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 第187节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如何在柯南世界成为海王nph、演技的正确运用(非1V1注意)、日日皆好(NPH)、草粉gl、记忆之场、麦元、位面风俗店经营指南、小梨花(校园h1V1)、
爱欲纠缠的本质无非孤独与绝望,繁华世相的背后无非直白与残忍。
短暂而微妙的共识后,两人都寂静下来。顶上老旧的床幔犹如堆在天边的浓云,而层层帷帐好似一重又一重的蛛网。蛛网由他们的双手织就,捕获猎物的同时也囚困自己。一个早已在战斗中鲜血淋漓,一个还在匍匐着,等待一场狂风暴雨。此时此刻,动荡的蛛网上,他们能做的,不过是动用全部的理性,控制脚下每一根丝线,痛苦且脆弱。
劫后的余生,便已堪称为胜利的一生。
殿门外已有脚步声响起,陆昭将元澈身上地被子又向上掖了掖。
血腥味被掩去,元澈恍然惊觉,她若想杀死一个帝王实在无需刀刃,只需在权臣面前展示他流血的伤口。而那些戍卫在床边的数十名骁勇,不过是最无力的摆设。
片刻后,吴淼与冯让被允准入殿。
待二人走上前,元澈才示意一名亲卫将玉玺与尚书令印一大一小取出。
“授皇后都督从驾、殿、省、宫诸军事、加录尚书事、承制封拜。冯让为右卫将军,都督前锋军事。除太保吴淼司徒一职,复授丞相,都督宫北金墉、华林两地军事。”
所谓都督从驾、殿、省、宫诸军事,则意味着陆昭直接接管皇帝身边禁卫以及整个洛阳宫从宫到省、殿三级禁军的全面管辖与调度权。而加录尚书事自不必提,最重要的一个权力是承制封拜。
承制封拜乃是仅次于天子的人事任命权。《汉魏春秋》有载:“天子以公典任于外,临事之赏,或宜速疾,乃命公得承制封拜诸侯守相。”譬如邓禹承制拜军祭酒李文为河东太守,来歙承制拜高峻为通路将军。上至诸侯,下至太守将相,授承制封拜者的权力范围,已然可以打造一个自己的政权。
时下徐宁掌中书令印,那么陆昭可以在斩杀徐宁后名正言顺地拜授自己人为中书令或中书监,甚至可以根据当下需要,对禁军及百官进行封侯之赏。此可谓金口一诺,不逊天子。
而冯让为右卫将军则意味着徐宁彻底从皇帝嫡系中除名,都督前锋军事在洛阳宫内则意味着受陆昭的绝对管辖。而吴淼授丞相一职,则是对陆昭承制封拜稍加制衡,而都督宫北金墉、华林园两地军事,也是从禁军以及行台管控上稍稍遏制陆昭的权力。
皇帝虚弱,但仍清醒。
“速作制书!”元澈皱眉,低声对呵斥着,“皇后,你固然念及深情,只顾入觐奉驾,就未曾见他人磨刀霍霍?”
陆昭也起身下拜,陪演着:“臣妾疏忽。”
“领冯让及禁卫先斩徐宁,再前往宣政殿颁诏。等一切做好,再来朕这里述情。”
斩徐宁一事陆昭也有所预料。毕竟她直接把皇帝可控的禁军全给夺了,总得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之前吴淼在阊阖门也是有机会诛杀徐宁的,之所以留着他,一是要靠他把陈留王氏这潭死水重新搅起来,二是在和元澈对峙地关键时刻当做一个重新合作的契机,把人头递过去。
几人行出大殿,前往配殿,片刻后,便将制书做好。此时元澈却派周恢传话说不欲复阅诏书,直接发送即可。陆昭又下令再作制敕,诏令卢霑固守长安。
随后,她招来亲侍,道:“这封诏书先于宫中昭示,随后送往长安。不必令我宫中亲信接手,直接走官驿发出即可。”说完当众书写一封信,密封好后,道,“这一封信,你务必亲自前往陇西漕行,交予云岫娘子。”
“请皇后放心,末将即便身死,此信必达。”亲侍得令后,旋即离开。
冯让却皱眉道:“皇后缘何诏令卢霑固守长安,又命云岫娘子劝说卢霑携姜氏幼子北上投奔祝悦?”
陆昭将笔墨印信收起:“北镇旧京终究是魏祚起源之地,同源同种,有些优势绝非权术所能弥补。若有朝一日,两京冲突,引发血战,唯有北镇方能保全元氏一脉。只是这一番筹谋,落在旁人眼中,恐怕多有移祚之疑,再引激变,故而只作私言。且卢霑为人,未必认同此请,因此再发明诏,全其志节。”
吴淼听到这话时,目中却闪过一丝惊色,忽然低声道:“皇后这是打算……”
“这是后话,此事暂且不宜深谈。”陆昭摆了摆手。
陆昭携上授承制封拜的制书,并领冯让与千名禁卫一同随行。
出北宫门后,陆昭一行并未直接赶往宣政殿,甚至经过公主所困殿宇时也并未回顾,而是直接前往阊阖门。
冯谏眼见冯让也跟随而来,立刻下城门率众应接,并在陆昭马前单膝跪地,解下佩剑双手奉过头顶,沉声道:“陛下临行敕命,臣难违职任,乏于遣力,至使皇后、公主陷入危境,请皇后降罪。”
陆昭抬手接过冯谏的佩刀,端凝片刻后,又双手奉还,安慰道:“冯氏满门忠骨,非我能罪。陛下已安居华林园,阊阖门宫禁重地,有劳将军静遏内外。”
拥护皇帝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战场喋血。
泥沙俱下,雌雄厮杀,能否甘心,道阻且长。
第423章 封拜
宣政殿内, 王峤的人头血淋淋地呈现在一只方盒里。正当众人私下议论纷纷时,宫城北传来一阵有序的击鼓声。通晓礼制的姜弥忽然脸色煞白,转身对濮阳王元湛道:“大约是陛下圣驾已归。”
随后, 殿外有几名宿卫入内禀报:“报告大王,先前禁中有宿卫传信, 说皇后等人越杀巡逻宿卫, 往洛阳宫北门去了。”
此言一出,众人神色各有不同。
姜弥叹了一口气走近濮阳王身前,见其神色消沉本想说句话安慰, 没想到对方却先开口。
“皇后这局谋划可谓妙到毫巅啊。她若与我同朝,最多是与右卫将军及吴太保平分秋色, 甚至还要不如。而皇帝孤立无援,唯有一死。如今皇后拥护陛下, 反倒是柳暗花明起来。”
华林园的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他们现在这些人,不过是带着面具的伶人, 自己在宣政殿演了一通,供人赏玩观看。
此时殿内行台台臣江恒站了出来, 颇为不满道:“恒有话想问大王、姜相。此次大王入宫, 究竟侍奉皇帝诏令,还是奉堂中某公言?”
这个问题可谓尖锐,直指本质。一场政变走到最后, 是要定性的。你们这群人在这里和濮阳王眉来眼去,到最后制书一颁,一个跑不了都是反贼。
江恒这句话刚说完, 众人的喧闹声便在殿中此起彼伏。
眼见事态就要控制不住, 姜弥这才站出一步道:“圣驾或已归都,但生死却未能知。我等俱为人臣, 皇后奉驾于北,我等更不能错失臣节,理应前往宫门叩应。只是仓促而行,戍卫难备,人员上理应简约。不知在座能孚众望几公,与我一道前往北门,以问今上安泰?”
姜弥这句话其实也是对江恒的话有所回应。以现在情况来看,皇后当然可能拥有制敕权,但如果皇帝本人已死,那么局面就会变成皇后一党与他们这些人一起争夺未来的权柄。现在他们还掌握着濮阳王,去北门请见皇帝也是去探虚实。
如果皇帝确实已崩,一定会有诸多迹象,而且皇后肯定也会拿出自己的条件进行商谈。如果皇帝还活着,他们仍不失为忠臣,可以借此机会暂请濮阳王监国。毕竟皇帝本人到现在还不出面,基本可以判断其人已经丧失了对权力掌控的能力。濮阳王毕竟是皇帝血亲,如果皇帝能对自己身体健康有一个判断,就不会放任鼎器流入异姓之手。
“俭愿与姜相同往。”王俭行出一步。
姜弥望向元湛,元湛也点点头。无论皇帝生死,都是要与各方先达成一个共识,再逐步进取。王俭作为陈留王氏与皇后曾经的台臣,当然有资格上台发声。
“不知江尚书可否拨冗一行?”姜弥特意向江恒拱了拱手。江恒有皇帝和皇后的双料背景,也算是一种调和。“再请顾侍中一同前往。”顾承业师皇后的嫡系,必须要在场。此行面见到皇后与皇帝希望可谓渺茫,许多事情得先与顾承业达成共识。
经过一番讨论,前往北门的除姜弥、王俭、江恒、顾承业外,还有兖州几家身在高位者以及濮阳国郎中令等。
“咦?右卫将军何在?”姜弥忽然警惕地环顾四周。
如今殿内宿卫是由濮阳王本人的贴身近侍负责,而殿外则由徐宁负责,如此关键时刻,徐宁不该没有在场才是。
此时一名殿中卫道:“右卫将军说有要务,方才已提前出殿了。”
姜弥皱了皱眉。
他之前隐而不提徐宁也是怕刺激到对方。虽然此时仍需要徐宁的力量来与皇后对抗,可一旦局面初步确定,徐宁一定是最先被清出局的。
正当姜弥一筹莫展时,只见有内侍匆匆登殿,双手还托着一卷制敕诏令。感受到大殿内气氛不佳,内侍只得硬着头皮道:“陛下于华林园颁布诏令。授皇后都督从驾、殿、省、宫诸军事、加录尚书事、承制封拜。冯让为右卫将军,都督前锋军事。除太保吴淼司徒一职,复授丞相,都督宫北金墉、华林两地军事。”
宣完诏命后,满堂寂然,针落可闻。
见众人不语,内侍只好再轻轻试探问着:“此诏书是否还要由中书省加署?”
按理来说,正式诏命是要加中书印并由中书省签名加署,不然也可以视为乱命。但问题是现在有谁敢真正开口说这是乱命?皇后这时候将诏书送到这里,意思很明显。承认诏命吧,承认了,皇帝不管是生是死,就还是皇帝,大家还能共享名分,不承认那就是翻脸了。
此时姜弥只觉得恶心的不能再恶心。偏偏徐宁这个时候走了,他们拿什么表明自己承认诏命?口头承认?徐宁这一走,只怕是早算到了皇后会拿着皇帝诏命来找他们,这是要逼着他们和帝后翻脸。毕竟一旦两家达成协议,最先送死的也是他徐宁。此事一旦处理不当,徐宁便可以拉着濮阳王和整个兖州世族一起捆绑,再无回旋余地!
这时偏偏顾承业又站了出来,淡淡一笑:“眼下中书令不在,诏书又待加署,不如卑职先行署名,再携诏书前往北门?”
顾承业说完没过多久,柳匡如等人便靠拢过去。最后,魏钰庭也起身道:“皇后既已录尚书事,卑职尚有公务,理应前往述职。”
“这……魏公你……”元湛几乎要站起身来。
然而魏钰庭却直截了当,道:“其实大王如今也该深思是否要先谒见陛下,再于宣政殿论事。”
元湛也缓缓起身,长叹一口气:“原是本王所念非分。姜相,随我一起谒见陛下,负荆请罪。”
“万万不可!”王俭坚定阻止,“方才魏令所言虽是劝诫之语,但值此穷途,大王万不可稍退。如今陆归大军已镇襄阳,吴玥将军执掌豫江,若今上果真病危,陆氏易鼎,已是可见。届时大王结局,又当如何?大王亲母与幼弟又当如何?天子,兵强马壮者耳!大王虽在深宫,但有众臣拱护,外不失司州、兖州世家力拥。长安卢霑,其子也出质宫内,可为大用!”
谒见皇帝,可以。那濮阳王就有名分而无实力,最后只能去赌对方是曹丕还是刘裕。
如果不谒见皇帝,就意味着另立中央。有实力而无名分,要上牌桌就必须不断地去抵押自己手中的筹码。
姜弥看了一眼王俭,但最终还是赞同道:“七兵尚书所言,确是中肯。”
姜弥也知道,眼下他们一众臣僚比较保守的做法就是去谒见皇帝,赶紧示好,从而争取到一些名分,如果皇帝还活着的话。但这也只是基于对皇帝的判断。至于皇帝会不会恨陆昭?大家都是政治动物,在真正的胜利到达之前,有些记忆会被选择性遗忘,这是他们冰冷的血液里自带的一种识趣。
王俭所做的判断更多的是基于陆昭的判断。如果陆昭真如历史上贾南风一般,那他们这些世家的确没什么可害怕的。但陆昭本人就出身于吴国皇室,其人对于世家的危害也是深有体会。即便是姜弥这种久疏于朝堂的戚族,也能隐隐感受到这些年来这位陆氏女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之前的关陇世族阉割掉的。无论是为政治理想还是为实际,下一步要除掉的就是陈留王氏以及其相关联的世家。
他们,都跑不掉。
姜弥走上前与王俭对视一眼,他太了解自家这位宗王。
穷,则装死躺下。达,则扶我起来。
进,则你们先上。退,则他们干的。
因此姜弥这次也不由分说,握住濮阳王的衣袍一角,跪泣道:“承制封拜,非天子近臣贵勋所不授。陆氏区区女流,擅自矫诏,臣恐陛下危矣。今上尚无皇嗣,宗室之中,唯有大王可承宗祧,继以大业。臣请大王勿必振奋,勉强为国,召中书令近前,为大王诏表天下,共清君侧,如此方不负祖宗、不负天下人!”
王俭亦拜道:“皇后虽已逋逃出走,但公主尚在臣等掌控之中,右卫将军亦有部署。眼下应速迎出公主,奉于西省,避免他人利用,行以不轨。”
殿上几人商议着,而殿下亦不乏暴躁的声音喧嚣尘上。魏钰庭、江恒、顾承业、柳匡如等人极力要求将徐宁绳之以法,严惩不贷。而兖州世家则痛斥魏钰庭、吴淼等人身居显位,却无力平稳局面,同样要拿以问罪。
元湛此时已痛苦不堪,思索再三,才叹气道:“公主乃我宗家后辈,无论如何,也当妥善安护。烦请七兵尚书率本王半数亲卫与职下宿卫前往,务必迎出公主入西省。”
姜弥神色黯了黯,其实这件事他并不放心交给王俭去做。但是他也没办法,毕竟与王俭相比,他掌握的禁军力量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并未反对。
对于元湛,王俭也有所预判,公主毕竟也是大义所在,濮阳王懦弱怕事,所以是一定要将公主争取到的。有了这个命令,王俭也迅速领兵出殿。而出殿前,陈留王氏的子弟们也开始频频向他使以眼色。
陆昭一行千余精锐自北门再入洛阳宫,却并未急于扫荡,也并未营救公主,而是先前往西省周边占领佛塔、高台等险要处。待宿卫发现徐宁踪影,才集兵出击。然而出击前却也悄悄命人放出风去,令徐宁得
知,以操纵其出逃方向。
在一次次佯攻与围追堵截后,徐宁不得已领兵向西省撤去。此时,宿卫军来报,王俭已成功领兵占领公主所在的宫殿。
陆昭当即勒马,剑指西省:“众将士听令,国贼徐宁,戕害大政,祸乱神都,矫诏废立,潜逃西省。众将随我突击西省门禁,但省中有包庇者,视为谋逆论处!”
徐宁本打算携部分宿卫前往公主所在的宫殿与另一部分宿卫汇合。但不料却频频遇到中途冲出来的陆昭所带的禁军。乱军中徐宁让将士们死守阵脚,同时又吩咐另一名将领分兵前往西边的千秋门附近探路,在得知千秋门并未失守后,便略作交代,随后带人徐徐退入西省省内。
但紧接着西省门禁处又有禁军冲出,前锋冯让差点冲入省中。最后还是省中禁卫与徐宁合力,这才击退冯让的势头。
见到徐宁主动归来,姜弥的脸色也很难说得上好看。若是徐宁安安静静回到西省,倒还好说,不管事情发展至何种地步,日后总有一个能够解释的余地。可眼下西省竟与皇后的禁军打出了真火,省内的禁军动了手,那在握有大义的皇后眼中完全可以视为濮阳王本人对皇帝做出的直接反抗。
禁锢朝臣,执掌中书印,据不出迎,这是要另立中央!
“这中书令印该有的时候没有,不该来的时候反倒来。”姜弥暗自嘀咕着。
当姜弥再度望向元湛,只见其双目空洞地望着地面,片刻后,似乎察觉到自己的目光,连忙慌张道:“如有大事,莫再问我,还请姜相全权处理。”
如今殿中议论纷纷,不乏有人喝骂让姜弥反倒徐宁,向皇后交出国贼。姜弥却很清楚,徐宁一人的生死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但如果轻易将徐宁拱手交出,是换不到任何实利的。
姜弥无法,只得自己与徐宁沟通。
整个皇宫的戍卫有三级,即宫、省、殿。西省虽然有围墙与门禁,但并不适宜驻守,一旦爆发兵变,便是自困之局。所幸陆昭所率兵力并不多,徐宁命人搭起简单的防御工事后,便见到前来找到自己的姜弥。
“右卫将军该不会以为区区西省就能阻禁军精锐于外吧?”姜弥一见到徐宁便急不可耐地发问。
徐宁几经兵乱,眼下也是疲惫憔悴,不过他也知道姜弥的目的,此时只是佯装自毁地说道:“既如此,我也甘从众愿,交出中书令印与右卫将军印,自缚而出,请求正法。”
姜弥闻言后神态有些不安,道:“事到如此,我想也不必再过多犹豫了。某虽为濮阳王属,眼下已难以旁顾,只愿能保全大王一命。但朝臣竟有悖逆臣子,劝我与大王行废立之事,实在荒谬。”
徐宁见话递了过来,环顾左右后,压低声音道:“姜相难道不觉得这其实是一个大好机会?其实你我今次迎濮阳王于西省,已算的上是妄行,即便能够侥幸脱罪,来日必然还有大祸。姜相当知,我的实力从不在于都中的禁军,而是在长安的卢霑。而濮阳王的实力也不在这些王谢庭门,而是在宫外的世家部曲。”
其实事情走到这个地步早已积重难返,别的不提,在缺少皇帝印玺的情况下便奉濮阳王入宫还接见朝臣,单单这桩事已足以让濮阳王废位,甚至姜弥、王俭都逃不掉灭门之祸。但如果各方通力合作,扶立濮阳王,那么局面便有可能扭转。
如果洛阳不能守住,还可以转移到更为友好的兖州,并与冀州方面通气。如此,即便陈留王氏的王襄与陆昭关系甚深,但因为有濮阳王与王俭同行,王襄也很难反对。
短暂而微妙的共识后,两人都寂静下来。顶上老旧的床幔犹如堆在天边的浓云,而层层帷帐好似一重又一重的蛛网。蛛网由他们的双手织就,捕获猎物的同时也囚困自己。一个早已在战斗中鲜血淋漓,一个还在匍匐着,等待一场狂风暴雨。此时此刻,动荡的蛛网上,他们能做的,不过是动用全部的理性,控制脚下每一根丝线,痛苦且脆弱。
劫后的余生,便已堪称为胜利的一生。
殿门外已有脚步声响起,陆昭将元澈身上地被子又向上掖了掖。
血腥味被掩去,元澈恍然惊觉,她若想杀死一个帝王实在无需刀刃,只需在权臣面前展示他流血的伤口。而那些戍卫在床边的数十名骁勇,不过是最无力的摆设。
片刻后,吴淼与冯让被允准入殿。
待二人走上前,元澈才示意一名亲卫将玉玺与尚书令印一大一小取出。
“授皇后都督从驾、殿、省、宫诸军事、加录尚书事、承制封拜。冯让为右卫将军,都督前锋军事。除太保吴淼司徒一职,复授丞相,都督宫北金墉、华林两地军事。”
所谓都督从驾、殿、省、宫诸军事,则意味着陆昭直接接管皇帝身边禁卫以及整个洛阳宫从宫到省、殿三级禁军的全面管辖与调度权。而加录尚书事自不必提,最重要的一个权力是承制封拜。
承制封拜乃是仅次于天子的人事任命权。《汉魏春秋》有载:“天子以公典任于外,临事之赏,或宜速疾,乃命公得承制封拜诸侯守相。”譬如邓禹承制拜军祭酒李文为河东太守,来歙承制拜高峻为通路将军。上至诸侯,下至太守将相,授承制封拜者的权力范围,已然可以打造一个自己的政权。
时下徐宁掌中书令印,那么陆昭可以在斩杀徐宁后名正言顺地拜授自己人为中书令或中书监,甚至可以根据当下需要,对禁军及百官进行封侯之赏。此可谓金口一诺,不逊天子。
而冯让为右卫将军则意味着徐宁彻底从皇帝嫡系中除名,都督前锋军事在洛阳宫内则意味着受陆昭的绝对管辖。而吴淼授丞相一职,则是对陆昭承制封拜稍加制衡,而都督宫北金墉、华林园两地军事,也是从禁军以及行台管控上稍稍遏制陆昭的权力。
皇帝虚弱,但仍清醒。
“速作制书!”元澈皱眉,低声对呵斥着,“皇后,你固然念及深情,只顾入觐奉驾,就未曾见他人磨刀霍霍?”
陆昭也起身下拜,陪演着:“臣妾疏忽。”
“领冯让及禁卫先斩徐宁,再前往宣政殿颁诏。等一切做好,再来朕这里述情。”
斩徐宁一事陆昭也有所预料。毕竟她直接把皇帝可控的禁军全给夺了,总得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之前吴淼在阊阖门也是有机会诛杀徐宁的,之所以留着他,一是要靠他把陈留王氏这潭死水重新搅起来,二是在和元澈对峙地关键时刻当做一个重新合作的契机,把人头递过去。
几人行出大殿,前往配殿,片刻后,便将制书做好。此时元澈却派周恢传话说不欲复阅诏书,直接发送即可。陆昭又下令再作制敕,诏令卢霑固守长安。
随后,她招来亲侍,道:“这封诏书先于宫中昭示,随后送往长安。不必令我宫中亲信接手,直接走官驿发出即可。”说完当众书写一封信,密封好后,道,“这一封信,你务必亲自前往陇西漕行,交予云岫娘子。”
“请皇后放心,末将即便身死,此信必达。”亲侍得令后,旋即离开。
冯让却皱眉道:“皇后缘何诏令卢霑固守长安,又命云岫娘子劝说卢霑携姜氏幼子北上投奔祝悦?”
陆昭将笔墨印信收起:“北镇旧京终究是魏祚起源之地,同源同种,有些优势绝非权术所能弥补。若有朝一日,两京冲突,引发血战,唯有北镇方能保全元氏一脉。只是这一番筹谋,落在旁人眼中,恐怕多有移祚之疑,再引激变,故而只作私言。且卢霑为人,未必认同此请,因此再发明诏,全其志节。”
吴淼听到这话时,目中却闪过一丝惊色,忽然低声道:“皇后这是打算……”
“这是后话,此事暂且不宜深谈。”陆昭摆了摆手。
陆昭携上授承制封拜的制书,并领冯让与千名禁卫一同随行。
出北宫门后,陆昭一行并未直接赶往宣政殿,甚至经过公主所困殿宇时也并未回顾,而是直接前往阊阖门。
冯谏眼见冯让也跟随而来,立刻下城门率众应接,并在陆昭马前单膝跪地,解下佩剑双手奉过头顶,沉声道:“陛下临行敕命,臣难违职任,乏于遣力,至使皇后、公主陷入危境,请皇后降罪。”
陆昭抬手接过冯谏的佩刀,端凝片刻后,又双手奉还,安慰道:“冯氏满门忠骨,非我能罪。陛下已安居华林园,阊阖门宫禁重地,有劳将军静遏内外。”
拥护皇帝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战场喋血。
泥沙俱下,雌雄厮杀,能否甘心,道阻且长。
第423章 封拜
宣政殿内, 王峤的人头血淋淋地呈现在一只方盒里。正当众人私下议论纷纷时,宫城北传来一阵有序的击鼓声。通晓礼制的姜弥忽然脸色煞白,转身对濮阳王元湛道:“大约是陛下圣驾已归。”
随后, 殿外有几名宿卫入内禀报:“报告大王,先前禁中有宿卫传信, 说皇后等人越杀巡逻宿卫, 往洛阳宫北门去了。”
此言一出,众人神色各有不同。
姜弥叹了一口气走近濮阳王身前,见其神色消沉本想说句话安慰, 没想到对方却先开口。
“皇后这局谋划可谓妙到毫巅啊。她若与我同朝,最多是与右卫将军及吴太保平分秋色, 甚至还要不如。而皇帝孤立无援,唯有一死。如今皇后拥护陛下, 反倒是柳暗花明起来。”
华林园的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他们现在这些人,不过是带着面具的伶人, 自己在宣政殿演了一通,供人赏玩观看。
此时殿内行台台臣江恒站了出来, 颇为不满道:“恒有话想问大王、姜相。此次大王入宫, 究竟侍奉皇帝诏令,还是奉堂中某公言?”
这个问题可谓尖锐,直指本质。一场政变走到最后, 是要定性的。你们这群人在这里和濮阳王眉来眼去,到最后制书一颁,一个跑不了都是反贼。
江恒这句话刚说完, 众人的喧闹声便在殿中此起彼伏。
眼见事态就要控制不住, 姜弥这才站出一步道:“圣驾或已归都,但生死却未能知。我等俱为人臣, 皇后奉驾于北,我等更不能错失臣节,理应前往宫门叩应。只是仓促而行,戍卫难备,人员上理应简约。不知在座能孚众望几公,与我一道前往北门,以问今上安泰?”
姜弥这句话其实也是对江恒的话有所回应。以现在情况来看,皇后当然可能拥有制敕权,但如果皇帝本人已死,那么局面就会变成皇后一党与他们这些人一起争夺未来的权柄。现在他们还掌握着濮阳王,去北门请见皇帝也是去探虚实。
如果皇帝确实已崩,一定会有诸多迹象,而且皇后肯定也会拿出自己的条件进行商谈。如果皇帝还活着,他们仍不失为忠臣,可以借此机会暂请濮阳王监国。毕竟皇帝本人到现在还不出面,基本可以判断其人已经丧失了对权力掌控的能力。濮阳王毕竟是皇帝血亲,如果皇帝能对自己身体健康有一个判断,就不会放任鼎器流入异姓之手。
“俭愿与姜相同往。”王俭行出一步。
姜弥望向元湛,元湛也点点头。无论皇帝生死,都是要与各方先达成一个共识,再逐步进取。王俭作为陈留王氏与皇后曾经的台臣,当然有资格上台发声。
“不知江尚书可否拨冗一行?”姜弥特意向江恒拱了拱手。江恒有皇帝和皇后的双料背景,也算是一种调和。“再请顾侍中一同前往。”顾承业师皇后的嫡系,必须要在场。此行面见到皇后与皇帝希望可谓渺茫,许多事情得先与顾承业达成共识。
经过一番讨论,前往北门的除姜弥、王俭、江恒、顾承业外,还有兖州几家身在高位者以及濮阳国郎中令等。
“咦?右卫将军何在?”姜弥忽然警惕地环顾四周。
如今殿内宿卫是由濮阳王本人的贴身近侍负责,而殿外则由徐宁负责,如此关键时刻,徐宁不该没有在场才是。
此时一名殿中卫道:“右卫将军说有要务,方才已提前出殿了。”
姜弥皱了皱眉。
他之前隐而不提徐宁也是怕刺激到对方。虽然此时仍需要徐宁的力量来与皇后对抗,可一旦局面初步确定,徐宁一定是最先被清出局的。
正当姜弥一筹莫展时,只见有内侍匆匆登殿,双手还托着一卷制敕诏令。感受到大殿内气氛不佳,内侍只得硬着头皮道:“陛下于华林园颁布诏令。授皇后都督从驾、殿、省、宫诸军事、加录尚书事、承制封拜。冯让为右卫将军,都督前锋军事。除太保吴淼司徒一职,复授丞相,都督宫北金墉、华林两地军事。”
宣完诏命后,满堂寂然,针落可闻。
见众人不语,内侍只好再轻轻试探问着:“此诏书是否还要由中书省加署?”
按理来说,正式诏命是要加中书印并由中书省签名加署,不然也可以视为乱命。但问题是现在有谁敢真正开口说这是乱命?皇后这时候将诏书送到这里,意思很明显。承认诏命吧,承认了,皇帝不管是生是死,就还是皇帝,大家还能共享名分,不承认那就是翻脸了。
此时姜弥只觉得恶心的不能再恶心。偏偏徐宁这个时候走了,他们拿什么表明自己承认诏命?口头承认?徐宁这一走,只怕是早算到了皇后会拿着皇帝诏命来找他们,这是要逼着他们和帝后翻脸。毕竟一旦两家达成协议,最先送死的也是他徐宁。此事一旦处理不当,徐宁便可以拉着濮阳王和整个兖州世族一起捆绑,再无回旋余地!
这时偏偏顾承业又站了出来,淡淡一笑:“眼下中书令不在,诏书又待加署,不如卑职先行署名,再携诏书前往北门?”
顾承业说完没过多久,柳匡如等人便靠拢过去。最后,魏钰庭也起身道:“皇后既已录尚书事,卑职尚有公务,理应前往述职。”
“这……魏公你……”元湛几乎要站起身来。
然而魏钰庭却直截了当,道:“其实大王如今也该深思是否要先谒见陛下,再于宣政殿论事。”
元湛也缓缓起身,长叹一口气:“原是本王所念非分。姜相,随我一起谒见陛下,负荆请罪。”
“万万不可!”王俭坚定阻止,“方才魏令所言虽是劝诫之语,但值此穷途,大王万不可稍退。如今陆归大军已镇襄阳,吴玥将军执掌豫江,若今上果真病危,陆氏易鼎,已是可见。届时大王结局,又当如何?大王亲母与幼弟又当如何?天子,兵强马壮者耳!大王虽在深宫,但有众臣拱护,外不失司州、兖州世家力拥。长安卢霑,其子也出质宫内,可为大用!”
谒见皇帝,可以。那濮阳王就有名分而无实力,最后只能去赌对方是曹丕还是刘裕。
如果不谒见皇帝,就意味着另立中央。有实力而无名分,要上牌桌就必须不断地去抵押自己手中的筹码。
姜弥看了一眼王俭,但最终还是赞同道:“七兵尚书所言,确是中肯。”
姜弥也知道,眼下他们一众臣僚比较保守的做法就是去谒见皇帝,赶紧示好,从而争取到一些名分,如果皇帝还活着的话。但这也只是基于对皇帝的判断。至于皇帝会不会恨陆昭?大家都是政治动物,在真正的胜利到达之前,有些记忆会被选择性遗忘,这是他们冰冷的血液里自带的一种识趣。
王俭所做的判断更多的是基于陆昭的判断。如果陆昭真如历史上贾南风一般,那他们这些世家的确没什么可害怕的。但陆昭本人就出身于吴国皇室,其人对于世家的危害也是深有体会。即便是姜弥这种久疏于朝堂的戚族,也能隐隐感受到这些年来这位陆氏女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之前的关陇世族阉割掉的。无论是为政治理想还是为实际,下一步要除掉的就是陈留王氏以及其相关联的世家。
他们,都跑不掉。
姜弥走上前与王俭对视一眼,他太了解自家这位宗王。
穷,则装死躺下。达,则扶我起来。
进,则你们先上。退,则他们干的。
因此姜弥这次也不由分说,握住濮阳王的衣袍一角,跪泣道:“承制封拜,非天子近臣贵勋所不授。陆氏区区女流,擅自矫诏,臣恐陛下危矣。今上尚无皇嗣,宗室之中,唯有大王可承宗祧,继以大业。臣请大王勿必振奋,勉强为国,召中书令近前,为大王诏表天下,共清君侧,如此方不负祖宗、不负天下人!”
王俭亦拜道:“皇后虽已逋逃出走,但公主尚在臣等掌控之中,右卫将军亦有部署。眼下应速迎出公主,奉于西省,避免他人利用,行以不轨。”
殿上几人商议着,而殿下亦不乏暴躁的声音喧嚣尘上。魏钰庭、江恒、顾承业、柳匡如等人极力要求将徐宁绳之以法,严惩不贷。而兖州世家则痛斥魏钰庭、吴淼等人身居显位,却无力平稳局面,同样要拿以问罪。
元湛此时已痛苦不堪,思索再三,才叹气道:“公主乃我宗家后辈,无论如何,也当妥善安护。烦请七兵尚书率本王半数亲卫与职下宿卫前往,务必迎出公主入西省。”
姜弥神色黯了黯,其实这件事他并不放心交给王俭去做。但是他也没办法,毕竟与王俭相比,他掌握的禁军力量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并未反对。
对于元湛,王俭也有所预判,公主毕竟也是大义所在,濮阳王懦弱怕事,所以是一定要将公主争取到的。有了这个命令,王俭也迅速领兵出殿。而出殿前,陈留王氏的子弟们也开始频频向他使以眼色。
陆昭一行千余精锐自北门再入洛阳宫,却并未急于扫荡,也并未营救公主,而是先前往西省周边占领佛塔、高台等险要处。待宿卫发现徐宁踪影,才集兵出击。然而出击前却也悄悄命人放出风去,令徐宁得
知,以操纵其出逃方向。
在一次次佯攻与围追堵截后,徐宁不得已领兵向西省撤去。此时,宿卫军来报,王俭已成功领兵占领公主所在的宫殿。
陆昭当即勒马,剑指西省:“众将士听令,国贼徐宁,戕害大政,祸乱神都,矫诏废立,潜逃西省。众将随我突击西省门禁,但省中有包庇者,视为谋逆论处!”
徐宁本打算携部分宿卫前往公主所在的宫殿与另一部分宿卫汇合。但不料却频频遇到中途冲出来的陆昭所带的禁军。乱军中徐宁让将士们死守阵脚,同时又吩咐另一名将领分兵前往西边的千秋门附近探路,在得知千秋门并未失守后,便略作交代,随后带人徐徐退入西省省内。
但紧接着西省门禁处又有禁军冲出,前锋冯让差点冲入省中。最后还是省中禁卫与徐宁合力,这才击退冯让的势头。
见到徐宁主动归来,姜弥的脸色也很难说得上好看。若是徐宁安安静静回到西省,倒还好说,不管事情发展至何种地步,日后总有一个能够解释的余地。可眼下西省竟与皇后的禁军打出了真火,省内的禁军动了手,那在握有大义的皇后眼中完全可以视为濮阳王本人对皇帝做出的直接反抗。
禁锢朝臣,执掌中书印,据不出迎,这是要另立中央!
“这中书令印该有的时候没有,不该来的时候反倒来。”姜弥暗自嘀咕着。
当姜弥再度望向元湛,只见其双目空洞地望着地面,片刻后,似乎察觉到自己的目光,连忙慌张道:“如有大事,莫再问我,还请姜相全权处理。”
如今殿中议论纷纷,不乏有人喝骂让姜弥反倒徐宁,向皇后交出国贼。姜弥却很清楚,徐宁一人的生死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但如果轻易将徐宁拱手交出,是换不到任何实利的。
姜弥无法,只得自己与徐宁沟通。
整个皇宫的戍卫有三级,即宫、省、殿。西省虽然有围墙与门禁,但并不适宜驻守,一旦爆发兵变,便是自困之局。所幸陆昭所率兵力并不多,徐宁命人搭起简单的防御工事后,便见到前来找到自己的姜弥。
“右卫将军该不会以为区区西省就能阻禁军精锐于外吧?”姜弥一见到徐宁便急不可耐地发问。
徐宁几经兵乱,眼下也是疲惫憔悴,不过他也知道姜弥的目的,此时只是佯装自毁地说道:“既如此,我也甘从众愿,交出中书令印与右卫将军印,自缚而出,请求正法。”
姜弥闻言后神态有些不安,道:“事到如此,我想也不必再过多犹豫了。某虽为濮阳王属,眼下已难以旁顾,只愿能保全大王一命。但朝臣竟有悖逆臣子,劝我与大王行废立之事,实在荒谬。”
徐宁见话递了过来,环顾左右后,压低声音道:“姜相难道不觉得这其实是一个大好机会?其实你我今次迎濮阳王于西省,已算的上是妄行,即便能够侥幸脱罪,来日必然还有大祸。姜相当知,我的实力从不在于都中的禁军,而是在长安的卢霑。而濮阳王的实力也不在这些王谢庭门,而是在宫外的世家部曲。”
其实事情走到这个地步早已积重难返,别的不提,在缺少皇帝印玺的情况下便奉濮阳王入宫还接见朝臣,单单这桩事已足以让濮阳王废位,甚至姜弥、王俭都逃不掉灭门之祸。但如果各方通力合作,扶立濮阳王,那么局面便有可能扭转。
如果洛阳不能守住,还可以转移到更为友好的兖州,并与冀州方面通气。如此,即便陈留王氏的王襄与陆昭关系甚深,但因为有濮阳王与王俭同行,王襄也很难反对。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4.com/book/81035/262490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