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八章 钝刀割肉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上岸(gl)、无双局(1v2 父子丼)、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被强取豪夺的恶毒女配(np强制)、皆其靡也(剧情nph)、《觊觎(女S男M,np)》、【星际abo】洛希极限(H)、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紧接着又传来消息,邵阳已经陷落,孙可望也算一代枭雄,竟被汪晟斩首示众,楚军大举过江北上,从几个方向同时压向汉阳。
不好!快撤!
楚军的动作太快,大大出乎谭泰的意料,当他感觉不妙的时候,已经有数万楚军过江,他立刻和屯布儿退出汉阳,向河南撤退。
可是这个时候,金声桓已经攻占孝感,挡住了谭泰的去路,谭泰对孝感发起猛攻,连续激战数日,金声桓眼看支撑不住,吕仁青等楚军精锐部队赶到,金声桓转危为安。谭泰看到此路不通,又转道黄陂想绕过孝感,吕仁青和金声桓却像橡皮膏药一样又贴了上来,拦住谭泰一阵凶猛截杀。
这条路还是走不通。
如果拉开架势和吕仁青、金声桓交战,谭泰自觉胜算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楚军的后续部队不断过江,每耽搁一天,都有更多的援兵赶来,继续和吕仁青、金声桓缠斗下去,很可能会被死死咬住,最后陷入重围,所以他和屯布儿及时退出战斗,不再去河南了,而是转道黄州府,沿着长江北岸向安徽方向撤退。
安徽就在前面。
“河西四将”就在前面。
吴三桂就在前面。
只要过了黄州府,就能脱险。
谭泰这支部队中,主力是从北京调来的三万八旗兵,此外还有屯布儿、孔有德和耿仲明的部队,孔有德前不久死在李定国手里,他的残部由耿仲明暂领,以及直隶、安庆和武昌等地的绿营兵,总数仍有七万余众,其中光是满汉八旗就有四万人左右。
如果不是接连两次败在李定国手下,其他战斗又零敲碎打的损失了一些部队,谭泰手里的兵力会达到十万人的规模,每念及此,谭泰都对孔有德那个死鬼充满怨念,都是他过于轻视李定国,一再挑唆与其开战,以至于清军损兵折将,否则的话,谭泰手里多出来两三万的机动兵力,无论是走是战,都会更加主动。
孔有德已经死了,再埋怨他也没有用,好在谭泰主力尚在,仍然称得上兵力雄厚,要知道四万八旗已经不少了,不是有那么句话么——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四万八旗就是四支无敌的强军,如果放在几年前,足够横扫天下了。
如今时过境迁,八旗横扫天下的年代已经成为过去,但是谭泰、屯布儿和耿仲明等人仍对成功突围充满信心,楚军的确越来越强大,四万八旗非但不敢言胜,还要尽快撤退,尽快逃跑,但是只要回到安徽,进入广袤的华北平原,就可以回到清军的主场,让楚军尝尝八旗子弟骑射无双的厉害。
北人骑马,南人乘船,这句话说的太有道理了。
谭泰和屯布儿曾经多次谈论,为什么天下无敌的八旗兵一遇到楚军就屡战屡败,以至于局势恶化到这种程度,想想入关前后的清军是多么威风,短短几年时间,竟然就沦落到望风而逃的地步,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谭泰和屯布儿最后得出结论,八旗兵不适合在南方的水网山区作战,必须在北方的大平原上才能发挥骑兵的机动优势,如果继续在南方和楚军死磕,早晚还得把这四万八旗兵赔个精光,所以他们两个才向多尔衮提出建议,尽快放弃汉阳,放弃湖北,把这四万八旗兵全部撤回北方。
满人全族才有多少人口?对清廷来说,这四万八旗兵已经是最后的依仗,除了这些年战死伤残和被俘的,八旗的青壮子弟几乎都在谭泰和屯布儿军中,万万不能有失,只要把他们撤到黄河以北,哪怕楚军大举北伐,清廷也有自保的本钱。
因为楚军的拼死拦截,谭泰退往河南的计划受挫,转而向安徽撤退,这样虽然路远一些,但是更加安全,可以得到“河西四将”和吴三桂的接应,楚军如果尾随追入安徽,必将遭到清军主力的迎头痛击。
确信自己的战略选择没有问题,谭泰率部离开黄陂,向东进入黄州府。
长江在武昌拐了一个弯,从东北流向拐向东南流向,武昌因此三面临江,一面临湖(梁子湖,斧头湖等等一大片湖区,不是洞庭湖),地形非常险要,长江北岸的黄州府同样河流湖泊众多,都是长江的支流,只是没有汉水那样的大江罢了。
谭泰进入黄州府不久,在倒水河遭到李过的截杀,一番激战之后,清军轻易冲破李过的防线,渡过倒水河。
紧接着,在鸡笼镇又遭到滕双林的截杀,谭泰再接再厉,冲破滕双林的防线,清军伤亡略有增加。
走出去没多远,又在巴河遇到了张家玉,谭泰抖擞精神,强行冲破张家玉的拦阻,成功突围,只是渡河过程中被张家玉打了一个半渡而击,清军伤亡大幅增加。
刚刚渡过巴河,金声桓从后面追了上来,谭泰突然回师罗田,在官渡河畔与其激战,谭泰、屯布儿和耿仲明精锐齐出,三面夹击,终于抢在楚军援兵赶到之前,把金声桓击退。
打完这一仗,清军明显有些疲惫了,十天之内连续四场恶战,其他时间也在急行军,八旗兵和绿营都有些顶不住了,谭泰只好在罗田休整了一天,然后继续向东撤退。
刚刚走到浠水,李过又追了上来,看到这个手下败将又来占便宜,谭泰不胜其扰,在浠水河边摆下一个口袋阵,诈败诱敌,引诱李过的部队钻进埋伏,准备把他一举消灭,两军正在激战,滕双林和吕仁青相继赶到,接应李过突围,谭泰功败垂成,清军反倒多了几千人的伤亡。
不再理会李过,谭泰继续向安徽撤退,刚刚渡过浠水,张家玉又追了上来……
这个仗没法打了!
谭泰和屯布儿这才意识到,向安徽撤退也许是个错误。
楚军仗着水师便捷,机动能力远远超过清军,他们并不急于和谭泰决战,而是钝刀割肉慢慢拉,一点一点削弱清军的实力,黄州府刚刚走到一半,谭泰的七万大军就伤亡了两成半,这样发展下去,不等进入安徽,部队就被打散了。
“我军的士气正高,南贼若是堂堂正正的与我交战,未必不能战而胜之,可恨汪三这厮滑不留手,真是有劲使不上啊!”谭泰恨的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所谓归师勿遏,清军急于突围,人人都肯拼命作战,楚军如果这个时候就围上来包围清军,谭泰有足够的自信可以冲破包围圈,把楚军击败,可是无论张家玉还是金声桓,都是一沾既走,不和谭泰硬拼,几次战斗中都没有出尽全力,对清军的威胁反而更大。
这种情况下本来应该绕路前进,远远避开长江沿线,可是黄州府北面就是连绵不绝的大别山,八旗骑兵如果进入山区,就等于自缚手脚,形势会更加不利。
“现在只能尽快离开黄州府,再让吴三桂和张勇前来接应,除此之外,别无良策。”智顺王耿仲明提出建议,他的这个计划平平无奇,并没有什么特别高明的地方,却是眼下唯一可行的办法,谭泰无奈之下只能接受,命令部队丢掉多余的辎重物资,尽量轻装前进,以加快行军速度,同时连派几波信使,快马赶往吴三桂和河西四将军中,向他们求援。
谭泰和屯布儿齐头并进,使出浑身解数,终于冲破张家玉的防线,清军离开浠水,绕路向安徽湖北交界的英山前进,英山县一带属于大别山余脉,虽然也是山区,但是翻过大山就可以进入安徽,可以避开黄州府东部的下半截路程。
“南贼以为我军不敢进山,我就偏偏进山,这就叫出其不意,反而可以收到奇效。”
向着东北方向行军三天,英山县已经遥遥在望,谭泰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楚军利用地利,想把他堵死在黄州府境内,可是他偏偏发现了英山这个唯一的破绽,眼看就要顺利突围,楚军却还没有反应过来,根据斥候探报,他们跑到浠水以东的蕲水,提前封堵清军的去路,却没想到谭泰已经转向英山。
“加快速度,明天晚上到英山县城里吃饭。”谭泰的命令传达下去,三军将士欢声雷动,在外征战多日,满汉八旗和那些绿营兵都盼着回到北方,哪怕一时不能回到京师,起码也可以吃到香喷喷的馒头面条,不用整天啃老米饭了。
就在这个时候,斥候突然来报,通往英山的道路被一支大军截断,对方的连营无边无际,不知道有多少人马,但是最少也有十万人,看旗号正是盘踞大别山的李来亨和榆园军。
“哎呀!李来亨怎么来了?”
谭泰大惊失色,连忙带着众将赶到前军,观察敌情,只见远远的山岭上,榆园军依山扎营,封死了通往英山的道路,连营一眼看不到尽头,而且修建的非常坚固,营中的守军看到清军来了,并没有出营交战的意思,只是紧闭大门守在营墙上,一副据险坚守的模样。
“我军已经走到这里,还是打一打看吧,榆园贼都是一些草寇,不堪一击,虽然有十万之众,或许可以一击而破。”
谭泰犹豫片刻,下令对榆园军发起进攻,部队走到这里一举花了三天,如果掉头回去的话,一来一回就浪费了六天,形势会变得更加不利。
不好!快撤!
楚军的动作太快,大大出乎谭泰的意料,当他感觉不妙的时候,已经有数万楚军过江,他立刻和屯布儿退出汉阳,向河南撤退。
可是这个时候,金声桓已经攻占孝感,挡住了谭泰的去路,谭泰对孝感发起猛攻,连续激战数日,金声桓眼看支撑不住,吕仁青等楚军精锐部队赶到,金声桓转危为安。谭泰看到此路不通,又转道黄陂想绕过孝感,吕仁青和金声桓却像橡皮膏药一样又贴了上来,拦住谭泰一阵凶猛截杀。
这条路还是走不通。
如果拉开架势和吕仁青、金声桓交战,谭泰自觉胜算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楚军的后续部队不断过江,每耽搁一天,都有更多的援兵赶来,继续和吕仁青、金声桓缠斗下去,很可能会被死死咬住,最后陷入重围,所以他和屯布儿及时退出战斗,不再去河南了,而是转道黄州府,沿着长江北岸向安徽方向撤退。
安徽就在前面。
“河西四将”就在前面。
吴三桂就在前面。
只要过了黄州府,就能脱险。
谭泰这支部队中,主力是从北京调来的三万八旗兵,此外还有屯布儿、孔有德和耿仲明的部队,孔有德前不久死在李定国手里,他的残部由耿仲明暂领,以及直隶、安庆和武昌等地的绿营兵,总数仍有七万余众,其中光是满汉八旗就有四万人左右。
如果不是接连两次败在李定国手下,其他战斗又零敲碎打的损失了一些部队,谭泰手里的兵力会达到十万人的规模,每念及此,谭泰都对孔有德那个死鬼充满怨念,都是他过于轻视李定国,一再挑唆与其开战,以至于清军损兵折将,否则的话,谭泰手里多出来两三万的机动兵力,无论是走是战,都会更加主动。
孔有德已经死了,再埋怨他也没有用,好在谭泰主力尚在,仍然称得上兵力雄厚,要知道四万八旗已经不少了,不是有那么句话么——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四万八旗就是四支无敌的强军,如果放在几年前,足够横扫天下了。
如今时过境迁,八旗横扫天下的年代已经成为过去,但是谭泰、屯布儿和耿仲明等人仍对成功突围充满信心,楚军的确越来越强大,四万八旗非但不敢言胜,还要尽快撤退,尽快逃跑,但是只要回到安徽,进入广袤的华北平原,就可以回到清军的主场,让楚军尝尝八旗子弟骑射无双的厉害。
北人骑马,南人乘船,这句话说的太有道理了。
谭泰和屯布儿曾经多次谈论,为什么天下无敌的八旗兵一遇到楚军就屡战屡败,以至于局势恶化到这种程度,想想入关前后的清军是多么威风,短短几年时间,竟然就沦落到望风而逃的地步,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谭泰和屯布儿最后得出结论,八旗兵不适合在南方的水网山区作战,必须在北方的大平原上才能发挥骑兵的机动优势,如果继续在南方和楚军死磕,早晚还得把这四万八旗兵赔个精光,所以他们两个才向多尔衮提出建议,尽快放弃汉阳,放弃湖北,把这四万八旗兵全部撤回北方。
满人全族才有多少人口?对清廷来说,这四万八旗兵已经是最后的依仗,除了这些年战死伤残和被俘的,八旗的青壮子弟几乎都在谭泰和屯布儿军中,万万不能有失,只要把他们撤到黄河以北,哪怕楚军大举北伐,清廷也有自保的本钱。
因为楚军的拼死拦截,谭泰退往河南的计划受挫,转而向安徽撤退,这样虽然路远一些,但是更加安全,可以得到“河西四将”和吴三桂的接应,楚军如果尾随追入安徽,必将遭到清军主力的迎头痛击。
确信自己的战略选择没有问题,谭泰率部离开黄陂,向东进入黄州府。
长江在武昌拐了一个弯,从东北流向拐向东南流向,武昌因此三面临江,一面临湖(梁子湖,斧头湖等等一大片湖区,不是洞庭湖),地形非常险要,长江北岸的黄州府同样河流湖泊众多,都是长江的支流,只是没有汉水那样的大江罢了。
谭泰进入黄州府不久,在倒水河遭到李过的截杀,一番激战之后,清军轻易冲破李过的防线,渡过倒水河。
紧接着,在鸡笼镇又遭到滕双林的截杀,谭泰再接再厉,冲破滕双林的防线,清军伤亡略有增加。
走出去没多远,又在巴河遇到了张家玉,谭泰抖擞精神,强行冲破张家玉的拦阻,成功突围,只是渡河过程中被张家玉打了一个半渡而击,清军伤亡大幅增加。
刚刚渡过巴河,金声桓从后面追了上来,谭泰突然回师罗田,在官渡河畔与其激战,谭泰、屯布儿和耿仲明精锐齐出,三面夹击,终于抢在楚军援兵赶到之前,把金声桓击退。
打完这一仗,清军明显有些疲惫了,十天之内连续四场恶战,其他时间也在急行军,八旗兵和绿营都有些顶不住了,谭泰只好在罗田休整了一天,然后继续向东撤退。
刚刚走到浠水,李过又追了上来,看到这个手下败将又来占便宜,谭泰不胜其扰,在浠水河边摆下一个口袋阵,诈败诱敌,引诱李过的部队钻进埋伏,准备把他一举消灭,两军正在激战,滕双林和吕仁青相继赶到,接应李过突围,谭泰功败垂成,清军反倒多了几千人的伤亡。
不再理会李过,谭泰继续向安徽撤退,刚刚渡过浠水,张家玉又追了上来……
这个仗没法打了!
谭泰和屯布儿这才意识到,向安徽撤退也许是个错误。
楚军仗着水师便捷,机动能力远远超过清军,他们并不急于和谭泰决战,而是钝刀割肉慢慢拉,一点一点削弱清军的实力,黄州府刚刚走到一半,谭泰的七万大军就伤亡了两成半,这样发展下去,不等进入安徽,部队就被打散了。
“我军的士气正高,南贼若是堂堂正正的与我交战,未必不能战而胜之,可恨汪三这厮滑不留手,真是有劲使不上啊!”谭泰恨的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所谓归师勿遏,清军急于突围,人人都肯拼命作战,楚军如果这个时候就围上来包围清军,谭泰有足够的自信可以冲破包围圈,把楚军击败,可是无论张家玉还是金声桓,都是一沾既走,不和谭泰硬拼,几次战斗中都没有出尽全力,对清军的威胁反而更大。
这种情况下本来应该绕路前进,远远避开长江沿线,可是黄州府北面就是连绵不绝的大别山,八旗骑兵如果进入山区,就等于自缚手脚,形势会更加不利。
“现在只能尽快离开黄州府,再让吴三桂和张勇前来接应,除此之外,别无良策。”智顺王耿仲明提出建议,他的这个计划平平无奇,并没有什么特别高明的地方,却是眼下唯一可行的办法,谭泰无奈之下只能接受,命令部队丢掉多余的辎重物资,尽量轻装前进,以加快行军速度,同时连派几波信使,快马赶往吴三桂和河西四将军中,向他们求援。
谭泰和屯布儿齐头并进,使出浑身解数,终于冲破张家玉的防线,清军离开浠水,绕路向安徽湖北交界的英山前进,英山县一带属于大别山余脉,虽然也是山区,但是翻过大山就可以进入安徽,可以避开黄州府东部的下半截路程。
“南贼以为我军不敢进山,我就偏偏进山,这就叫出其不意,反而可以收到奇效。”
向着东北方向行军三天,英山县已经遥遥在望,谭泰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楚军利用地利,想把他堵死在黄州府境内,可是他偏偏发现了英山这个唯一的破绽,眼看就要顺利突围,楚军却还没有反应过来,根据斥候探报,他们跑到浠水以东的蕲水,提前封堵清军的去路,却没想到谭泰已经转向英山。
“加快速度,明天晚上到英山县城里吃饭。”谭泰的命令传达下去,三军将士欢声雷动,在外征战多日,满汉八旗和那些绿营兵都盼着回到北方,哪怕一时不能回到京师,起码也可以吃到香喷喷的馒头面条,不用整天啃老米饭了。
就在这个时候,斥候突然来报,通往英山的道路被一支大军截断,对方的连营无边无际,不知道有多少人马,但是最少也有十万人,看旗号正是盘踞大别山的李来亨和榆园军。
“哎呀!李来亨怎么来了?”
谭泰大惊失色,连忙带着众将赶到前军,观察敌情,只见远远的山岭上,榆园军依山扎营,封死了通往英山的道路,连营一眼看不到尽头,而且修建的非常坚固,营中的守军看到清军来了,并没有出营交战的意思,只是紧闭大门守在营墙上,一副据险坚守的模样。
“我军已经走到这里,还是打一打看吧,榆园贼都是一些草寇,不堪一击,虽然有十万之众,或许可以一击而破。”
谭泰犹豫片刻,下令对榆园军发起进攻,部队走到这里一举花了三天,如果掉头回去的话,一来一回就浪费了六天,形势会变得更加不利。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4.com/book/63182/214173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