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长期规划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维桑瑞拉·坦格利安(高h NP 吸奶 ntr 乱伦)、静海旖旎(校园高H)、小梨花(校园h1V1)、招蜂引蝶、【星际abo】洛希极限(H)、武动乾坤之淫符林动、【崩铁乙女】总合集、记忆之场、
去西域和藏地(包括青海),责任重大,蒋瑾心中澎湃之余未免也有些忐忑,对此朱怡成早有准备,当即同蒋瑾细谈了下,告知他在西域和藏地那边不用顾忌,尽管放手去做就是。
朝廷对于开放西域和藏地的力度是极大的,不仅会向两地进行持续而长期的移民工作,此外每年朝廷还会向两地进行大幅度的财政拨款,以支持两地地方建设和恢复生产。
现在的大明其财政收入已达到了历史最高点,随着各地的战时结束,接下来的数年甚至十数年间,大明基本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战争爆发,这样一来从军事上的大部分财政支出就可以转为对地方民用支持,而西域和藏地两处是重中之重。
“朕打算把西域建设兵团一分为二,天山南北各设置一部,由中枢和地方双重管理。此外,在藏地同样效仿西域建设兵团设立藏地建设兵团,这件事等年后即可进行。”朱怡成对蒋瑾如此交代道,蒋瑾边听边微微点头,西域建设兵团这两年在西域东部做的不错,正是有了建设兵团的存在不仅使得大明能够很好地控制地方,更减轻了西域明军庞大的后勤压力。
在满清撤离西域之时,大明之所以能够快速进军,拿出粮食平定和安抚地方,建设兵团功不可没。
眼下,西域建设兵团总人数超过了十万,但接下来按照朱怡成拆分建设兵团的想法,西域建设兵团分为南北两支,不足的人数会从退役的西北军队中进行补充。
在西域战事结束的情况下,朝廷已不再需要继续在西域囤积重兵了,何况按照朝廷的退役制度,每年从军中退役的军人不在少数,原本西域就需要大量移民和建设,直接从西北军队中以退役人员进行补充,然后拆分建设兵团,这样的操作是最合适的。
至于藏地同样也是如此,不过藏地建设兵团的成立恐怕会从云南、四川、青海、陕西等地进行调动,效仿当年西域建设兵团的例子设置。
“蒋卿有什么想法直言无妨。”朱怡成见蒋瑾安心的同时神色有些迟疑,当即开口问道。
蒋瑾笑笑道:“臣未去过西域和藏地,但之前在中枢有所了解,不过当时着眼点主要还是军事不在地方,如今情况不同,两地已归于我大明,接下来就是如何治理的事了。”
“既然是治理,无非民生和稳定两事……。”说道这,他看了一眼朱怡成,见朱怡成神色没有什么变化,他继续道:“但相比中原,两地风俗、习惯、人口均有不同,皇爷之前高瞻远目解决了不少麻烦,眼下治理正是极好的时机,但臣觉得除去正常施政外,臣还有三点看法……。”
“那三点,你仔细说说。”朱怡成饶有兴趣地问。
蒋瑾回道:“其一是交通,臣以为治理地方先需交通便利,所谓天高皇帝远,如地方不通政令不达,治理起来尤其困难。要长治久安,先需解决交通问题,除去官道外,臣请铺设两地铁路。”
朱怡成微皱起眉头,铁路铺设现在在大明已不是稀罕事了,这些年南边铁路的建设如火如荼,南边就不用说了,南京至上海的铁路线早就建成,眼下由上海向南过浙江至福建的铁路也已经开通,至于南京向内陆延伸的铁路线也在继续建设之中。
至于北方,北京向南过通州的铁路早就建成,还有北京至天津、至山西和承德的铁路也是如此,朱怡成的铁路计划已经有了雏形,虽然耗资巨大,但铁路建成后获得的利益和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但在西域和藏地建设铁路军事意义更大于经济利益,这点和中原铁路建设有着极大区别。而且两地的地形极为复杂,铁路建设其难度远超中原,如果要建设铁路除去投入巨大外,还有耗时必然极久。
不过蒋瑾说的没错,交通的问题是针对两地统治的基础,如果无法满足交通,朝廷不可能在未来对两地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充其量也就是在几处要地设置官府,管理周边区域罢了。
在两地的许多地方,朝廷的政令根本无法达到,这短时间还没问题,可时间长了,必然会造成地方势力的抬头,从而影响到地方统治和施政。
“大规模建成恐怕有些难度,朝廷财政虽然宽裕,但也无力支持全面铁路建设。”
“这是自然,臣也是如此考虑,但臣以为在两地各城之间的铁路或可以先建,臣之前主管工部,对于此事算是有些心得,只要朝廷对此支持即可,毕竟路要一步步走,饭也要一口口吃嘛。”
蒋瑾笑着回答道,朱怡成一听也乐了,这倒也是一个办法,先以点带面,一步步来,这样的难度小些,也更适合两地。
“其二是两地的人口问题,臣以为除向两地移民外还应该由两地向外移民,既要进去,也要出来。”蒋瑾继续说第二个要求。
朱怡成微微一愣,他倒没想到蒋瑾会想到这一步,不过仔细琢磨蒋瑾说的极有道理,移民的同时也从西域和藏地向其他地方移民,从而彻底改变两地的人口结构,这种操作虽然繁琐和时长,可一旦做好了确是免除后顾之忧的好事。
试想,等上十几二十年后,西域和藏地的本地人口基数远远下降,而汉人的人口不断上升,那么到时候两地的人口结构就能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一来两地就同中原没什么区别了,也避免了未来两地可能会产生的各自问题。
“这件事可以做,但怎么做,如何做,需好好想一想,此外如何移出,又如何安置,等蒋卿去了那边视察一番,仔细想好了再给朕上个折子。”
“臣明白。”蒋瑾连忙应道,接着又说起了第三点,也就是最后一点。
“皇爷让臣总督西域、藏地两处,是皇爷对臣的看重,但臣以为两地设省、州、府、县一事还需尽快,所谓名不正言不顺,朝廷要想在两地长治久安,以军管代替民政只是权宜之计,只有真正在地方设置官府才是长远之道。”
蒋瑾的目光长远,又当了这么多年的军机大臣,看待问题自然全面。眼下无论是西域还是藏地,又或者朱怡成之前对他说的拆分西域建设兵团还是新设藏地建设兵团,这些虽然是解决地方施政问题,可实际上依旧是军管而不是真正的民政手段。
就连蒋瑾作为两地总督,从职权来说同样也是军政一把抓的,但本质上却是治军大于民。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问题不大,反而因为军管效率更高,更便与地方治理,但在长期来看却不是一件好事。
这其实是蒋瑾在用这方法委婉提醒朱怡成,建设兵团制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就和当年朱元璋搞军户屯田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制度难免会暴露出许多问题来,只有真正设立全面的民政制度才是根本。
这点朱怡成倒是有些疏忽了,他回想到历史上的那些问题,甚至包括二十世纪下半叶初期时的情景,心中默默点了点头。
蒋瑾看得极为清楚,他提出这点的确考虑长久,对此朱怡成表示同意。朱怡成告诉蒋瑾对于两地的设省和州府县由目前军机处展开讨论,年后拿一个计划出来,等下一届军机处进行实施。
不过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考虑到两地的特殊情况,军管制度和民政制度会同时实施,等到后者不断完善后,前者才会慢慢退出舞台,从而被后者取代。所以无论是现在的军机处还是蒋瑾本人,对于这件事必须有一个长期规划。
朝廷对于开放西域和藏地的力度是极大的,不仅会向两地进行持续而长期的移民工作,此外每年朝廷还会向两地进行大幅度的财政拨款,以支持两地地方建设和恢复生产。
现在的大明其财政收入已达到了历史最高点,随着各地的战时结束,接下来的数年甚至十数年间,大明基本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战争爆发,这样一来从军事上的大部分财政支出就可以转为对地方民用支持,而西域和藏地两处是重中之重。
“朕打算把西域建设兵团一分为二,天山南北各设置一部,由中枢和地方双重管理。此外,在藏地同样效仿西域建设兵团设立藏地建设兵团,这件事等年后即可进行。”朱怡成对蒋瑾如此交代道,蒋瑾边听边微微点头,西域建设兵团这两年在西域东部做的不错,正是有了建设兵团的存在不仅使得大明能够很好地控制地方,更减轻了西域明军庞大的后勤压力。
在满清撤离西域之时,大明之所以能够快速进军,拿出粮食平定和安抚地方,建设兵团功不可没。
眼下,西域建设兵团总人数超过了十万,但接下来按照朱怡成拆分建设兵团的想法,西域建设兵团分为南北两支,不足的人数会从退役的西北军队中进行补充。
在西域战事结束的情况下,朝廷已不再需要继续在西域囤积重兵了,何况按照朝廷的退役制度,每年从军中退役的军人不在少数,原本西域就需要大量移民和建设,直接从西北军队中以退役人员进行补充,然后拆分建设兵团,这样的操作是最合适的。
至于藏地同样也是如此,不过藏地建设兵团的成立恐怕会从云南、四川、青海、陕西等地进行调动,效仿当年西域建设兵团的例子设置。
“蒋卿有什么想法直言无妨。”朱怡成见蒋瑾安心的同时神色有些迟疑,当即开口问道。
蒋瑾笑笑道:“臣未去过西域和藏地,但之前在中枢有所了解,不过当时着眼点主要还是军事不在地方,如今情况不同,两地已归于我大明,接下来就是如何治理的事了。”
“既然是治理,无非民生和稳定两事……。”说道这,他看了一眼朱怡成,见朱怡成神色没有什么变化,他继续道:“但相比中原,两地风俗、习惯、人口均有不同,皇爷之前高瞻远目解决了不少麻烦,眼下治理正是极好的时机,但臣觉得除去正常施政外,臣还有三点看法……。”
“那三点,你仔细说说。”朱怡成饶有兴趣地问。
蒋瑾回道:“其一是交通,臣以为治理地方先需交通便利,所谓天高皇帝远,如地方不通政令不达,治理起来尤其困难。要长治久安,先需解决交通问题,除去官道外,臣请铺设两地铁路。”
朱怡成微皱起眉头,铁路铺设现在在大明已不是稀罕事了,这些年南边铁路的建设如火如荼,南边就不用说了,南京至上海的铁路线早就建成,眼下由上海向南过浙江至福建的铁路也已经开通,至于南京向内陆延伸的铁路线也在继续建设之中。
至于北方,北京向南过通州的铁路早就建成,还有北京至天津、至山西和承德的铁路也是如此,朱怡成的铁路计划已经有了雏形,虽然耗资巨大,但铁路建成后获得的利益和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但在西域和藏地建设铁路军事意义更大于经济利益,这点和中原铁路建设有着极大区别。而且两地的地形极为复杂,铁路建设其难度远超中原,如果要建设铁路除去投入巨大外,还有耗时必然极久。
不过蒋瑾说的没错,交通的问题是针对两地统治的基础,如果无法满足交通,朝廷不可能在未来对两地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充其量也就是在几处要地设置官府,管理周边区域罢了。
在两地的许多地方,朝廷的政令根本无法达到,这短时间还没问题,可时间长了,必然会造成地方势力的抬头,从而影响到地方统治和施政。
“大规模建成恐怕有些难度,朝廷财政虽然宽裕,但也无力支持全面铁路建设。”
“这是自然,臣也是如此考虑,但臣以为在两地各城之间的铁路或可以先建,臣之前主管工部,对于此事算是有些心得,只要朝廷对此支持即可,毕竟路要一步步走,饭也要一口口吃嘛。”
蒋瑾笑着回答道,朱怡成一听也乐了,这倒也是一个办法,先以点带面,一步步来,这样的难度小些,也更适合两地。
“其二是两地的人口问题,臣以为除向两地移民外还应该由两地向外移民,既要进去,也要出来。”蒋瑾继续说第二个要求。
朱怡成微微一愣,他倒没想到蒋瑾会想到这一步,不过仔细琢磨蒋瑾说的极有道理,移民的同时也从西域和藏地向其他地方移民,从而彻底改变两地的人口结构,这种操作虽然繁琐和时长,可一旦做好了确是免除后顾之忧的好事。
试想,等上十几二十年后,西域和藏地的本地人口基数远远下降,而汉人的人口不断上升,那么到时候两地的人口结构就能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一来两地就同中原没什么区别了,也避免了未来两地可能会产生的各自问题。
“这件事可以做,但怎么做,如何做,需好好想一想,此外如何移出,又如何安置,等蒋卿去了那边视察一番,仔细想好了再给朕上个折子。”
“臣明白。”蒋瑾连忙应道,接着又说起了第三点,也就是最后一点。
“皇爷让臣总督西域、藏地两处,是皇爷对臣的看重,但臣以为两地设省、州、府、县一事还需尽快,所谓名不正言不顺,朝廷要想在两地长治久安,以军管代替民政只是权宜之计,只有真正在地方设置官府才是长远之道。”
蒋瑾的目光长远,又当了这么多年的军机大臣,看待问题自然全面。眼下无论是西域还是藏地,又或者朱怡成之前对他说的拆分西域建设兵团还是新设藏地建设兵团,这些虽然是解决地方施政问题,可实际上依旧是军管而不是真正的民政手段。
就连蒋瑾作为两地总督,从职权来说同样也是军政一把抓的,但本质上却是治军大于民。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问题不大,反而因为军管效率更高,更便与地方治理,但在长期来看却不是一件好事。
这其实是蒋瑾在用这方法委婉提醒朱怡成,建设兵团制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就和当年朱元璋搞军户屯田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制度难免会暴露出许多问题来,只有真正设立全面的民政制度才是根本。
这点朱怡成倒是有些疏忽了,他回想到历史上的那些问题,甚至包括二十世纪下半叶初期时的情景,心中默默点了点头。
蒋瑾看得极为清楚,他提出这点的确考虑长久,对此朱怡成表示同意。朱怡成告诉蒋瑾对于两地的设省和州府县由目前军机处展开讨论,年后拿一个计划出来,等下一届军机处进行实施。
不过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考虑到两地的特殊情况,军管制度和民政制度会同时实施,等到后者不断完善后,前者才会慢慢退出舞台,从而被后者取代。所以无论是现在的军机处还是蒋瑾本人,对于这件事必须有一个长期规划。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4.com/book/91167/282396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