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懂了
推荐阅读:予卿欢、睡了舍友的叔叔、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警惕,人工智能会 (np)、捡到破碎的耽美文男主(校园1v1,弯掰直?)、漂亮小魅魔的被调教日常(囚禁 1v2)、《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蹂纸浆(1v1校园h)、我网恋又翻车了(1v1 高h)、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
大宋可是跟跟李倓这些年一边推行新政一边琢磨军队的思维不一样,所以大宋才会灭亡。
在屡次因为武力不行的问题在战场上面折戟沉沙之后,宋朝的统治者们似乎并没有反思这个问题,他们甚至都没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沉溺于繁荣之下,政治腐朽,贪欲享受。
北方的强敌,一次次撕开宋朝的国门,他们只能一次次把财富送出,寻求苟安。
纵观整个宋朝的历史,经济的繁荣与北方的侵略一直相伴相随,直到最后,彻底灭亡了宋朝。
他们的灭亡给李倓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教训:繁荣不能强壮。
这个故事的结果李倓说的稍微简单了一点,不过也算是把自己的意思给表达的十分明白了。
让他们感到十分惊奇的是,这个例子说完了之后,李倓又说了一个跟这个王朝的性格截然相反的王朝,只不过他们的结局却都是一样的。
而且接下来李倓说出来的这个王朝灭亡的缘由,听起来要比之前那个复杂不少。
李倓说出了一段相当晦涩的话:六朝上古以来的那种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强行控制人民,限制人民迁徙,择业,发展的政治体系已经不适合现在大唐的发展了。
李倓所说的这个朝代,自然就是大明。
明太祖建立的明朝前期政治体系,最大限度地限制了他的人民。理论上讲,每一个大明百姓,从出生开始,他的结局就可以预料。军户你就老老实实当兵,民户就老老实实种地纳税。亦如朱元璋的父母在大元朝的往事一样,而且和倭国江户幕府一代目德川家康把人分成四等而且每个阶层的人都是子承父业,杜绝社会阶层的先上流动一模一样。
这套制度简直就是上古小国寡民专用,然而并不适合一个当时至少有六千万,后来人口过亿的大明,广袤的国土,巨大的人口基数使得管理难度成倍增长,这就对明朝统治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明亡的大多数原因,其实都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解释,大明不是因为不变而灭亡的,而是因为变革不够灭亡的。
李倓前世的不少人都对大明的灭亡扼腕叹息,说什么的也是都有的。
有人信誓旦旦的说明朝亡于党争。哪朝哪代都有党争,而且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人为地制造党争,以取得朝局的平衡与稳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党争不仅不会使天下灭亡,反而会稳固君主的统治。
还有人说明朝亡于厂卫。东厂和锦衣卫是为了加强皇权而诞生,东厂和锦衣卫并不像影视所描绘的那么夸张,厂卫只是监督不法官吏,与民秋毫无犯,所以说明朝亡于厂卫实在是笑话。
最后相对靠谱一点点的,是有人说明朝亡于宦官专政。明朝有宦官专政吗?貌似从万历中期以后,宦官的地位就衰落了,有人说魏忠贤。魏忠贤的确飞扬跋扈,但天启帝用魏忠贤正是为了对付东林党,所以魏忠贤再跋扈,乾坤也在天启那里掌握着。
明朝亡于万历三大征。哪个朝代的战争不频繁,天启,崇祯两朝的辽东战事还少吗?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时候那么多的小国家每年每月每日都在进行战争,也没见哪个国家因为打仗,说完就完了。万历三大征耗帑银数百万两,而三大征所耗帑银都是万历从内廷拿出来的,难道几百万两银子就能把大明朝玩完吗?那是相当的可笑。
还有人说明朝亡于神宗不上朝。神宗不上朝,天下就会亡吗?明朝的文官体制已经很完备了,皇帝理不理政,大明朝照样运转,况且万历朝的一切大事都是在神宗主导下进行,神宗并非完全不理政。
还有拿气候说事儿的,说明朝亡于北半球气候的小冰河期。长达七十年的气候冰河期导致明末北方粮食减产,瘟疫流行,灾民增多,但这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吗?非也。我们要知道,唐朝贞观年间,明成祖朱棣时期也处在北半球气候冰河期,北方灾情也很严重,但都渡过去了,因为政府赈济,当时政府的控制力强。
这些说法李倓都是不认可的,他能够认可的是另外的几个缘由。
文官集团势力过大,皇权受到抑制。事实上严嵩死后,大明的文官们一直是铁板一块,皇帝再也无法分化,控制,万历不上朝,正是基于此,万历上朝是那回事,不上朝还是那回事。这些信奉理学,心学的文官们有着类似宗教似的狂热,鄙视一切非科举出身的人员,他们把持朝政,压抑皇权,为了他们的信仰与教条不怕流血牺牲,其直接结果是皇帝也无可奈何。外加上只知空谈,放炮的海瑞给他们树立了楷模。一旦皇权受到抑制,那么国家制定的政策不是从全局考虑,而是从文官集团的利益考虑,也就是从资产阶级的利益考虑,大明的文官集团正是明末江南资产阶级的代表。由于明太祖出身寒苦,深知民情,加上明朝初年经过战乱后,百废待兴,所以太祖与民休养生息,其直接结果就是明朝赋税一直很低(黄仁宇观点),商业税更低,所以明朝财政一直很困难。
这些东西给自己麾下的亲信们列出来了之后,众人马上就默不作声了。
其实大唐现在说到底也是因为这几年的盛世让文官的权力比之前不知道大了多少,文官们的权力实在太大,导致的结果正是武将越发的少了,少年们练武的人也是越发的少了,因为所有人都明白,既然都已经不需要打仗了,练武还有什么用?
“陛下,我等懂了,我大唐想要发展,还是要以史为鉴啊!”
“陛下,那些兵器,我大唐定要制造出来,但制造出来之日,也就是我大唐将士精通之时!”
“陛下,我大唐会在繁盛之中迎来强悍,没有任何一个部族能突破我大唐的防线!”
李倓在这说了这么长的时间,众人终于开始纷纷表态的,而他们的表态,正是李倓在这个时候想要看到。
其实到这个时候,李倓才终于可以肯定,大唐的春天,来了,自己给你大唐做出来的这么多念念的铺垫,终于在这个时候要开始奏效了。
在屡次因为武力不行的问题在战场上面折戟沉沙之后,宋朝的统治者们似乎并没有反思这个问题,他们甚至都没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沉溺于繁荣之下,政治腐朽,贪欲享受。
北方的强敌,一次次撕开宋朝的国门,他们只能一次次把财富送出,寻求苟安。
纵观整个宋朝的历史,经济的繁荣与北方的侵略一直相伴相随,直到最后,彻底灭亡了宋朝。
他们的灭亡给李倓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教训:繁荣不能强壮。
这个故事的结果李倓说的稍微简单了一点,不过也算是把自己的意思给表达的十分明白了。
让他们感到十分惊奇的是,这个例子说完了之后,李倓又说了一个跟这个王朝的性格截然相反的王朝,只不过他们的结局却都是一样的。
而且接下来李倓说出来的这个王朝灭亡的缘由,听起来要比之前那个复杂不少。
李倓说出了一段相当晦涩的话:六朝上古以来的那种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强行控制人民,限制人民迁徙,择业,发展的政治体系已经不适合现在大唐的发展了。
李倓所说的这个朝代,自然就是大明。
明太祖建立的明朝前期政治体系,最大限度地限制了他的人民。理论上讲,每一个大明百姓,从出生开始,他的结局就可以预料。军户你就老老实实当兵,民户就老老实实种地纳税。亦如朱元璋的父母在大元朝的往事一样,而且和倭国江户幕府一代目德川家康把人分成四等而且每个阶层的人都是子承父业,杜绝社会阶层的先上流动一模一样。
这套制度简直就是上古小国寡民专用,然而并不适合一个当时至少有六千万,后来人口过亿的大明,广袤的国土,巨大的人口基数使得管理难度成倍增长,这就对明朝统治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明亡的大多数原因,其实都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解释,大明不是因为不变而灭亡的,而是因为变革不够灭亡的。
李倓前世的不少人都对大明的灭亡扼腕叹息,说什么的也是都有的。
有人信誓旦旦的说明朝亡于党争。哪朝哪代都有党争,而且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人为地制造党争,以取得朝局的平衡与稳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党争不仅不会使天下灭亡,反而会稳固君主的统治。
还有人说明朝亡于厂卫。东厂和锦衣卫是为了加强皇权而诞生,东厂和锦衣卫并不像影视所描绘的那么夸张,厂卫只是监督不法官吏,与民秋毫无犯,所以说明朝亡于厂卫实在是笑话。
最后相对靠谱一点点的,是有人说明朝亡于宦官专政。明朝有宦官专政吗?貌似从万历中期以后,宦官的地位就衰落了,有人说魏忠贤。魏忠贤的确飞扬跋扈,但天启帝用魏忠贤正是为了对付东林党,所以魏忠贤再跋扈,乾坤也在天启那里掌握着。
明朝亡于万历三大征。哪个朝代的战争不频繁,天启,崇祯两朝的辽东战事还少吗?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时候那么多的小国家每年每月每日都在进行战争,也没见哪个国家因为打仗,说完就完了。万历三大征耗帑银数百万两,而三大征所耗帑银都是万历从内廷拿出来的,难道几百万两银子就能把大明朝玩完吗?那是相当的可笑。
还有人说明朝亡于神宗不上朝。神宗不上朝,天下就会亡吗?明朝的文官体制已经很完备了,皇帝理不理政,大明朝照样运转,况且万历朝的一切大事都是在神宗主导下进行,神宗并非完全不理政。
还有拿气候说事儿的,说明朝亡于北半球气候的小冰河期。长达七十年的气候冰河期导致明末北方粮食减产,瘟疫流行,灾民增多,但这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吗?非也。我们要知道,唐朝贞观年间,明成祖朱棣时期也处在北半球气候冰河期,北方灾情也很严重,但都渡过去了,因为政府赈济,当时政府的控制力强。
这些说法李倓都是不认可的,他能够认可的是另外的几个缘由。
文官集团势力过大,皇权受到抑制。事实上严嵩死后,大明的文官们一直是铁板一块,皇帝再也无法分化,控制,万历不上朝,正是基于此,万历上朝是那回事,不上朝还是那回事。这些信奉理学,心学的文官们有着类似宗教似的狂热,鄙视一切非科举出身的人员,他们把持朝政,压抑皇权,为了他们的信仰与教条不怕流血牺牲,其直接结果是皇帝也无可奈何。外加上只知空谈,放炮的海瑞给他们树立了楷模。一旦皇权受到抑制,那么国家制定的政策不是从全局考虑,而是从文官集团的利益考虑,也就是从资产阶级的利益考虑,大明的文官集团正是明末江南资产阶级的代表。由于明太祖出身寒苦,深知民情,加上明朝初年经过战乱后,百废待兴,所以太祖与民休养生息,其直接结果就是明朝赋税一直很低(黄仁宇观点),商业税更低,所以明朝财政一直很困难。
这些东西给自己麾下的亲信们列出来了之后,众人马上就默不作声了。
其实大唐现在说到底也是因为这几年的盛世让文官的权力比之前不知道大了多少,文官们的权力实在太大,导致的结果正是武将越发的少了,少年们练武的人也是越发的少了,因为所有人都明白,既然都已经不需要打仗了,练武还有什么用?
“陛下,我等懂了,我大唐想要发展,还是要以史为鉴啊!”
“陛下,那些兵器,我大唐定要制造出来,但制造出来之日,也就是我大唐将士精通之时!”
“陛下,我大唐会在繁盛之中迎来强悍,没有任何一个部族能突破我大唐的防线!”
李倓在这说了这么长的时间,众人终于开始纷纷表态的,而他们的表态,正是李倓在这个时候想要看到。
其实到这个时候,李倓才终于可以肯定,大唐的春天,来了,自己给你大唐做出来的这么多念念的铺垫,终于在这个时候要开始奏效了。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4.com/book/59033/1903428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