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类型 > 登堂入室 > 登堂入室 第253节

登堂入室 第253节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上岸(gl)无双局(1v2 父子丼)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被强取豪夺的恶毒女配(np强制)皆其靡也(剧情nph)《觊觎(女S男M,np)》【星际abo】洛希极限(H)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议事厅里大多数人都觉得白大人说的对。
    死五万流民,却可以成就他们的丰功伟绩,甚至有可能是生平唯一一次。
    可他们不敢承认。
    一旦他们承认,他们就和白大人拴在了一根绳上。而元允中明摆着和白大人意见相左,元允中身后还站着皇上……万一元允中占了上风,他们岂不是会跟着白大人一起倒霉?
    立刻有人低声道:“元大人,下官没这意思。五万条人命,我等怎么会没有放在眼里呢?只是那些流民不服管教,跟着我们的校尉很多人都受了伤,大伙儿都有点着急。”
    他还劝道:“白大人也是爱兵如子,怕寒了那些校尉的心。”
    有人站出来了,自然有人附和:“是啊!是啊!我们绝对没有视人命如草芥的意思。”
    白大人被气得倒仰。
    元允中听了,好像气消了不少似的,语气温和下来,道:“那些流民既不赋税,亦不服役,还扰乱乡里,与其放任自流,不如想办法管教收服。既然围堵一段时间就会因为缺粮而自乱阵脚,又何必非要剿杀镇压?把流民变良民,赋税服役不好吗?”
    众人面面相觑。
    道理大家都懂。不过这样一来,他们的军功不翼而飞了不说,这么多流民,怎么处置也成了一个大问题。
    没有一个人敢搭话。
    元允中趁机开始发号施令:“项大人,您在庶吉士馆的时候曾经在兵部观政,后又任兵部给事中,熟悉兵制,调兵遣将之事,还要请你主持。
    “陈指挥使,你曾经在宛平卫任过千户,宛平县的兵事,你应该最清楚不过了。你这就同旗下同知将宛平县要塞在舆图上标出来。
    “王指挥使,你带着你旗下斥候想办法打听这三路的首领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为何会分成三路行事?”
    他有条不紊,一一道来,处处点在关窍,让众人从开始的依命行事,到慢慢收起怠慢之心,仔细听命,不敢违逆。
    白大人气极而笑,道:“元大人果然是文武全才,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我倒不知道什么时候元大人也学会了排兵布阵?可别是场长平之战就好。”
    讽刺元允中这是在纸上谈兵。
    议事厅空气一窒。
    元允中,的确从来没有接触过兵事。
    众人神色间不免流露出些许的迟疑。
    元允中闻言斜睨了他一眼,淡淡地道:“碧霞寺有多少流民?”
    白大人一愣。
    议事厅的众人更是露出不解之色。
    元允中冷漠地道:“石景山上有座碧霞寺,碧霞寺有僧人三百余人。良田五百余亩。寺中每年秋季都会贮存粮食四千余石。白大人若是有空不防算算,如若那聚集在石景山的流民头子找出了碧霞寺的存粮,宛平县会怎样?或者我说的更清楚一点。若是那石景山脚的流民是碍眼法,流民的目的就是为了碧霞寺的存粮,白大人准备怎么办?”
    白大人愕然。
    元允中却突地一笑,咄咄逼人地道:“白大人是否还准备饿上那些流民一些日子,然后和兵部及在座的同僚、上十二卫一起剿匪呢?”
    上十二卫是天子近卫,说出去威风凛凛,实则他们更多的是负责京城的防卫,论起真枪实刀,他们远远不及九边卫所的校尉,甚至比不上附近卫所的校尉,他们当然也就没有立军功的机会,这也是兵部为何有底气主张剿灭这些流民的缘故。
    至于上十二卫的这些校尉,多出身世家,甚至有世袭的军职继承。他们想要军功,可没准备用性命去换。
    几个指挥使听着,立刻不动声色地互相交换着眼神。
    有人更是悄悄地打着手势,示意心腹赶紧去打听。
    不一会儿,就有人蹑手蹑脚地溜进了议事厅,见议事厅多数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唇枪舌箭的元允中和白大人身上,小心翼翼地靠近上峰,低声道:“查清楚了,那石景山上的确有个碧霞寺。那碧霞寺修的是苦行僧,寺里的僧侣不要香火钱,只收粮米面油。因而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粮米面油。等到次年米陈了,就会施舍给周边的信徒。不要说宛平县了,就是京城也有不少人知道,每到碧霞寺布施之时,都会赶过来求米求面。这事都不用特意打听,随便拉个宛平县的人,一问一个准。”
    “妈、的!”那指挥使咬着牙骂了一句,对身边的同僚道,“我看那姓白的才是读书读傻了,连这么明显的事都没有打听清楚。我们要是真的听了他的,刀枪无眼,怕到时候骑虎难下,想退都退不了。”
    同僚冷眼看着白大人:“反正人家是文官,就算是我们死绝了,该他的功劳却一分也不会少。人家未必是读书读傻了,是我们,起了贪念,才会信了他是真的。”
    那指挥使一跺脚:“去求!与其跟着他干,还不如跟着元允中干。元允中好歹简在帝心,大背靠内阁。我们何必给那姓白的当枪使?”
    (本章完)
    第371章
    上十二卫与其他卫所很是不同。
    他们之中全是世袭军户出身不说,很多都是没有继承权的次子或者是幼子。可能行军打仗不行,但耳濡目染,对朝廷之事却比很多卫所的校尉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既然做了决定,几个指挥使一通挤眉弄眼,很快就互通了消息,决定跟着元允中走。
    那元允中所下的指令他们必定要一丝不苟的去完成。
    流民毕竟只是群吃不饱肚子活不下去的普通百姓。
    斥候很快就打听到了三路领头的都是些什么人。
    “元大人!”王指挥使立刻报给元允中,“往顺德府去的是个姓周的年轻小伙子,曾经做过猎户,见有人杀了城门守卫,烧了宛平县县衙,就带着一拨人连夜离开了京城。占了宛平县县衙的是个叫墩子的彪形大汉,从前是个花和尚,因偷吃猪肉被寺庙赶了出来,四处浪荡。流民聚集京城的时候,他收服了一批青年壮汉,靠着抢劫打砸过日子。杀城门守卫,就是这个叫墩子的动的手。第一个冲进县衙的,也是他。”
    说到盘踞在石景山的那路人,王指挥使语气顿了顿:“只知道姓赵,人称五爷。什么来历,却是一问三不知。不过,这个姓赵的行事却很有章法。他不仅组织青壮和那叫墎子的人对抗,而且还将朝廷之前分发的粮食集中起来,让人带着妇孺采集野菜,做成野菜粥,统一分发给那些流民。因而他在这些流民中能一呼百应,在墎子要去抢占县衙时,他带着大部分的人在石景山搭了窝棚。”
    在座的全是人精。
    王指挥使的话立刻让他们意识到碧霞寺这帮人的异样。
    有人甚至失声道:“那赵老五不会是冲着碧霞寺的藏粮去的吧?”
    也有人迟疑道:“不会这么巧吧!不是说他们都是从固安、永清那边过来的吗?我们都不知道碧霞寺有藏粮,他们怎么会知道?”
    还有人冲白大人望了过去。
    白大人闭着眼睛,一副“既然元允中做主,那万事都与我无关”的模样。
    自然也有人出来打圆场,道:“不管怎么说,我们听元大人的。元大人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好了。”
    元允中看了那人一眼。
    那人立刻朝着元允中献媚地笑了笑。
    元允中却像陷入了沉思般,片刻后回过神来,问陈指挥使:“宛平县的要塞标出来了没有?”
    “标出来了!”陈指挥使立刻上前,和旗下的同知将舆图展现给他看,“您看,这里,这里,这里,都是必经要道。这里有一个巡检司,虽说没有多少兵力,但他们对宛平地势非常熟悉。我已经让人去请他们的巡检使过来了。”
    陈指挥使尽量地在元允中面前表现着。
    元允中点头,道:“我若是没有记错,宛平县附近应该有两处粮仓,在拱极城旁,是朝廷用来平抑京城粮价的。你们可曾派人去打探这两处粮仓的现状?”
    议事大厅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又是他们遗漏的一个地方。
    元允中沉声道:“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切断流民的粮源,否则他们会继续围城。”他说着还似笑非笑地看了看白大人,道,“不管是围剿还是抚招,都得他们没有吃的才行吧!”
    “正是,正是!”几个指挥使捧着元允中道。
    有跟在项御史身后的文官走了出来,拱手行礼,小声道:“大人,下官曾经在户部观政。那两处粮仓我还记得具体的位置,我可带人去看看。”
    元允中不免多看了他几眼,客气地道:“大人怎么称呼?”
    官员恭敬地道:“下官姓史,天顺四年两榜进士。”
    天顺四年是元允中伯父做的主考官。
    元允中有些意外,但还是朝着那人拱手行礼,称了声“师兄”,道:“那就有劳师兄带着卫所的校尉跑一趟了。”
    史大人听元允中称他“师兄”有点激动,忙道:“哪里,哪里!”
    元允中和史大人、陈指挥使商量着去粮仓的事。
    有人悄悄在项大人面前低语:“真是走了狗屎运了,这都能让他攀上。”
    项大人不悦地瞪了那人一眼。
    那人忙退了一步,却眼角一斜,看见议事厅外有人探头探脑地朝里张望。
    他迁怒地喝道:“什么人?藏头露尾的。外面的守卫呢?都跑到哪里去了?”
    众人的目光不由朝门外望去。
    就见一男子神色尴尬地走了进来,呵呵地道:“在下徐光增,奉五军都督府之命,到元大人面前听差。”
    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说词。
    五军都督府虽然和兵部各掌半边虎符,却并不受兵部管束,官员的任命调迁要经历过吏部。何况五军都督府是武官,元允中在都察院任职,是正经的文官。
    徐光增忙补救道:“定国公是我胞兄!”
    几位指挥使不约而同地在心里“哦”了一声,心道“那是那个把饭喂到他口里还能丢了差事的蠢货”,纷纷打量着他。
    那些文官却不准备追究了。
    皇上那个“传奉官”,已经让他们都有些麻木了。
    这种文、武不分的事也就只有皇上能干得出来了。
    况且皇上之前怕元允中出城抚民有危险,还曾推了都察院的一位御史出来给元允中挡刀,想让那位御史代元允中出城,却要把功绩算在元允中的头上。要不是元允中还算正直,这荒唐的任命就真的被皇上强压着在内阁通过了。
    元允中皱了皱眉。
    徐光增却很狗腿地跑了过去,恭声道:“我哥让我戴罪立功,跟着您出城抚民。”
    大概这是唯一能化解皇上怒火的办法了。
    元允中有要事做,懒得理会他,微微颔首,继续和陈指挥使道:“若是那些流民还没有发现粮仓的事,你们就想办法守住那两座粮库。要是已经开了粮仓,不要恋战,护着史大人立刻折回来。至于史大人,你在户部任职,能把这些粮仓的位置都记住,可见是有心人。粮仓为了防止被抢,一般都有些机关。若是两府粮仓还在,你想办法带着卫所的人守七天。七天后,不管我这边有没有平乱,你都撤离。”
    史大人郑重地应诺。
    宛平县巡检司的人过来了。
    (本章完)
    第372章
    来者是个四十来岁,胡子拉碴,满脸疲惫的壮汉。
    他“扑通”一声跪在了元允中的面前,顿时红了眼睛:“大人,求您救救我们家巡检使吧?他,他带着巡检司的其他人进了碧霞寺的粮库,如今被围堵在了碧霞寺……”
    “什么?!”他的话还没有说话,佯装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白大人睁开了眼睛,事不关己的项大人跳了起来,就是淡定从容的元允中也满脸的惊愕。
    倒是把来者吓了一大跳。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4.com/book/81647/263593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