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250节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奉君天上客(短篇合集)、永远也会化雾(1v1)、位面风俗店经营指南、小梨花(校园h1V1)、恶女训狗手册、《台风镜》(校园H)、剑修来自合欢宗(高h np)、记忆之场、
镜湖先生面无表情地注视着他们,在看见她回眸的那一刻,神色好像更清冷了。
宋积云拽住了元允中衣袖,道:“你走慢一点。”
元允中忙慢下了脚步。
宋积云道:“我们带什么东西过去好?我那里有很多的茶具,我们要不要挑一套带过去?”
元允中笑道:“好呀!不过,送什么东西你得让我先看看。我听王华说,你上次去秦芳那里,带了一套甜白瓷的薄胎酒具。我觉得大可不必,随便送套新青花就行了。反正京城这边新青花也不多。”
宋积云笑着打趣他:“你怎么这么小气?不过是套酒具。你要多少我给你烧多少。不要说薄胎甜白瓷了,就是薄胎矾红,等我忙过这阵子,也给你烧一套。”
“这可是你说的。”元允中大感兴趣,“那我琢磨一下画什么图上去。”
两人说笑间透着亲密无间,欢欢喜喜地渐行渐远。
镜湖先生孑然独立在屋檐下,直到夜色渐渐笼罩了他的身影。
*
元景年夫妻正如元允中说的那样,虽然和父母住在一起,但院子靠近胡同,有单独进出的侧门,形成了独立的空间。
宋积云和元允中到的时候,元景年和太太吴氏已在垂花门前等候。
元景年看见元允中就朝着他的肩膀捶了一下,道:“好你个小四,今天可算是出尽了风头,皇上为了你,硬生生的驳了兵部的折子,我真怕你走不出东华门。”
也不知道他这一拳有没有用力,元允中倒是面无表情地受了他这一拳,然后拉了宋积云到身边,引见他们认识。
元景年守礼地垂了眼帘,和宋积云打了声招呼。
吴氏见了她却颇为惊艳,但她很快收敛了神情,笑吟吟地和她见过礼后,拉了她的手往垂花门里去:“宋小姐你别和我们客气,来了就当是自己家里一样。”随后说起了她在琉璃厂打官司的事:“我也去看了回热闹,还领了块锦鸡的陶牌,带着家里的三郎去你开的荫余堂玩了一次。”
很是客气、热情,透露着想亲近她的善意。
宋积云自然也待之有礼:“是吗?早知道您会过去看热闹,就应该让王华给您安置个地方歇歇脚好。三郎喜欢去荫余堂玩吗?要是下次还想过去玩,您派个人跟我说一声,我给那边的大掌柜打个招呼,找个好点的师傅告诉孩子们做瓷胚。”
“孩子们都很喜欢。”吴氏笑着把她迎去了吃饭的厅堂,“下次再去,我肯定不客气让你去打声招呼了。”
来京城的路上元允中就仔细给她介绍过家里的人。
元景年和吴氏生了四男两女,长子已经十四岁,幼子才两岁。
几个人在厅堂坐下,吴氏得力的嬷嬷指使着丫鬟上了茶点,开始布置席面。
元景年没和他们见外,一面给元允中筛酒,一面和元允中说起这次叫他过来的缘由:“我没想到皇上会这样的维护你,朝会的时候你几次主动请缨代表都察院出城安置流民,皇上都没有搭腔,还在兵部那帮人顺水推舟的时候大发雷霆,把兵部的人喝斥了一番。可我觉得你的想法是对的。如太平盛世,非社稷之功不得封侯进爵。有这样的机会,还是应该搏一搏的。”
他滔滔不绝,元允中几次欲言又止。
宋积云轻轻地拍了拍元允中的手。
大概所有的人都以为元允中是为了搏个前程,她却知道,元允中不过是自责。
觉得若不是他由着脾气和宁王别着来,不会发生流民进京之事。
元允中看了她一眼,朝她笑着点了点头,示意他没事,并给宋积云续了杯茶,还悄声对她道:“解释太麻烦了。”
宋积云抿了嘴笑,表示她知道了。
元景年就有些无奈地停下了话茬,叹气地对元允中道:“小四,你是不是嫌弃我啰嗦?”
“没有。”元允中也不是不知道好歹的人,道,“我就是觉得你想得有点多。流民的事还没有个头绪,就说封侯进爵之事,也太早了些。”
元景年就睁大了眼睛瞪他,道:“我是在说封侯进爵之事吗?我是在说皇上的态度,乱世当用重典,可如今是五万流民,京畿之地,就算是能镇压下去,可这血流成河的,到底不吉利。我反而是赞成几位阁老的意思,惠化招抚。我觉得你与其亲自出城安置流民,不如好好劝劝皇上,让皇上同意几位阁老的意思。”
“你们这样逼着皇上表态,皇上肯定不会同意的。”元允中把玩着手中的小酒盅,“要不然我也不会这么急了。”
元景年犹豫道:“皇上是怕有失君威吗?”
“不是!”元允中道,“你们这几天不是一直上书请皇上封皇长子为太子吗?万贵妃还为着皇上突然冒出个皇子的事生气。他想快点平息万贵妃的怒火,偏偏你们要火上浇油,一直不停地提册封太子的事。皇上嫌弃你们没眼色,所以流民的事你们要惠化招抚,皇上就偏要派兵镇压,和你们别着苗头呢!”
元景年闻言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才磕磕巴巴地道:“你,你不是开玩笑吧?”
元允中没有理他,而是指了其中一道干炸丸子对宋积云道:“这道菜做得不错!”
旁边布菜的丫鬟立刻眼明手快地给宋积云舀了一个。
元允中擦了擦手,对元景年道:“你叫我来不就是想知道这个吗?你可以去跟我爹通风报信了。”
(本章完)
第366章
元景年满脸尴尬。
偏偏元允中还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耿直地道:“难道不是?”
元景年“嘿嘿”地笑了两声,给元允中斟酒:“喝酒,喝酒!”
元允中用手覆了酒盅,正色地道:“几位阁老什么打算?”还道,“你别说你不知道!如今天气炎热,几万人聚集在一起,很容易引起瘟疫。你们想和皇上置气我不管,却不可拿百姓的性命不当一回事。”
“那肯定不会啊!”元景年连声保证道,并且感慨,“叔父的性子你最清楚不过了。他嘴上说不管你,可哪次没有管你。不说别的,就说你这次上书出城抚民,叔父一千个一万个不同意。可一转身,内阁廷议的时候,他却是第一个跳出来支持你的。不然诸位阁老也不会上书建议皇上对那些流民惠化招抚了。”
元允中听着就摆了摆手,示意他不用多言,道:“你这是要给我爹做说客?”
“怎么能说是说客呢?”元景年不赞同地道,“我是真心觉得你这样和叔父对峙下去没有任何的意义。明明你们想的是一样的,却非要口不对心,每次见面都剑拔弩张的,闹得父子像仇人似的呢?”
元允中闻言挑了挑眉,道:“那我爹是支持我出城抚民的了?”
元景年一下子语凝。
元允中冷笑:“他说是支持我对流民赌不如疏,以抚招为主,实则是怕我真的亲自出城吧?所谓的支持,恐怕是只要我不亲自出城抚民就行吧!”
元景年讪讪然地笑:“叔父不也是担心你吗?叔父和婶婶可只有你一根独苗苗。他担心你不是应该的吗?”
兄弟俩说着话,吴氏生怕宋积云不自在,不仅亲自给她布菜,还热情地向她介绍着各式菜品:“这干炸丸子看似寻常,却最考师傅手艺的。在京城,要论哪家的馆子菜好不好,就看这道干炸丸子做得好不好了。这道干炸丸子,也是我们家灶上的厨娘做的,而是请了京城最有名的饭馆八珍楼的师傅过来做的。你尝尝味道怎么样?”
宋积云微笑着道谢,却始终感觉有道视线仿佛黏在她的身上似的。
元家的家宴当然也不会那么简单。
她当不知道,该干什么干什么。
好不容易吃完了这顿饭,元允中带着宋积云告辞,门外已是华灯初上,离宵禁还有半个时辰。
元允中心情不太好,温声征求着宋积云意愿:“要不要走回去?”
元景年他们住的地方离西江米只隔着一条街,出门来又是少见的凉风习习,他们吃了晚饭,正好散步回去。
“好啊!”宋积云欣然答应。
两人慢慢地往西江米巷去。
马车安静地跟在他们身后。
路上不时遇到开了侧门乘凉的人家。
“总是这样。”路过一株垂柳拂面的大树时,一直静默无言的元允中低声地道,“说是做什么都由着我,可我真的要去做,他们却总是会阻止。”
宋积云能感受到他语气中的沮丧。
她不由地握住了元允中的手。
元允中一愣,迟疑片刻,没有去管有没有人看见,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不管不顾地紧紧地回握住了她的手。
“我知道他们担心我,我不想自己遇到什么危险。”他继续道,“可他们能不能不要总是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
恐怕不行。
宋积云在心里腹诽。
在元家长辈的心里,元允中的危险比什么都重要。
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时时刻刻都被当成个易碎品对待吧。
宋积云暗暗叹气。
回到家中,镜湖先生在厅堂等他们。
见他们回来,递了张纸条给元允中。
元允中不解地低头瞥了一眼,顿时神色微变:“宁王去世了?!”
宋积云听着也跟着被吓了一大跳,凑了过去看。
元允中干脆把纸条递给宋积云。
很普通的黄草纸,用炭笔写着五个字:“宁王被毒杀。”
显然不是什么正规渠道传来的消息。
宋积云抬头望着镜湖先生。
镜湖先生眼角的余光也没有瞥她一下,只是正色地对元允中道:“流民的事,只怕是又要起事端了。”
宋积云想了想,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流民是宁王引入京城的,从前他在,总有个指使人,这些流民有人管着。如今宁王突然死了,那些流民群龙无首,肯定会大乱。
只是不知道他怎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死了?
元允中显然也想到了。
他面色凝重地道:“宁王虽然是误闯口袋胡同,可大皇子在那里,一个残害皇嗣的罪名是跑不了的。皇上没有立刻处死他,而是把他换了个地方,圈禁在景山的永思殿,就是想等到瑞昌郡王进京之后,再想办法处理他。宁王怎么会突然被毒杀了?”
镜湖先生闻言,神色复杂地看了元允中一眼,道:“据说永思殿的小太监向皇上告密,说宁王被圈禁了却依旧死心不改,每天不是骂你就是骂皇上。皇上大怒,赐了杯毒酒给他。至于那个告密的小太监,不过是想在皇上面前讨个好,调到乾清宫当差罢了。”
元允中抚额,道:“不行,我明天一早就得进宫,宁王去世的消息,不能这么快就传出去。怎么也要等到流民的事处置好了再说。”
镜湖先生没有反对,温声地提醒他:“宁王被毒杀的消息还没有传来,你明天进宫得仔细想想怎么跟皇上说才是。”
“嗯!”元允中应道,心神全放在这件事上了,送宋积云回了西跨院就匆匆离开了。
宋积云立刻叫郑全过来,问他何大志等人都安置在了哪里,还叮嘱他:“从现在开始,每隔一个小时你就巡视一遍西跨院。”
她把自己和镜湖先生的矛盾告诉了郑全。
郑全气得不行,道:“那我们买个宅子搬出去好了。”
他看不得宋积云受这样的气。
宋积云笑道:“干嘛要搬出去?住在这里,每天在镜湖先生的眼皮子底下晃来晃去多有意思啊!”
郑全理解不了。
宋积云拽住了元允中衣袖,道:“你走慢一点。”
元允中忙慢下了脚步。
宋积云道:“我们带什么东西过去好?我那里有很多的茶具,我们要不要挑一套带过去?”
元允中笑道:“好呀!不过,送什么东西你得让我先看看。我听王华说,你上次去秦芳那里,带了一套甜白瓷的薄胎酒具。我觉得大可不必,随便送套新青花就行了。反正京城这边新青花也不多。”
宋积云笑着打趣他:“你怎么这么小气?不过是套酒具。你要多少我给你烧多少。不要说薄胎甜白瓷了,就是薄胎矾红,等我忙过这阵子,也给你烧一套。”
“这可是你说的。”元允中大感兴趣,“那我琢磨一下画什么图上去。”
两人说笑间透着亲密无间,欢欢喜喜地渐行渐远。
镜湖先生孑然独立在屋檐下,直到夜色渐渐笼罩了他的身影。
*
元景年夫妻正如元允中说的那样,虽然和父母住在一起,但院子靠近胡同,有单独进出的侧门,形成了独立的空间。
宋积云和元允中到的时候,元景年和太太吴氏已在垂花门前等候。
元景年看见元允中就朝着他的肩膀捶了一下,道:“好你个小四,今天可算是出尽了风头,皇上为了你,硬生生的驳了兵部的折子,我真怕你走不出东华门。”
也不知道他这一拳有没有用力,元允中倒是面无表情地受了他这一拳,然后拉了宋积云到身边,引见他们认识。
元景年守礼地垂了眼帘,和宋积云打了声招呼。
吴氏见了她却颇为惊艳,但她很快收敛了神情,笑吟吟地和她见过礼后,拉了她的手往垂花门里去:“宋小姐你别和我们客气,来了就当是自己家里一样。”随后说起了她在琉璃厂打官司的事:“我也去看了回热闹,还领了块锦鸡的陶牌,带着家里的三郎去你开的荫余堂玩了一次。”
很是客气、热情,透露着想亲近她的善意。
宋积云自然也待之有礼:“是吗?早知道您会过去看热闹,就应该让王华给您安置个地方歇歇脚好。三郎喜欢去荫余堂玩吗?要是下次还想过去玩,您派个人跟我说一声,我给那边的大掌柜打个招呼,找个好点的师傅告诉孩子们做瓷胚。”
“孩子们都很喜欢。”吴氏笑着把她迎去了吃饭的厅堂,“下次再去,我肯定不客气让你去打声招呼了。”
来京城的路上元允中就仔细给她介绍过家里的人。
元景年和吴氏生了四男两女,长子已经十四岁,幼子才两岁。
几个人在厅堂坐下,吴氏得力的嬷嬷指使着丫鬟上了茶点,开始布置席面。
元景年没和他们见外,一面给元允中筛酒,一面和元允中说起这次叫他过来的缘由:“我没想到皇上会这样的维护你,朝会的时候你几次主动请缨代表都察院出城安置流民,皇上都没有搭腔,还在兵部那帮人顺水推舟的时候大发雷霆,把兵部的人喝斥了一番。可我觉得你的想法是对的。如太平盛世,非社稷之功不得封侯进爵。有这样的机会,还是应该搏一搏的。”
他滔滔不绝,元允中几次欲言又止。
宋积云轻轻地拍了拍元允中的手。
大概所有的人都以为元允中是为了搏个前程,她却知道,元允中不过是自责。
觉得若不是他由着脾气和宁王别着来,不会发生流民进京之事。
元允中看了她一眼,朝她笑着点了点头,示意他没事,并给宋积云续了杯茶,还悄声对她道:“解释太麻烦了。”
宋积云抿了嘴笑,表示她知道了。
元景年就有些无奈地停下了话茬,叹气地对元允中道:“小四,你是不是嫌弃我啰嗦?”
“没有。”元允中也不是不知道好歹的人,道,“我就是觉得你想得有点多。流民的事还没有个头绪,就说封侯进爵之事,也太早了些。”
元景年就睁大了眼睛瞪他,道:“我是在说封侯进爵之事吗?我是在说皇上的态度,乱世当用重典,可如今是五万流民,京畿之地,就算是能镇压下去,可这血流成河的,到底不吉利。我反而是赞成几位阁老的意思,惠化招抚。我觉得你与其亲自出城安置流民,不如好好劝劝皇上,让皇上同意几位阁老的意思。”
“你们这样逼着皇上表态,皇上肯定不会同意的。”元允中把玩着手中的小酒盅,“要不然我也不会这么急了。”
元景年犹豫道:“皇上是怕有失君威吗?”
“不是!”元允中道,“你们这几天不是一直上书请皇上封皇长子为太子吗?万贵妃还为着皇上突然冒出个皇子的事生气。他想快点平息万贵妃的怒火,偏偏你们要火上浇油,一直不停地提册封太子的事。皇上嫌弃你们没眼色,所以流民的事你们要惠化招抚,皇上就偏要派兵镇压,和你们别着苗头呢!”
元景年闻言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才磕磕巴巴地道:“你,你不是开玩笑吧?”
元允中没有理他,而是指了其中一道干炸丸子对宋积云道:“这道菜做得不错!”
旁边布菜的丫鬟立刻眼明手快地给宋积云舀了一个。
元允中擦了擦手,对元景年道:“你叫我来不就是想知道这个吗?你可以去跟我爹通风报信了。”
(本章完)
第366章
元景年满脸尴尬。
偏偏元允中还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耿直地道:“难道不是?”
元景年“嘿嘿”地笑了两声,给元允中斟酒:“喝酒,喝酒!”
元允中用手覆了酒盅,正色地道:“几位阁老什么打算?”还道,“你别说你不知道!如今天气炎热,几万人聚集在一起,很容易引起瘟疫。你们想和皇上置气我不管,却不可拿百姓的性命不当一回事。”
“那肯定不会啊!”元景年连声保证道,并且感慨,“叔父的性子你最清楚不过了。他嘴上说不管你,可哪次没有管你。不说别的,就说你这次上书出城抚民,叔父一千个一万个不同意。可一转身,内阁廷议的时候,他却是第一个跳出来支持你的。不然诸位阁老也不会上书建议皇上对那些流民惠化招抚了。”
元允中听着就摆了摆手,示意他不用多言,道:“你这是要给我爹做说客?”
“怎么能说是说客呢?”元景年不赞同地道,“我是真心觉得你这样和叔父对峙下去没有任何的意义。明明你们想的是一样的,却非要口不对心,每次见面都剑拔弩张的,闹得父子像仇人似的呢?”
元允中闻言挑了挑眉,道:“那我爹是支持我出城抚民的了?”
元景年一下子语凝。
元允中冷笑:“他说是支持我对流民赌不如疏,以抚招为主,实则是怕我真的亲自出城吧?所谓的支持,恐怕是只要我不亲自出城抚民就行吧!”
元景年讪讪然地笑:“叔父不也是担心你吗?叔父和婶婶可只有你一根独苗苗。他担心你不是应该的吗?”
兄弟俩说着话,吴氏生怕宋积云不自在,不仅亲自给她布菜,还热情地向她介绍着各式菜品:“这干炸丸子看似寻常,却最考师傅手艺的。在京城,要论哪家的馆子菜好不好,就看这道干炸丸子做得好不好了。这道干炸丸子,也是我们家灶上的厨娘做的,而是请了京城最有名的饭馆八珍楼的师傅过来做的。你尝尝味道怎么样?”
宋积云微笑着道谢,却始终感觉有道视线仿佛黏在她的身上似的。
元家的家宴当然也不会那么简单。
她当不知道,该干什么干什么。
好不容易吃完了这顿饭,元允中带着宋积云告辞,门外已是华灯初上,离宵禁还有半个时辰。
元允中心情不太好,温声征求着宋积云意愿:“要不要走回去?”
元景年他们住的地方离西江米只隔着一条街,出门来又是少见的凉风习习,他们吃了晚饭,正好散步回去。
“好啊!”宋积云欣然答应。
两人慢慢地往西江米巷去。
马车安静地跟在他们身后。
路上不时遇到开了侧门乘凉的人家。
“总是这样。”路过一株垂柳拂面的大树时,一直静默无言的元允中低声地道,“说是做什么都由着我,可我真的要去做,他们却总是会阻止。”
宋积云能感受到他语气中的沮丧。
她不由地握住了元允中的手。
元允中一愣,迟疑片刻,没有去管有没有人看见,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不管不顾地紧紧地回握住了她的手。
“我知道他们担心我,我不想自己遇到什么危险。”他继续道,“可他们能不能不要总是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
恐怕不行。
宋积云在心里腹诽。
在元家长辈的心里,元允中的危险比什么都重要。
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时时刻刻都被当成个易碎品对待吧。
宋积云暗暗叹气。
回到家中,镜湖先生在厅堂等他们。
见他们回来,递了张纸条给元允中。
元允中不解地低头瞥了一眼,顿时神色微变:“宁王去世了?!”
宋积云听着也跟着被吓了一大跳,凑了过去看。
元允中干脆把纸条递给宋积云。
很普通的黄草纸,用炭笔写着五个字:“宁王被毒杀。”
显然不是什么正规渠道传来的消息。
宋积云抬头望着镜湖先生。
镜湖先生眼角的余光也没有瞥她一下,只是正色地对元允中道:“流民的事,只怕是又要起事端了。”
宋积云想了想,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流民是宁王引入京城的,从前他在,总有个指使人,这些流民有人管着。如今宁王突然死了,那些流民群龙无首,肯定会大乱。
只是不知道他怎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死了?
元允中显然也想到了。
他面色凝重地道:“宁王虽然是误闯口袋胡同,可大皇子在那里,一个残害皇嗣的罪名是跑不了的。皇上没有立刻处死他,而是把他换了个地方,圈禁在景山的永思殿,就是想等到瑞昌郡王进京之后,再想办法处理他。宁王怎么会突然被毒杀了?”
镜湖先生闻言,神色复杂地看了元允中一眼,道:“据说永思殿的小太监向皇上告密,说宁王被圈禁了却依旧死心不改,每天不是骂你就是骂皇上。皇上大怒,赐了杯毒酒给他。至于那个告密的小太监,不过是想在皇上面前讨个好,调到乾清宫当差罢了。”
元允中抚额,道:“不行,我明天一早就得进宫,宁王去世的消息,不能这么快就传出去。怎么也要等到流民的事处置好了再说。”
镜湖先生没有反对,温声地提醒他:“宁王被毒杀的消息还没有传来,你明天进宫得仔细想想怎么跟皇上说才是。”
“嗯!”元允中应道,心神全放在这件事上了,送宋积云回了西跨院就匆匆离开了。
宋积云立刻叫郑全过来,问他何大志等人都安置在了哪里,还叮嘱他:“从现在开始,每隔一个小时你就巡视一遍西跨院。”
她把自己和镜湖先生的矛盾告诉了郑全。
郑全气得不行,道:“那我们买个宅子搬出去好了。”
他看不得宋积云受这样的气。
宋积云笑道:“干嘛要搬出去?住在这里,每天在镜湖先生的眼皮子底下晃来晃去多有意思啊!”
郑全理解不了。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4.com/book/81647/263593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