:“非敢篡位,何谈造反?仅欲诛帝左右乱政者也!”
王平安心想:“说这些有啥用,找这些理由有啥用?兵谏就是兵谏,道理讲不通,动刀子而已!”
他道:“我们是调不动卫府军队的,而且如果和卫府的大将军们联系,也容易走露风声,不如就用我的军队,只是不知八千人,够不够使唤的?”
长孙无忌嘿了声,道:“当然够。兵谏一事,老夫并非刚刚想起,早在营州时,就已然有这个打算,并且做好了准备。八千人,不多不少,刚刚好!”
王平安轻轻啊了声,心想:“果不其然,兵谏这种大事,他当然不会是临时起意。也是武媚娘做事太过***切,以至于把长孙无忌逼得急,所以才早就做出兵谏的准备的。也许,就是因为我太过纵容武媚娘,所以才导致她如此的吧!”
真实的历史上,武媚娘在没有当上皇后前,和当上皇后的初期,一直缺乏朝中强有力的支持,所以行事小心谨慎,步步为营,铲除政敌用的是循序渐进的办法,一个一个的收拾。而前段时间由于王平安对她进行了强有力的支持,把朝中宫中几乎所有的事情全都包揽了下来,为武媚娘的上升打下了基础。
可也正因为如此,武媚娘上升得有些太容易了,她便对朝中大臣们的强硬,以及有可能采取得果断行为,缺乏一个基本的了解。毕竟,武媚娘就算再聪明,她没有经验过那种可吐人性命的大风大浪,她也无法知道风浪的可怕。毕竟,***斗争,和经验有很大的关系,但却并不决定于是否聪明,绝顶聪明的人很多,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也不少!
武媚娘只想着能得李治的宠爱,她确实也得到了,可她忽视了一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是,王臣却并不一定要非得听皇帝的话,封建王朝中,改朝换代,都是以上犯上,从来就没有过例外!
长孙无忌可不是一个只会对皇帝效忠的人,当初李渊也是皇帝,可他照样帮着李世民策划了玄武门之变,不见得他对李渊那个皇帝,有什么手下留情的。而现在,坐在龙位上的皇帝,即不是开国皇帝,也不是生死战友,而是一个靠着长孙无忌的力量,才得以成为九五至尊的李治。
如果李治在武媚娘的撺掇下,使用徐徐图之的方法,长孙无忌十成十会中招,事实上他也真的中招了。可现在武媚娘采用了激进的手段,那可就不能怪长孙无忌同样也采用激进的手段了。要说激进,长孙无忌不但会,而且还有经验。
经验,是武媚娘现在最缺少的,而她的敌人却几乎全都有这种经验,就连最年轻的王平安,都有过擒贼先擒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解决掉强大敌人的经验,而武媚娘偏偏没有,她甚至连兵谏是什么事情,都不太懂的!
一旦决定进行兵谏,那就不能失败,必须要成功,否则一失败,就算不是抄家灭门,也是要终生囚禁的,后果非常严重。所以真的是那句话,要么就别干这种事,一旦要干,就只能干到底,没有回头路!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4.com/book/53636/159337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